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评剧音乐表演的特点特征以及其它知识 (一)

wjg888888 2010-3-26 20:54

评剧音乐表演的特点特征以及其它知识 (一)

[color=DarkRed][size=6][b]    评剧的音乐、表演和剧本一样,虽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河北梆子、京戏的若干影响,但其基础亦是“莲花落”、“民歌”、“蹦蹦”等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民间音乐、舞蹈艺术与冀东生活语言、京津周围地方戏曲艺术相结合,构成了评剧音乐与表演的基本风格。
   “西路评剧”是在“北京蹦蹦”音乐的基础上,吸收哈哈腔、定县秧歌等民间戏曲音乐的成分演变而成。它的音乐别具特点,激昂高亢,优美动听,跳跃性大,生活气息浓厚,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如悲腔、冷腔、甩腔、矮腔、平腔、挎腔与高调、平调、大悲调、小悲调、摔子调、尖字调、老调、秧歌调等。其板式也有慢板、快板、二六板、流水板、散板等十五种。中国评剧院刘淑萍同志,在《卖水》一剧中就曾运用了大悲调、喇叭腔、二六板等,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愉悦、悲愁、惊喜等感情变化。演员唱来高亢奔放,婉转动听,活泼风趣,有着诱人的魅力。
   “东路评剧”的音乐基础“莲花落”与“东北蹦蹦”的音乐,更包含甚广,既有民歌小调,又有秧歌大鼓。它的唱腔纯朴通俗、粗犷健壮、生动活泼,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鲜明的冀东与东北乡土色彩。据不完全了解,其唱腔有胡胡腔、喇叭牌、四平调、文嗨嗨、武嗨嗨、快流水、打牙牌、垛垛句、十三咳、秧歌帽、落子调、西口韵、苦郿子、锯大缸、大鼓调等几十种。“东路评剧”从“拆出”到形成,好多曲牌、唱腔是源于“蹦蹦”音乐。有的采用“蹦蹦”的平音,放慢尾腔的速度,吸收梆子、京剧的音乐成分,创造了二六、慢板、反调、垛板等形式;有的则基本上搬用了“蹦蹦”的原有唱腔及牌子曲与民歌小调,如《开嗙》中的喇叭牌子、《孟姜女哭长城》中的过关小曲(四季歌)、《花为媒》中的嗙调太平年(四季花开)、茨儿山、悲调(又分东、西路及大、小悲调)、锯大缸、十三咳等。
     为了更加戏曲化,评剧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以此为基础,又吸收梆子、京剧的锣鼓经、曲牌及梆子、京剧、昆曲、皮影、大鼓等一些相近的音乐成分,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剧种音乐。
    评剧使用的乐器,原以梆子板胡为主,辅以二胡、低音胡、笙、笛等。解放后,为了增强音乐表现力,解决男声唱腔的需要,又增添了大瓢板胡、坠胡、中音湖、琵琶、阮、三弦等弹拨乐器及铜管乐器。(未完待续)[/b][/size][/color]

172772625 2010-10-11 13:08

这方面的知识不多,特别需要有这样一个平台来讲解这些知识,谢谢!

lizhenqing 2010-11-3 23:28

谢谢

:lol 文章真好,如能把每个腔调都举个例子,我学戏就更明白了,要有视频讲作学起来更方便了。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评剧音乐表演的特点特征以及其它知识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