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红霞

钟供钟秧 2017-8-14 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红霞

[b][font=黑体][size=4][color=Blue][color=Red]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红霞[/color] 费宏宇
    石家庄市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红霞。原名李绍莲,1940年出生于梨园世家,蒙族人。父亲李砚田是旧社会“京、评、梆”三大块剧团的琴师,父亲曾经常教诲女儿得一句话就是“钱压奴婢,艺压当行”。李红霞兄妹九个,生活全靠父亲白天在戏班拉琴,晚上到小煤窑背煤来维持一家十二口人的生活。7岁随父在家学京剧,李红霞的志愿是长大以后能成为一名白衣天使。由于煤窑瓦斯爆炸,父亲被炸成重伤,仅念了一年书的她,为了替父亲养家糊口,10岁的小绍莲含泪走上了评剧的道路。
   11岁正式拜评剧前辈赵孝良为师,十二岁考取了北京市荣冠评剧团。十四岁参军被选入新疆军区政治部评剧团,在部队演出现代评剧《刘巧儿》后,被军区首长部队官兵和广大观众誉为 “小新凤霞”。1965年,25岁的李红霞由评剧前辈夏有才和宋志刚引荐,在北京拜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为师,新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李红霞的发声归韵妙得其神,她尤其擅长从人物性格出发,以情带声,以声寓情,声情并茂,她凭着自身扎实的艺术功底和韵味浓郁,咬字清,嗓音甜,感情真的艺术风格在演唱艺术上刻意追求至善至美的境地。在继承师教上,她不株守成法,不机械模范,而是从人物的感情和心理状态出发,投入全部理解和体会饰演每一个角色。70年代初,李红霞离开部队来到了石家庄评剧院工作。经过多年的舞台实践,她的艺术已炉火纯青,尤其是声腔悦耳、咬字清晰、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字正腔圆,几乎可以乱真。高,中,低三音都酷似老师新凤霞。她主演的评剧《刘巧儿》,《花为媒》,《乾坤带》《孔雀东南飞》、《魂归曲》、《案中案》《纸月亮》等剧,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李红霞是在解放军这所大熔炉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却没有艺术家的架子,在新疆军区任主演的时候,既是主演,也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常在没有演出任务时,主动打追灯、叠服装、送水等。经过军人的磨练,使她具有了高尚的政治素质和情操。回忆起50多年的从艺生涯,虽历尽坎坷,可李红霞始终牢记恩师新凤霞的教诲:“你很聪明,能够举一反三,一点就透,但你不要单纯追求像我,而要敢于创新,要为评剧事业的发展树雄心呀”。1959年李红霞来北京参加国庆演出后,受到了敬爱的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对李红霞说:“你的师父是全国著名评剧演员,希望你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师父和总理的教诲使李红霞时刻铭记心中。
  在李红霞的艺术道路上,还有一位时时刻刻支持、帮助她的老师、战友、大哥、秘书,那就是她的爱人李云龙。李云龙祖籍山东。1928年12月出生。1950年入伍,在新疆军区京剧院任团支部书记;军区戏剧股股长;高中文化教员;他的恩师是已故中国戏曲学校京剧表演艺术前辈钱富川先生。他演出的剧目很多,演出过京剧《蜈蚣岭》、《赵云》;评剧《小二黑结婚》、《锯碗丁》、《刘巧儿》等。在工作中,这位李教员得知李红霞是苦孩子出身,主动为她一字一句的补习文化课,无微不至的关心这位小战士。经过多年的情感交融,在1961年,二人结成夫妻。
  在十年动乱中,他们夫妻受到了严重摧残,就因为李红霞是新凤霞的弟子,受到株连。李云龙也难逃厄运,李红霞被隔离,李云龙被“发配”军马场,一些居心不良、心怀叵测的人从中挑拨离间,企图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李红霞、李龙这对患难与共的夫妻,始终互相信任,互相鼓励,云龙将给红霞的纸条夹在面包中,红霞打开纸条见到了云龙熟悉的字体时,见字如见人,红霞将纸条紧紧握在手中,失声痛哭,纸条上写到:“小红霞,面对现实,承认现实,我坚信,我们都是好人,我更相信你,我们永远相爱,你一定坚强下去,我会永远等你。”为了牢记亲人的嘱托,红霞竞将纸条吞入口中,至今,他们依然感谢这位不知道姓名传送信息的好心人。当红霞听说恩师新凤霞致残的消息。专程来北京看望。师徒见面后抱头痛哭,凤霞紧紧拉住弟子的手说:“你一定要将新派艺术传下去,我不能演戏了,只要你演戏,我一定为你创腔、排戏”。
  最难得可贵的是李云龙对爱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对评剧的支持。一次,李红霞在石家庄郊区某镇演出《乾坤带》时,由于李红霞不会骑自行车。李云龙就用自行车带着李红霞前往。当时北风呼啸 寒风刺骨,坐在后面的李红霞看到爱人瘦弱的身躯,是那么的宽大、厚实,即高兴又心疼。来到后台后,正在化妆的演员冻得伸不出手来,看到的却是李云龙满头大汗。全向李红霞投去羡慕的目光,这是的李红霞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可是当地负责人却对李红霞说:“今天的天气不好,风很大,太危险别演了,万一砸着演员怎么办?”此时的李云龙悄悄的告诉红霞:“你好好演戏,台下还有很多等待看戏的乡亲们,我也到台下去看你的戏。”演到第二场正当李红霞唱到最精彩之处时,突然停电了,停演20分钟后,李红霞往台下一看,台下依然是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尽管一个个冻得直跺脚,可还是目不转睛地看着戏台,此时虽然看不到丈夫,但直觉告诉她,丈夫一定在台下静静的等候她继续演出。她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上来,当继续演到最后一场时,不巧因电机故障又停电了,一直持续了40分钟,李红霞的心彻底凉了,可没有想到40分钟以后,台下的观众还是一大片,没有一个走的,面对挚朴的观众,李红霞的眼泪落了下来,她就在风沙漫卷 寒气逼人的戏台上为观众演为观众演完了整场戏,一招一式都是那样的认真,演出结束时,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穿过漫天风沙留在李红霞的心中。[/color][/size][/font][/b]

