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评剧之窗·第六期》~简介西路评剧

《评剧之窗·第六期》~简介西路评剧

                         《评剧之窗·第六期》~简介西路评剧

                             作者:天津评剧志愿者芬奶奶

       今天简介西路评剧。
       西路评剧由西路莲花落和十不闲演变而来。形成于1900年前后,被称为西路蹦蹦,始盛行于玉田、丰润(西部)、三河、宝坻、香河、平谷和蓟县一带,并流动演出于京、津以及京西、京南、东北辽沈一带。
       西路评剧兴起时,以“打地摊”或在茶园演出为主要形式。1912年左右,西路评剧在艺术上有了提高,曾去上海演出,。挑帘红即为当时赴沪演出的主角,演出效果不错。1958年,在中国评剧院挖掘传统“西路蹦蹦”时,正式定名为西路评剧。
       西路评剧带有浓郁的京东特色,唱腔曲调奔放明朗并富有喜剧性。西路评剧唱腔高,甩腔长,多用“依哟嗬,依呀哈”为装饰音和衬字,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唱腔和唱法。
       西路评剧的唱腔火爆、热烈、激昂、婉转、潇洒、痛快。演员的演唱调门高亢、激昂、奔放、跳跃、舒展、传情,在板头、气口、润腔及嘴皮子功夫上颇见功力。
       1958年中国评剧院挖掘恢复西路评剧后,张淑桂、刘淑萍等艺术家成为西路评剧的代表人物。剧目有《双招亲》、《三女除霸》、《花亭会》、《杨二舍化缘》、《夜宿花亭》、《顶锅》、《孙继皋卖水》等。


[ 本帖最后由 评米 于 2019-1-23 09:47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