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从380元票价看评剧出路

从380元票价看评剧出路

中国评剧院和天津评剧院联合演出的评剧《雷雨》其效果怎样,不得而知。但听说到唐山演出时的票价高达380元。这个票价如果同同级别的音乐会来比较,不算多。但就普通的观众来说实在有点吓人。现在一个普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月工资是600多元。一个普通民工一天的工资是30元。这就是说一个普通大学生,不吃不喝,一个月看不上两场评剧。一个民工也得十多天不吃不喝才能看一场评剧。试想有几个人会用半个多月的工资来看一场评剧呢?难怪评剧观众少了。有人说《雷雨》是崔连润个人投资排演的,总得收回成本。这理由很正当。谁也不愿意做赔本的买卖。再说演员都是京津名角,对于中国评剧院的演员来说又是异地排戏,其花费肯定不少。拍《雷雨》,一共花多少钱我不知道。但据沈阳评剧院冯玉萍院长说,排一出评剧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雷雨》大概属于百万元那个档次的。这样看来,票价定得一点不高。不过我想说的是排上百万元的戏,其出发点可能就是没打算给普通观众看。本人是一个普通评剧爱好者,既不是演员,更不是导演,当然也没拍过戏。但我想,一百万元能排一出戏,一千元也能排一出戏。像《小借年》,三个演员,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演员穿的服装,是剧团里最常见的服装,无论哪个剧团都有,不必花钱。这样的剧花不了几个钱。排《雷雨》花了几多少钱我们不知道,但我想肯定要比排《小借年》花得多得多。
但是不是钱花得多质量就好,钱花得少质量就不好呢?我看不一定。《小借年》钱花得少,但灌了唱片,出了磁带,还有配像的VCD,受到了广大评剧爱好者的一致好评。《雷雨》是否能达到这个效果真很难说。
现在的评剧不但在价钱上没有考虑普通观众,就是在题材上唱腔设计上也没把观众放在第一位。现在无论是新编的评剧还是改变的评剧,大都取材于名著,或有历史根据的事件。例如《雷雨》、《刘姥姥》、《骆驼祥子》、《同仁堂》、《狗不理传奇》。至于创腔,几乎是摒弃了所有评剧唱腔的精华,而取流行歌曲之糟粕。把评剧搞成了人见人厌的评剧歌。
包括中国评剧院在内的演员、编剧、导演,他们并不是不知道一般评剧观众喜欢什么题材的评剧,爱听什么样的唱腔。他们之所以不那么做,是因为在他们心中还有更重要的一部分观众——文化官员和有话语权的知识分子。这些人可以给他们评奖,可以给他们晋级,也可以给他们涨工资,还可以让他们出名,当然也可以让他们到中央电视台风光一把。而普通的观众能给他们什么呢?所以演出什么样的剧目,为什么人演出,不就很明白了吗?但是他们不明白,当某种艺术沦为少数人的艺术时,这种艺术离灭亡就不远了。梅花奖再多,钱再多,名声再大,也挽救不了评剧的灭亡。评剧从它诞生那一天开始就决定了他的主要观众是农民,他的主要舞台在农村。所以评剧必须面向大众,面向农村。评剧呆在城里为少数人欣赏只是死路一条。
评剧要想复兴,必须大力建设中小剧团,光靠省城京城的大剧团肯定是不行的。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华北和东北的小剧团多如牛毛 ,数不胜数。所以那时名家辈出。李金顺,月明珠,白玉霜,刘翠霞……晚一辈的还有小白玉霜,鲜灵霞,新凤霞、韩少云,花淑兰等。其实那时的优秀演员决不是众所周知的这几个。还有许多优秀演员,但他们机遇不好,他们的唱腔,没有灌成唱片;他们的剧目没有被拍成电影。再加上当时的信息不发达,所以他们没有出名,只被当地的有限的观众所熟知。但这不等于中国只有一个“小白玉霜”,只有一个“新凤霞”。中国评剧院的演员不一定都比沈阳评剧院的演员强,同样的道理,省城评剧院的演员也不一定个个都比县评剧院的演员强。每当我回到老家,和一些七八十岁的评剧迷谈评剧的时候,他们总对我说,以前我们这里某某演员表演栩栩如生;某某演员唱功厉害,
不借助任何音响设备,在二里外就听得清清楚楚。他们这番话有无夸张我不得而知,反正是听得我悠然神往,只恨自己晚生了几十年。想想现在的评剧演员,离开麦克风唱不了戏;没有字幕谁也不知道她唱的是什么。
农民不但能演习,而且能创作唱腔。前几年我们家乡有一家办丧事,雇了一拨喇叭(以喇叭为主的乐队)。他们在吹喇叭的间歇里也唱评剧。演唱的剧目主要是《花为媒》、《秦香莲》、《绣鞋记》、《小女婿》等。其演唱水平和我们的聊天室差不多。但他们还有自己创作自己谱曲的评剧。那腔调好听极了,评剧味十足,从没听过那么好听的评剧。
上面说的小剧团也有优秀演员,民间也有能谱曲的,决不是说他们的水平还高过我们的中国评剧院。从整体来看他们肯定不如专业剧团,更不能和中国评剧院相比。但就某一个剧团,某一个演员,不一定比专业的差。整个东北华北,有400多个县,每个县都有好几十个乡,如果每个乡都有一个评剧团(评剧兴盛时期,一个乡有好几个剧团)就有一万多评剧团。一万多评剧团就出不了几个“小白玉霜”、“新凤霞”,就出不了几个优秀剧目?评剧还不能复兴?

说明:本文写于2008年

TOP

旧作,情况发生了变化。

TOP

好文章。现在评剧如过去好拉好唱就显不出他们标新立异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