查看完整版本: 请教各位戏友

dt828 2014-4-7 08:17

请教各位戏友

[b][size=6][color=Blue][size=6]        请教各位戏友:新凤霞老师演唱的《会计姑娘》太阳东升红满山,属于什么调式。是正调还是反调,或许是女腔里很少见的越调。本人不清楚,望请赐教。[/size][/color][/size][/b]

dt828 2014-4-13 18:01

怎么已经好几天了,还没有老师赐教我

[b][font=楷体_GB2312][size=6][color=Blue]怎么已经好几天了,还没有老师赐教我。那我就大胆地说是越调。请哪位老师批评指导我。[/color][/size][/font][/b]

常子金 2014-4-13 19:53

[font=楷体_GB2312][size=6][color=Black]请各位网友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color][/size][/font]

abs 2014-4-14 09:14

讨论

[size=6][color=Navy]今天偶然进入网站 看到你的帖子 本人认为旦角只有两个调门 即正调和反调 你说的那段唱腔 只是调门低一点 但唱腔设计较高 故定为E调 应该走正调 用5 2弦拉。仅供参考[/color][/size]

yqdxgls 2014-4-15 15:04

[quote]原帖由 [i]abs[/i] 于 2014-4-14 09:14 发表 [url=http://www.pingju.com.cn/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0077&ptid=15205][img]http://www.pingju.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今天偶然进入网站 看到你的帖子 本人认为旦角只有两个调门 即正调和反调 你说的那段唱腔 只是调门低一点 但唱腔设计较高 故定为E调 应该走正调 用5 2弦拉。仅供参考 [/quote]
用63弦拉味道可能更好些,自己可以用两种弦分别拉,录音后比较,哪个好听就用哪个

dt828 2014-4-15 19:01

个人的瞎想

[b][font=楷体_GB2312][size=6][color=#0000ff]    我个人琢磨如果是正调,正调最低也就是F调。不应该低到E调,如果是反调(用15弦),反调一般比较低沉,如“恨父王”、“华堂上”,可是这段很欢快,所以我认为既不是正调,也不是反调。是不是越调,用15弦拉。[/color][/size][/font][/b][b][font=楷体_GB2312][size=6][color=#0000ff]女腔是不是也可以有越调[/color][/size][/font][/b] 。[b][font=楷体_GB2312][size=6][color=#0000ff]这纯粹是我个人瞎想。我想我们这些戏友们一定有知道的。[/color][/size][/font][/b]

王家 2014-4-23 08:36

女腔越调肯定是有的。评剧知识里有。

常子金 2014-4-23 22:18

[font=宋体][font=新宋体][size=5][color=Black]在中国戏剧网找到一篇文章,
评剧调式
正调:它在各类声腔中居于主题位置,是评剧的基本腔,正调调高(以1音为宫)一般在F宫至bB宫之间(因人而异),住奏乐器板胡定弦(低音5 ,2)。正调唱腔曲调明快、粗旷、清越、高亢,板式齐全(五大主体板与三类附属板)。这类声腔能适应各种戏剧情绪的需要,并具有 生动、自然、朴实、流畅以及语言真切等特点,听来明白如述,生活气息浓郁。次外,凡字大慢板即使正调下五度宫系统的派生唱腔。

    反调:它是与正调相对相反的一种声调,两者之间是一种异腔异调的关系。反调的曲调深沉、细腻、委婉、凄楚。反调调高的演唱音域低于正调四度音程,属于上五度宫系统,如正调为G宫,反调则为D宫。主奏乐器板胡定弦(1,5)。传统反调不如正调丰富,仅有慢板、垛板以及迷子、搭调板式,但是解放后,却有很大的发展变化,不仅板式齐全,并可配套组合,常用于一出戏中主要角色的重点唱段。60年代初,在《无双传》一剧中第一次出现了反调大慢板。

    越调:越调一词尚有待考证,但他既不同于河南湖北的地方戏曲“越调”。评剧的越调是正调上五度宫系统的派生声腔,如正调为G宫,越调即为D宫。从实践中来理解,越调的“越”似乎借用“翻越”之意,亦即翻越正调的一种声腔。越调演唱音域低于正调四度音程,两者曲调基本相同,是一种同腔异调的关系。主奏乐器大板胡定弦(低音5,2)。越调又可分为男腔越调和女腔越调。

    1. 男腔越调:这种声腔是在50年代发展起来的,通过《秦香莲》《金沙江畔》《夺印》以及《钟离剑》等一系列剧目逐步丰富,发展和形成,板式亦日趋齐全。越调的出现打破了男女同调同腔的局限性,解放了男腔音域偏高的束缚,也打开了中、低音区,开辟了花脸、老生等行当唱腔;与此同时又增强了和丰富了男腔在现代戏中的音乐功能。所以,越调的出现不能不认为评剧声腔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 女腔越调:这种声腔始于著名作曲家马可在为评剧《志愿军的未婚妻》作曲中的【锄草调】,是在喇叭牌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越调系统中与男腔越调是一种同调异腔的关系,两者调高相同,但曲调结构不同,其乐句与过门相互呼应、对称,曲调欢快、喜悦而又抒情,多为二六板结构形式。

    反越调:这种声腔是借鉴了女腔反调形成的。它是与越调相对相反的一种声腔(相当于正调与反调之间的关系),多为男腔。反越调是越调上五度宫系统的声腔,故两者之间是一种异调异腔之间的关系,如越调调高为D宫,反越调则为A宫,后者的演唱的音域低于前者四度音程。主奏乐器大板胡定弦(低音1、5)。由于反越调的功能与女腔的反调相同,所以又叫男腔反调。

    民歌小调:民歌小调出现在“对口莲花落”时期,它伴随着评剧声腔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而生存下来,并发挥了其作为人物的特定唱段或是插曲的功能。这些小调主要有【喇叭牌子】、【锔缸调】、【太平调】、【茨(儿)山调】、【大悲调】以及新编的【蜻蜓调】、【船夫调】、【降香调】等。

    西路调:西路调系由西路评剧中吸收过来的一种声腔,多为二六板结构形式,曲调奔放、粗犷、活泼、欢快,常常用以增加曲调的力度气派,或作为小花脸、彩旦等行当的唱腔,以突出喜剧色彩。主奏乐器板胡(低音5、2)调高多以正调或越调的调高为据。[/color][/size][/font][/font]

[[i] 本帖最后由 常子金 于 2014-4-24 21:41 编辑 [/i]]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请教各位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