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请教板胡的指法

    “疯子”网友何不直接把话说透?对于这段唱的调高,我想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录音回放与实际演奏有出入。这段由新凤霞老师和赵连喜老师共同演唱的段子,起码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录音,那个时代都是模拟信号录音,在转换成今天的数字信号和mp3格式过程中,很可能使声音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杜老师用来扒谱的音频是原始的音频。所以会发生标记为E-A调,音频播放为F-降B调的现象。不知说的对不对,仅供参考。

TOP

回各位老弟

  这段唱的音频确实很有意思,大家所以探讨它,就是因为疯子发现了标调与实唱不符才开始了。几天来大家都热情的参与了讨论,也都抒发了己见,是大好事!现在已基本搞清了它的调式(不论版块里的音频还是电影原唱的音高没有变化)是降B调。这一点WYS和评剧爱好者老弟都已肯定,我也赞同。但是,用啥样弦来拉?能出那样的味来?把外弦定到C 里弦定F 瓢大了,定不上去,小瓢即使定上去了,刘彦贵的唱反弦拉,效果又会怎样?能出音频里的那种音色来吗?所以我说它很有意思。就效果问题还得探讨哇!

TOP

回疯子朋友和老驥版主

引用:
原帖由 疯子 于 2010-6-8 11:49 发表
回“评剧爱好者”朋友
     请您再仔细斟酌一下,好像与您说的有出入。
我看一下这段唱腔的发布时间是2008年7月10号,按当时的技术已经有MP3了,但也同时存在老式录音机和复读机,后两者都是磁带式的,如果杜老师是使用的磁带式机器就存在转数误差问题,可能当时往扒谱子的机器里面输入信号的时候,或是机器本身原因,或是电压问题,会使后期机器在扒谱子的时候放音比原始音的转数增高,导致音调增高半个调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上传的音频还是原始的音频不是杜老师使用扒谱子的磁带的音频,导致两者有误差,我也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如果使用磁带式录音机,把这台录音机磁带声音复制到另一台录音机磁带上面,再听复制的录音磁带的音调就有变化了,因为两台机器的转数有出入导致音高有出入,如果是使用现在的MP3扒谱子应该不会存在跑调问题,08年的不了解,在音频转制方面08年的软件也不了解,但现在的转制软件一般也是不会存在跑调问题,转制软件应该都有无损压缩格式的,即使是使用低品质压缩也只能是在细节方面丢失而不会跑调,我想杜老师使用的软件也应该不会跑调的。另外请疯子朋友明确指出,在哪方面有出入,谢谢!

TOP

这段唱腔按年代来说,应该是老式磁带录音机.会不会在转录刻成光碟时调就高了.对这方面太不懂了.

TOP

更正一下,我的意思是可能杜老师当时使用扒谱子录音机的转数降低了,不是增高了,意思正好说反了,不好意思抱歉!其实现在几乎没有唱一个半眼的了,高半个眼下手乐器伴奏也是很别扭的,这点大家应该知道的,所以我才说杜老师是不是有意这样标的。

TOP

大家敞开心扉热烈地讨论,这种对艺术的执著和认真的态度实在让人敬佩。为此,我们请教过当年为刘秀荣伴奏的专业琴师,回答是:这段唱腔就是越调转正调,既可以E转A,也可以D转G,根据演员的嗓音条件酌定。当年刘秀荣演出《刘巧儿》唱的是G调,用的是小板胡伴奏,前边唱越调,后边转正调。

TOP

引用:
原帖由 玉芙蓉 于 2010-6-8 17:18 发表
大家敞开心扉热烈地讨论,这种对艺术的执著和认真的态度实在让人敬佩。为此,我们请教过当年为刘秀荣伴奏的专业琴师,回答是:这段唱腔就是越调转正调,既可以E转A,也可以D转G,根据演员的嗓音条件酌定。当年刘秀荣 ...
    玉芙蓉版主:您的解答是权威性的!但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是您所说的越调指的是女腔越调,定弦定1-5弦,但前半段恰恰又是赵连喜老师唱的,属于男腔。而男腔越调应定5-2弦。这就印证了百合老先生和WYS网友的说法,中间转调得更换板胡。到底应该属于男腔越调呢还是女腔越调呢?请您指教,谢谢!

