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筱钰鹏:应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继承评剧新派艺术2017-06-16筱钰鹏

筱钰鹏:应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继承评剧新派艺术2017-06-16筱钰鹏

筱钰鹏:应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继承评剧新派艺术2017-06-16筱钰鹏
    我相信,许多评剧戏迷是听着新凤霞老师的戏接触评剧,并走进评剧的,她的《刘巧儿》、《花为媒》影响了几代人,新凤霞仿佛就是评剧的一个代名词,她的声音清脆明亮,唱腔欢快优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犹如一股清泉注入进来。新凤霞创造的新派艺术处处体现一个“新”字,唱腔新颖,传唱率高,一曲“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让她的名字红遍大江南北。从新凤霞的艺术经历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中也许我们能找到学习新派的方法以及如何传承好评剧新派艺术。
新派艺术的雏形时期
     新凤霞自幼学艺,拜评剧艺人小五珠为师,还学过河北梆子和京剧,那时的新凤霞还没有什么名气,和许多艺人一样,跑码头,闯江湖,正是这样艰苦的磨练,才使她打下了坚实的评剧基础,为新派艺术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目前,我们能找到的新凤霞早期的评剧资料有《绣鞋记》中的一段唱腔,那时的新派尚未真正形成,处于雏形期,新凤霞的演唱韵味淳朴,评剧老韵味浓厚,但从中也能够寻到一些新派的影子,下面请欣赏新凤霞早期的这段唱腔“火上桃腮”。
新凤霞评剧绣鞋记“火上桃腮”
新派艺术的形成时期
在1952年的全国戏曲汇演时,当时还在军委总政文化部解放实验评剧团的新凤霞和赵连喜、赵丽蓉等演出了评剧《打狗劝夫》,那时的新凤霞艺术风格基本上已经形成,尤其是新凤霞老师在那个时期主演的评剧《刘巧儿》,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流行歌,大街小巷都在传唱。在这个时期,新凤霞还排演了评剧《艺海深仇》、《祥林嫂》、《杨三姐告状》等一大批剧目,很多唱段都灌成唱片发行,与她早期的演唱有了很大的区别,新派艺术基本形成。下面让我们欣赏新凤霞演唱的评剧《刘巧儿》“小桥送线”,这是新派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唱腔,借用改编于评剧传统板式“喇叭牌子”。
新派艺术的巅峰时期
1963年评剧电影《花为媒》开拍,新派艺术也逐渐成熟起来,张五可的唱腔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那独具特色的“疙瘩腔”成为新派艺术显著标志,还创造了“蜻蜓调”,之后被很多戏所吸收借鉴,如《三看御妹》、《牡丹仙子》、《水冰心抗婚》、《狐仙小翠》、《高山下的花环》、《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新凤霞主演了《乾坤带》,她与音乐工作者创作的“凡字调大慢板”,这个板式吸收了京韵大鼓的“凡音”、山东“梨花调”的悲腔哭音,并借鉴了京剧的“大慢板”,经新凤霞演唱而流传至今。之后,被马泰所借鉴,用在评剧《孙庞斗智》的“大雪纷飞”一段中,创造了男声版“凡字调”。除此之外,新凤霞还与音乐工作者共同创造了“除草调”、“降香调”、“送子调”、“反调大慢板”、“三拍子调”、“格登调”等新曲调与新板式,这正是新派的“新”字的具体体现。新凤霞唱出的新曲调、新板式已成为新派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评剧的唱腔艺术,推动了整个评剧剧种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新派艺术也由此达到巅峰。下面请欣赏新凤霞演唱的评剧《花为媒》“洞房赞”。
以上总结的三个时期是新凤霞新派艺术形成的大致路径,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新派艺术。记得京剧表演艺术家言慧珠曾经说过:“我认为,学习一个流派必须得其全貌。就是说,应该从它的早期开始,加以分析研究,逐步研究他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够正确的继承。”我们也希望所有学习新派的专业演员和票友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新派唱腔,而不仅仅是局限《花为媒》、《刘巧儿》,要全方位多方面的研究新派艺术,这样才能继承发展好评剧新派艺术。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