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忆当年,“红嫂”进京

忆当年,“红嫂”进京

忆当年,“红嫂”进京
——追忆现代京剧《红嫂》四十年前晋京观摩演出      作  者  仝志强  王珏  郝际钰
                           
       40年前,山东淄博京剧团一出现代京剧《红嫂》“红”遍大江南北。“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的唱段当年人人耳熟能详。今年是《红嫂》晋京演出40周年,1964年5月,山东淄博市京剧团根据刘知侠的同名小说创作演出的现代京剧《红嫂》进京参加了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历经数月,盛演不衰,直到10月底才载誉离京。由于该剧在主题思想及编、导、演,尤其是唱腔方面有较成功的突破,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首肯,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得到了“玲珑剔透”的赞誉。
       40年间物是人非,然而《红嫂》一剧却依然留在人们美好的印象中。几经周折,我们采访了当年《红嫂》的乐队队长、负责唱腔设计的岳绪智老人。
       一个月改编、赶排一台新戏,从省城到北京,一路轰动。73岁的岳绪智当年不仅是《红》剧的唱腔设计者,也是乐队的乐手。说起《红》剧,记忆的闸门打开,他如数家珍般细细向记者讲述着……
       1963年秋末冬初的一天,淄博市京剧团接到参加“山东省京剧汇演”的通知。正巧,时任市文化局局长的陈荣卿拿来了讲述沂蒙山区一位村嫂用自己的乳汁抢救解放军伤员的感人故事、反映了军民之间鱼水深情的小说《红嫂》,剧团临时决定:排练《红嫂》一剧。
       这时离全省汇演不到1个月,没有剧本,唱腔也需要重新设计。京剧团紧急开会,部署安排《红嫂》剧的排练。《红嫂》剧共分6场,因时间紧张,剧本的创作由6人完成,每人创作一场;唱腔设计由33岁的乐队队长岳绪智负责;演员队伍也挑选了3组,分别排练,哪一组演得好选哪一组。紧张的排练随即铺开,大家从早练到晚,一遍遍地修改剧本和唱腔,一遍遍地排练,最终选定杨淑萍担任红嫂。
        在省里汇演那天,剧组每个成员心里都像揣着一个小兔子。《红嫂》上场了,感人的情节牵动着台下观众的心。当演到红嫂救伤员那一场戏时,台下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直到演出结束,掌声持续不断。《红嫂》一炮走红,和山东省京剧团的《奇袭白虎团》一起获得了晋京参加“全国京剧观摩演出”的入场券。
       1964年5月底,《红嫂》剧团抵京。那次观摩汇演规模庞大,各剧团分别在北京各大剧院轮流演出。《红嫂》演出的第一场是在北京的二七剧场。精彩的表演,感人的剧情,征服了北京观众和京剧界的专家,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人为之动情。汇演中,全国各京剧团群雄逐鹿,一家小剧团的演出能获得巨大成功,让演职员们无比兴奋。至今说起,岳绪智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在过门乐曲中穿插当代革命歌曲——《红嫂》唱腔设计上的突破创新,本是“无心插柳”
       《红嫂》晋京演出引起京剧界专家的关注。该剧在唱腔设计上进行了突破性的创新,是在传统京剧唱腔的基础上,在过门的乐曲中穿插进了当代革命歌曲,烘托出剧情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情感和场面。岳绪智说:“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为了更细致地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岳绪智选用了在张(君秋)派唱腔的基础上加入其它流派的腔调。当时为了将《红》剧打造得更完美,山东省特意派了几位知名导演随团回淄指导。一天,在排练到彭林山洞里养伤的片段时,剧情表现彭林百感交集,想到战士们在前方奋勇杀敌、自己却不能为百姓做什么,心急如焚。这时音乐有一个过门。省里派来的李指导建议:“能否不用传统的过门曲调,加点别的音乐突出一下彭林当时的思想、心情?”这可把大家难住了。岳绪智灵机一动,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加入,没想到效果极好,那个曲调,那种气氛,一下子把人物的思想、情感烘托得淋漓尽致。
       晋京演出的第一场,岳绪智说他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子响起时,台下忽然鸦雀无声,片刻过后,掌声响遍剧场。这时,他的心才放了下来。掌声证明了他的创新是成功的。
       周恩来总理:“我要看淄博的红嫂”
       40年前,在北京参加汇演期间,《红嫂》一剧在三大剧场分别作了演出。在首都剧院演第二场戏的时候,刚结束国外访问的周恩来总理赶来看汇演,给予《红嫂》高度评价:“题材好,演得更好,唱腔的创新也非常好。”并详细询问:“剧本是哪里编写的?红嫂的演员是哪里的?”听到演红嫂的是青岛京剧团的演员时,他说:“为什么不是淄博的演员?我要看淄博的红嫂。”
       岳绪智解释说,在决定由《红嫂》参加全国汇演后,山东省特地选派了梅兰芳的徒弟、青岛京剧团的张春秋和另一名演员李师斌分别饰演红嫂和彭林两角色,所以安排张春秋为A组,淄博京剧团的演员杨淑萍为B组,共同晋京参加观摩汇演。
       第二天,他们在首都剧场安排了由杨淑萍出演的红嫂。周总理看后,专门聚集《红嫂》剧团召开了一个座谈会。总理评价说:“两个红嫂各有特色。张春秋饰演的红嫂端庄大方,很有大家闺秀的气派;杨淑萍饰演的红嫂有生活,有沂蒙山人民的朴实。两个红嫂要互相学习。”还对乐曲、唱腔方面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后来剧团根据总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剧本、排练。每修改一次,总理都会看一遍。看完后又同剧团座谈,再推敲人物及唱腔,剧团再修改再排练。这样反反复复四五次,直到去北戴河向毛泽东主席汇报演出。
       “熬鸡汤”一场戏的唱腔修改,得到毛泽东主席指点
       “全国京剧观摩演出”结束后,《红嫂》和《奇袭白虎团》等优秀剧目专程到北戴河为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毛主席看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频频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说《红嫂》“玲珑剔透”——剧本编写得细致,人物表演得细腻,充分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
       座谈时,毛主席说到了《红嫂》的唱腔风格。《红嫂》选用的是张派唱腔,在唱腔中穿插了一句南梆子,被毛主席听了出来,说“这样不好,还改用西皮原板,京剧里南梆子是用来表现小家碧玉的传统人物,而红嫂是革命中的英雄人物,还是用西皮原板好”。主席还对熬鸡汤那场戏一开始的唱腔提出意见。熬鸡汤一场开始是用的四平调转慢板转快三眼,主席说:“不用四平调,用二簧慢板。因为传统文戏四平调表现的还是小家碧玉,二簧慢板则表现的是大家气派的人物,还是用二簧慢板好。”其仔细和内行,让演职员们非常惊讶。剧团对唱腔进行修改后,又在北戴河表演了几场。
       《红嫂》的成功演出使淄博享誉全国,而红嫂的精神也教育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本文摘自 《华东新闻》 2004年11月5日 第三版

[ 本帖最后由 玉芙蓉 于 2010-5-19 06:31 编辑 ]

TOP

      “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的唱段当年人人耳熟能详。至今唱来仍然心情激荡!一段当年真实的军民渔水情,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广大观众!词美、曲美、人更美!此剧也多次被其他剧种改编演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