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新凤霞在天桥

新凤霞在天桥

新 凤 霞 在 天 桥(转帖)

       新凤霞是我国评剧著名演员,她年轻时在天津唱戏,后来到北京唱戏,一落脚就是在天桥,而且她一炮打红也是在天桥。时间是1949年北京解放到前夕。
       那年,新凤霞在师兄杨星星的陪同下坐火车由天津来到北京,住在南城天桥南边的一家小店里。那时艺人处处要靠朋友、靠江湖义气,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去拜访同行的前辈艺人。杨星星带着新凤霞找到席宝昆大哥,席宝昆热情接待,答应鼎力相助。接着又获得评戏公会负责人同意搭班戏的要求。她初生牛犊不怕虎,决心在北京闯荡出来。她说:“我来北京唱戏,就是为了见见世面,看看大演员的威风;学点儿能耐,长点儿本事。城里是大地方,能进去是我的奔头儿,进不去我也不‘打顺头’,(打顺头是戏班的行话,灰心的意思)我下苦功练出能耐……”在天桥落了脚,新凤霞先不忙唱戏,先去看看人家的玩艺儿,于是上至城里的大戏园,下到天桥大棚、小场子,带着干粮一天连着看三场。同时她懂得,要想在北京站住脚儿,必须先唱好“八大出”。“八大出”是评剧的基础,它包括《开店》、《开嗙》、《花为媒》、《打狗》、《杜十娘》、《桃花庵》、《王少安赶船》、《占花魁》,用它们打炮是定场子。
       新凤霞头三天的打炮戏是城里三大主演的拿手传统戏《和睦家庭》、《三笑点秋香》、全部《樊梨花》、《李三娘打水》、《锁麟囊》、《孔雀东南飞》。一进天桥就可以看到写着新凤霞名字的大红戏报,连天桥小贩吆喝的都是“天津来了个评剧小旦新凤霞……”天桥轰动了。
       新凤霞演出时,天桥老艺人中头牌名角、马派演员梁益鸣坐在台下连看了三天戏。富连成名丑叶盛章、名小生叶盛兰也赶来助威。这些艺术前辈们观看演出对她是莫大的鼓励,新凤霞在天桥一炮打红,她在天桥成了大角儿。
       新凤霞在天桥站住了脚儿,在天桥成了名。是天桥成就了她,新凤霞终生难忘。
       北京解放了。新凤霞同广大人民一样满怀内心的喜悦欢庆解放。每天她在演出前加了一段对唱,杨星星穿一身白布褂蓝布裤,头上扎一条毛巾;新凤霞一身红袄绿裤,腰扎大红绸子,边舞边唱,都是新编的词;“解放区的天啊,人人喜欢啊!推倒压在身上的山啊,地主恶霸放下了鞭啊!不再受剥削,有吃又有穿啊!唱呀!跳呀!人人都喜欢呀……”新凤霞沉浸在一片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的欢乐中。
       解放后的天桥小戏团还迎来了一批名演员、专家来看新凤霞的演出。他们是荀慧生、赵树理、老舍、欧阳予倩、周扬、洪深、郑振铎诸同志,大家都热烈表扬新凤霞,每声戏都喝彩不断。
       新凤霞在天桥“万胜轩”小班儿一举唱红,也有艺术同行师兄们的大力支持。席宝昆、李福安、魏荣元、王度芳、陈少舫全都是热情支持起来了。新凤霞演新戏,王度芳在她的戏里都担任主要演员。如《刘巧儿》他演刘彦贵,《艺海深仇》他演阎五,《杨三姐告状》他演县长,《祥林嫂》他演祥林。
       那时,刚从美国回来的老舍也来天桥看戏,和新凤霞结下了友谊。老舍启发新凤霞学文化,学知识,后来又介绍新凤霞认识吴祖光,并为他们主婚。在新凤霞的结婚典礼上,老舍高兴地说:“新凤霞是解放后崭新的人,新的演员,建立新的家庭,祝她努力做出新成就。”
       老舍在天桥“万胜轩”小班后台知道新凤霞的生日是腊月二十三日,与自己的生日是同一天,就买了“关东糖”送给新凤霞。他说:“不吃也得吃,这不是要粘上嘴,而是从心里甜……”多少年过去了,新凤霞始终没有忘记老舍对她的关心和体贴。每到生日那天,她总会想到老舍。
       新凤霞演戏有时也会惹出麻烦。刚开始演古装戏《锁麟囊》时,报纸上有人提出批评,说这戏是宣传“阶级调和论”。新凤霞和有些同志心里很不服气,也确实有思想负担,是老舍在关键时刻出来帮她说了话:“请你们这些‘专家’高抬贵手,不要踩小苗……”他请了好多人来看这出戏,其中有很多领导同志,这才没受到报纸的影响。这真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
       解放初期,新凤霞在演出之余,积极参加了各种政治活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一开始,新凤霞和天桥的受压迫最重、苦大仇深的穷苦艺人们一道参加了诉苦大会。政府斗倒了统治天桥多年的地头蛇——“四霸天”、“活阎王”、“御皇上”;封闭了烟馆妓院,枪毙了女恶霸“黑牡丹”。新凤霞深感受教育非浅,思想觉悟逐步在提高,她真正意识到自己真的当家作主人了。在“镇反”运动中,新凤霞和戏班的同志们一起斗倒了恶霸班主,成立集体所有制的“首都实验评剧团”,新凤霞被选为团长。
       在抗美援朝时期,文艺界掀起了向朝鲜前线捐献飞机的运动。新凤霞参加了全国青年代表大会并被推选为干部。会上,她向上级表态:捐献“青年号”飞机。王松声、张梦庚等同志带领剧团到各地厂矿、农村演出,筹集资金,提前完成了“青年号”捐献飞机的任务。
       1953年初,新凤霞参加了中国人民慰问团,去朝鲜看望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指战员们。在朝鲜为志愿军演出时,战士们点名要求看裘盛戎的《铡美案》和新凤霞的《秦香莲》,于是就有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京剧与评剧的珠联璧合的演出,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特别关注。
       1951年底,军委政治部要成立评剧团,经萧华批准,新凤霞加入解放军评剧团,穿上了军装。195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为照顾地方的文化生活,新凤霞从解放军评剧团转业回地方。她与喜彩莲和小白玉霜组建的“新中华评剧团”一起组成“中国评剧团”,即中国评剧院的前身,从此新凤霞走上了新的道路。
        文章来源:老北京风情

[ 本帖最后由 玉芙蓉 于 2010-3-14 08:29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