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民间艺人张赛红

民间艺人张赛红

                                            民间艺人张赛红

                                 原创 崔春昌 评剧艺术在天津

       张赛红,1922年生于河北省束鹿旧城,本名叫李小梅,出身贫寒。5岁时生天花病,脸上留下浅浅的痕迹。李小梅小时候就没有母亲,据听说是因父亲抽大烟,父母经常打架,一气之下,母亲投井自尽身亡。不争气的父亲和贫穷的家境使李小梅从小就走上讨饭求乞的生涯,每天都挎着要饭筐和拿着打狗棍到富裕的家门口“靠大门”。经常是吃了这顿没下顿,竟饿得面黄肌瘦。6岁的时候,父亲以8块大洋的价钱把她卖给沈阳一姓张的人家作养女。
       张家那时家住工业区二马路惠工广场。她的养父叫张文彩,养母叫张贾氏。养母不生孩子,让李小梅做女儿,给她起名叫张彩玲。张家要比河北老家强得多,能吃得饱、穿得暖,不仅不用要饭了,而且从小落下的气管毛病也得到医治,还能让她到惠工小学上学。但不知是天性所致,还是环境的影响,竟使她厌学,对唱戏特别感兴趣。
       她家附近有个戏园子,叫“启新大戏院”。父亲给戏园子发戏报,舅舅给戏园子做水柜(烧水的),张彩玲经常到戏园子看落子演出。白玉霜、筱麻红、水连珠、刘鸿霞、刘艳霞、筱桂花等名角都在启新大戏院唱过戏。特别是白玉霜、筱麻红的戏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张彩玲心里想,如果自己像白玉霜、筱麻红那样唱戏多好哇!于是,张彩玲每天都到戏园子看戏,也死死地迷上了落子。她不仅在工区业戏园子看戏,还到北市场大观茶园、公益舞台和中央大舞台看戏,看完戏回到家后就学着艺人的样子哼哼呀呀地唱了起来。养父、养母见小彩玲喜好唱戏,觉得她是块料,将来说不定能挣大钱。就在她十三四岁时,把她送进南孙家班学戏。
       那时南孙家班(岐山戏社)一面在大观茶园演出,一面招收女徒来不断充实自己的实力。南孙家班在社会上影响非常大,筱麻红在戏社挑大梁演出,东北各大,剧场争相邀筱麻红,有的搭起排楼,镶上“评戏大王”、“评戏皇后”、“独树一帜”的字样;有的套上马车拉着广告牌,敲锣打鼓地沿街撒戏报。许多社会名流和大买卖家为她送贺幛,其中有对3米长、1.2米宽的用五彩广片镶成的一幅联:“麻姑仙子临凡世,红粉佳人当演员”。 她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所以,有十四五个与张彩玲般大的女孩子慕名来到南孙家班学戏。沈阳大观茶园斜对面有个大饭店,能容纳很多人。拜师那天也很热闹,班主孙岐山在大饭店为孙家班接收新女徒专门举行了结拜仪式,南孙家班班主为每个女徒分配了师傅,女徒挨个地向师傅磕头拜师,每位师傅也高高兴兴地接纳了徒弟。张彩玲的师傅为孙岐山,师娘为孙艳茹。当时大师姐有筱麻红,还有孙家班的“亭”字辈的师姐们。戏班的徒弟不是仅跟一人学戏,经常还由师娘重新确定师徒关系。
       在大观茶园学戏时,经常看名演员演出,熟悉剧目。张彩玲学戏很刻苦。每天早晨起来先是背词,接着就到荒郊野外去喊嗓,晚上睡觉前仍是背台词,背着背着就睡着了。后来,南孙家班将全班人马带回大连岐山小舞台,对小科班进行强化教唱。与张彩玲同时学戏的还有:筱丽云、筱丽妹、筱丽华、筱丽英、筱丽宝、秃丫头、大顺、耳顺、孙金凤等。
       在孙家班开坯子戏是《二女夺夫》《茶瓶计》《吴家花园》等。开始,张彩玲演的是小丫环。她一边学戏一边在台上“跑大兵”举旗、打幡。17岁时,在大连岐山舞台就开始顶角演出了,在《独占花魁》、《杜十娘》、《金钗会》等戏中演配角。

TOP

       戏社离开大连后到山东、河北等地演出半年,然后返回辽宁,先后在大连、锦州、锦西、水师营等地进行演出。接着又到沈阳抚顺、本溪、铁岭等地演出,很受欢迎。在沈阳演出时间最长,先到工业区,后到北市场。在北市场大观茶园演出时间长达一年之久,挑梁的是大师姐筱麻红。张彩玲为筱麻红打里子,应工青衣和闺门旦。
在师傅及大师姐筱麻红的亲传下,张彩玲只几年工夫就学到了南孙家班的一些看家剧目。如《盗金砖》《雪玉冰霜》《卖子孙贤》《金钗钿》《孝感天》《烈妇还阳》《黄氏女游阴》《劝爱宝》等剧目。
       30年代后期,张彩玲已经能在大剧场唱戏。她自身条件优越,嗓音高亢、洪亮,演唱奔放激越,由于受到师姐筱麻红的亲传,当筱麻红因故离开南孙家班时,该班演出的戏均由张彩玲和筱丽华轮流主演。因她的唱腔与筱麻红唱腔极其相似,于是人们叫她为“小筱麻红”,并改其名为张赛红。张赛红唱功扎实,演唱颇有奉天大口落子的风格,走到哪里都能受到欢迎。上世纪40年代后期,在天津解放区经常到各戏园子搭班演出,还学会了《白毛女》等一些现代戏。
       沈阳解放后,张赛红由天津回到沈阳,与鑫艳玲等人在大北关中华剧场演出。后来参加了沈阳唐山评戏院曾更名为东北戏曲研究院实验评剧团。东北戏曲研究院撤销后,她加入辽宁评剧院,担任主要演员,演出了《汉城烽火》《是谁在进攻》《杨三姐告状》等剧目。1949年,她参加沈阳市戏曲改进会主办的沈阳市戏曲剧院(团)编剧竞赛大汇演,演出《新贫女泪》获表演奖。1950年她参加东北地区第一届戏曲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在《小姑贤》中饰演靳氏,获表演奖。接着在《小女婿》中饰演女队长。1959年,调至辽宁戏曲学校,从事评戏教学工作,传授了奉天落子的主要剧目和唱段。
       1984年,在辽宁省戏剧学校、辽宁戏曲志编辑部、沈阳市戏曲志编辑部、辽宁戏曲音乐集成编辑部联合组织召开的“奉天落子学术研讨会”上,评剧专家们一致认为张赛红的演唱仍具有浓郁的奉天落子时期的唱法和韵味,由她示范主演的《黄氏女游阴》《盗金砖》各一折进行录像,作为资料保存。她还经常利用录音机,把还能记得住的剧目和选段录了下来,留给后人学唱。
       2006年,张赛红被辽宁省授予优秀民间艺人称号。

TOP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这个帖子还真没见过,很感兴趣,看看吧

TOP

评剧前辈,还有一位老乡。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