钟供钟秧 2017-8-14 11:19

[b][font=黑体][size=4][color=Blue]还有一次,李红霞下乡演出《孔雀东南飞》时,丈夫李云龙看到天气不好,急忙骑车来到了演出乡镇。为李红霞带来了衣服和食品。然而此时的李红霞正要上场,突然下起了大雨,有人再三催促她赶紧减词结束演出,但是李红霞看到台下的观众顶着草铺垫冒雨将高戏台围得严严实实,又看到自己的丈夫也在雨中,面对的浑身淋湿的观众和丈夫,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瞬间,她想起自己丈夫和她说过得一件事情:“当年,新凤霞在中山公园音乐堂 演出“刘巧儿”,演出过程中,下起了瓢泼大雨,观众们不仅不走,拥至台口聚精会神的观看新凤霞的演出。”红霞带着这种教诲和激励,非但没有减少剧情和唱词,反而唱得更加动情,由于台上摆满了接雨水的脸盆合她无法按程式表演,于是她就站在台上唱,观众在雨里听,她在雨中唱,她的衣服虽然湿透了。但此时的李红霞感受到的却是演员和观众息息相通,情感相融的激动和快乐。演出结束后,李红霞坐在自行车上,没有感到寒冷和湿漉,感受的却是丈夫百般的爱意和对自己事业的支持和关心。
   丈夫李云龙大哥哥般的呵护和关爱着自己的妻子小红霞,并为她精心收集艺术资料,每当红霞接到新剧本,二人就会在一起精心讲解剧情,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西特” 两个戏剧体系为理论基础,分析剧本。当唱腔设计后,红霞习惯的在家逐字逐句试唱,丈夫则以观众的角度和人物的特定环境,为红霞分析人物。是她艺术事业的好伴侣。李红霞非常感谢自己的丈夫,只要她在家就主动作家务。一儿一女早已成家,一家三代数口居住在窄小的三居室中(没有暖气的简易楼),条件很艰苦,然而夫妻二人风趣的说“小屋天地虽窄斜,家庭幸福更温馨”。可见这个家庭因为有了二人相濡以默数十年而显的非常温馨。
  目前,李红霞主演的十几出戏已录制了唱片和录音,《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一书和《东方之子》一书收录了她的相关事迹;她的成就被载入《少数 民族专家学者词典》及《当代文艺家名典》以及《中国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人才大辞典》,其演唱艺术被选入《中国评剧卷》,她还担任中国评剧发展促进会理事,并连续当选石家庄五至九届市政协委员,还受聘于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1995年,全国首届中老年戏曲汇演中,李红霞主演的《乾坤带》荣获“牡丹”奖(一等奖),马泰为其题写“乾坤一曲鸣,震撼古都城。掌声惊海啸,艺坛尽沸腾”;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为其绘画了一幅“梅花图”;当时又正值李红霞从师30周年之际,新凤霞挥笔泼墨为其绘画了一幅“牡丹图”,吴祖光挥毫在这幅牡丹图中题写“总领群芳是牡丹”,丹青喻人,喻意深长,既寄托了恩师对红霞的愿望,也饱含着对红霞为人和演艺的赞赏;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挥笔为李红霞、李云龙夫妇题写了“云龙出水,红霞满天”八个字。
 正是:
相儒已默数十年,夫妻恩爱苦与甜,
遥望云龙出江水,但见红霞尚满天。
(费宏宇 陈素英撰写 )[/color][/size][/font][/b]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