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王长春痴迷评剧办艺术团

王长春痴迷评剧办艺术团

王长春痴迷评剧办艺术团

       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的爱好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如魔如痴。在葫芦岛戏剧界,有个王长春,对评剧的喜爱就达到了如魔如痴的地步。不说别的,单说他在锦西评剧团解散的13年后,张罗着组建了以评剧为主体的连山区艺术团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评剧在他生命中所占的分量。
       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在宁静的办公室一隅,王长春一边回忆自己的“入戏”经历,一边断断续续地给记者讲述。
       王长春的“入戏”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风行中华大地的样板戏。“那时,我还在读小学,常跟大人出去看样板戏。当时觉得样板戏特好听,就跟着调学着唱。也许天生就有一副适合唱戏的嗓子吧,周围的大人都说唱得是那么回事。大人一夸,我就更来劲了,成天嘴里不闲着,唱了这段唱那段。”有了这个唱样板戏的基础,17岁时,家乡虹螺岘剧团招演员,王长春就去考了,结果一考就中。后来,他又来到锦西县评剧团。至此,评剧走进了王长春的生命。
       走进了评剧团的大门,每天在练功房劈腿、下腰,别人练一遍王长春练三遍。眼瞅着,年轻的王长春成长起来了,唱、念、作、打都像那么一回事了,也能够跟着老师上台演两出大戏了。谁知好日子不长,1988年,再也坚持不下去了的评剧团宣布解散,24岁的王长春一步三回头地走出了评剧团的大门,走进一个企业当工人。
       “生命中的那根戏弦已经弹响,想让它归于沉寂是做不到的。”远离了评剧的王长春是痛苦的,这痛苦是无言的。九十年代后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高涨起来,茶余饭后,扭秧歌的、跳舞的、打拳的,一伙一伙地出现了。王长春和他的同好也开始往一块“凑”,没事乐声响起,就唱上几段。这一唱,就收不住了,大家都想着“该把评剧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起来,继承下去”,于是王长春挑头,2001年,由20来个评剧爱好者组成的站前社区弘扬剧社就悄然诞生了。“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除了弘扬评剧这个高论调外,朴素的想法就是想把评剧这个爱好玩得专业些、精典些。”
       时隔13年,梦里也会哼出两句评剧的王长春终于又和评剧“挂上了钩”。既然有了团,就想搞得好些,大些。于是,王长春又“上天入地”地把原锦西评剧团的台柱子从葫芦岛的各个地界“挖”了出来,导演甘仲伯、王凤祥,演员贺青、石雅云、谷云山,还有一些乐师,统统被他游说成功,骨子里爱戏的细胞都“痒痒”起来,一骨脑儿地加入了弘扬剧团。到2002年,弘扬剧团已有团员30多人,其中以搞过专业的团员居多。
       2003年年底前后,弘扬剧团“弄”的动静越来越大,不只在连山区的一些群众文化活动中他们频频出彩,就连兴城、绥中、南票、锦州等地的文化活动中,也曾见到他们的身影,这些惊动了连山区文化局。文化局领导出面和他们商量:“给你们找个组织,归到连山区文化局旌下如何?”正愁自身的发展遇到“瓶颈”的王长春等人,一听就乐了,“当然好啊!”于是,弘扬剧团有了正式的组织,又有了“连山区艺术团”这个新名。文化局为了支持他们的工作,给他们找了几间办公室。“那时,我们才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再也不用东家借住几天西家借住几天的了。”
       后来,在连山艺术团成立的庆典仪式上,连山区文化局领导表态发言:“连山艺术团的成立,填补了连山区没有专业文艺团体的空白。”
       名正了,言顺了,接下来就是排戏练戏和演出了。受到重视的艺术团没辜负政府和人民的期望,精典评剧《杨三姐告状》、《小女婿》、《花为媒》、《徐九经升官记》等,一出一出都在他们不大的舞台上“复活”了。
       虽说团员都是重操旧业,演戏应该没什么问题。但艺术团毕竟是公办的,经费无人出,业务上的难题也是一串。“几年来,往艺术团一共搭了多少钱,我都记不清了,哪年都得几千块钱。演戏得有戏服和道具吧,我们先是把以前在评剧团时的行头找出来,没大的损坏就自己动手修修补补。有的实在不能用了,需要时,要么大家凑钱买,要么就出外借。我一个师兄在锦州京剧团,他那儿都快成了我们的后勤供给处了。”
       如果说往里搭点钱,为了戏,大家都认可了,这个问题好解决。但业务上的难题就不太好解决了,大家都是这么多年没受过专业训练了,要想把戏演精,必须得有专业人士指点。王长春凭着对评剧的痴迷,打动了东北的两个评剧名家,他们收他为徒,指点他。“一个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刘派创始人、长春评剧院演员刘立明,还有一位是刘立明的同事郑桂芳。”从两个名师那儿,王长春和他的同伴受益匪浅。
       受名师指点这种好事在日常生活中毕竟有限。业余艺术团的戏痴就通过联谊和模仿、演练来提高业务水平。“我们去过盘锦、锦州等地,和那里的艺术团交流、切磋;我们常把电视中的名家名段录制下来,然后一遍一遍地品、学;还有就是互相挑、评,‘唱这句时,音腔这么处理更好,眼神该这样的;唱那句时,身段最好这样处理,这样一点一点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王长春和他的同伴凭着对评剧的痴迷,逐渐在市内外、省内外有了知名度。“在市内的几次文化演出中,我们挑了大梁。比如今年的文化艺术节,戏曲专场,我们艺术团奉献的节目占了绝大多数;今年在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的治理软环境建设文艺汇演中,我们上了两个自创的节目。在辽宁省电视台“戏苑景观”节目中,我和石雅云、贺青、谷云山、王辉、周颖、张桂秋、苏凤贤、苏凤莲等均当过擂主;我还在中国评剧节第三届票友大赛中获过优秀表演奖。”
       现在,连山艺术团在葫芦岛这块土地上,已站稳了脚跟,也已拥有自己的“戏剧粉丝”,每月请他们去演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也不在少数。“我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戏剧,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戏剧这个在中华大地传承几千年的民族精粹继续传承下去。”
                                               文章来源:葫芦岛市戏剧家协会

[ 本帖最后由 玉芙蓉 于 2010-6-6 06:20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