[ 本帖最后由 老骥 于 2010-6-8 19:59 编辑 ]

TOP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很明朗了,但是我们第三者就不跟着瞎参合了,还是玉芙蓉老师自己来回答吧。

TOP

回各位老弟

  老弟们  就象评剧爱好者老弟说的那样,关于调式问题已经很清楚了。接下来就是关于探讨他的效果问题,也就是怎么拉的问题了(怎样定弦,用什么指法)。我先开个头,然后各位再指正。
   首先,我还坚持用两把弦来拉,一把拉刘彦贵唱的弦,它的外弦定本调的6音(G)里弦定2音(C)用5 2 指法拉(正调)。一把拉巧儿唱的弦,外弦定2音(C)里弦定5音(F)用5 2指法拉(正调)。这样才能达到音频里的效果。再说明一点,如果不换弦,只用一把弦拉的话,巧儿的那几句就得改用2 6指法拉了(但是,效果不太理想)。个人拙见,大家指正!继续探讨!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0-6-8 22:2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评剧爱好者! 于 2010-6-8 21:05 发表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很明朗了,但是我们第三者就不跟着瞎参合了,还是玉芙蓉老师自己来回答吧。
评剧爱好者朋友您好,关于大家讨论的这段唱的伴奏指法您是正确的,玉芙蓉老师也用原始的论据说明了这一点,我的一句话让您费神了,在这里向您道歉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0-6-9 08:45 编辑 ]

TOP

回百合兄
      别犟了,您自己试试吧,一试就服,您信不信,咱还是太粗心了

TOP

同意百合老兄的意见.如果用26弦去拉,不光是难度太大了,而且效果也不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疯子 于 2010-6-9 08:39 发表


     评剧爱好者朋友您好,关于大家讨论的这段唱的伴奏指法您是正确的,玉芙蓉老师也用原始的论据说明了这一点,我的一句话让您费神了,在这里向您道歉  
疯子朋友您太客气了,大家对艺术热烈讨论是件好事,就像玉芙蓉老师说的那样,“大家敞开心扉热烈地讨论,这种对艺术的执著和认真的态度实在让人敬佩”。其实在我的帖子里忘了要说的一句话,就是说,凭着杜老师的水平和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不会出现这种纰漏的,不过对您的细心和您对艺术的执着,您能够发现这个问题深感敬佩!希望有问题我们继续探讨。

TOP

回疯子

  疯子  为了把你的发现,也为了把这段唱的伴奏手法,效果弄明白,我也劝你别太犟了!麻烦你一下用一把9个个头的弦再按照我说的定弦法C G(2 6)再用5 2(正调)的指法拉一下,试试看?和音频里的效果(音色)比较一下,看是啥效果?再用降B的反弦拉又是啥效果?试一下吧(请注意5 6 7 1这几个音的不同效果),累不着你的!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0-6-9 10:25 编辑 ]

TOP

回百合兄
     您听这段唱是用9个的板胡拉的么?咱不讨论咱们如何拉,只听这个音频是怎么回事,应注意的是这段唱的曲谱开弦的5是高音,1也是高音,第三小节的5是中音(我不会打谱,只能这么说),再听听切弦声音吧!我是服了。

TOP

回疯子

  疯子  是我跑偏了,你愿来的用意是:咱不讨论咱们如何拉,只听这个音频是怎么回事明白了,我当然也得服了!这段音频,是中国评剧院的录音那个敢不服哇?不犟了,服了!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0-6-9 12:13 编辑 ]

TOP

经询问专业琴师:男腔越调用大板胡伴奏,女腔越调用小板胡伴奏。男女对唱时则服从女腔,用小板胡伴奏。如文革版的《向阳商店》中,有王永祥、小崔和刘春秀在送货路上的对唱,就是用小板胡1—5弦伴奏,这是比较常见的。但也有个别情况,魏荣元演出的秦香莲“见皇姑”一折中,“皇姑”的唱用小板胡拉正调,“包拯”的唱用大板胡拉越调,分别有两个人拉板胡,这样的情况不多见,大部分评剧团是做不到的,只能用小板胡频繁的变调伴奏。
引用:
原帖由 老骥 于 2010-6-8 19:50 发表

    玉芙蓉版主:您的解答是权威性的!但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是您所说的越调指的是女腔越调,定弦定1-5弦,但前半段恰恰又是赵连喜老师唱的,属于男腔。而男腔越调应定5-2弦。这就印证了百合老先生和WYS网友的说 ...

TOP

      看了玉芙蓉版主的帖子非常高兴,不仅非常清楚地解答了我不明白的问题,而且又介绍了新的知识。另外,以前也曾听说过中国评剧院大板胡和小板胡是由两个琴师分别演奏,这次您连在哪个段子里演奏都详细地介绍了,太感谢您了!

TOP

请教诸位:板胡新换了一块板,就是有一个音比别的音亮,响(外弦6),但此音韵味较差不知什么原因,是不是板打磨薄了,请有经验的师傅给予指点.

TOP

回WYS

  老弟  你说的现象我以前换板时也出现过,其原因是外弦部分的板偏薄了。请你仔细捡差一下你的板是不也偏薄?如果板正体厚度还有调正余地的话可把里弦部份再磨点,使板尽量匀。如果不是板外面偏薄的话,可先换一下小码试一下(各种材质,大小多试几个)。不行,再适当的调正一下腰码和小码的位置,看一下是否能排除。还不行,再换一下外弦再试。总之这也和噪音结一样是个既常见又很棘手的问题,一定要有耐心的进行处理。供你参考!再听一下大家的意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