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三分指、七分弓 [打印本页]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0-6-14 09:05     标题: 三分指、七分弓

在平时练习拉板胡的时候好多人非常重视左手指法的练习,注重手指的练习,我也是这样,每当听到一个好听的乐段乐句,就想模仿练习,首先琢磨的就是左手手指手腕的动作。本人虽不是一个成熟的玩家,但听别人讲板胡的演奏左手功夫占三分,右手功夫占七分,仔细琢磨很有道理,右手的功力跟不上好的声音是出不来的。听别人讲这个功力发自内心泄于琴弦,中间的肩、肘、腕的互动所产生的柔韧、刚劲的力度与左手的配合是非常默契的一瞬间,其中右手对弦子发出的声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人还非常不成熟,只是鹦鹉学舌罢了,也不知对不对。
    可以练习一下“一见哥哥上锁条”的前奏,开始的6是抖弓,6-50 5是顿弓......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0-6-14 11:09

大家快来看啊!疯子朋友给大家又出了一道题!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0-6-14 18:40     标题: 回疯子

  疯子  你的这一帖可真说的是地地道道的正事!句句都在点子上!说出了初学弦时常走的弯路。确实很多人,尤其是自学者往往都忽视了右手功的练习。我在没拜师之前也是和你一样的练法,后来还是在老师多次严厉的批评后才注意了练右手,可是每次师父验功时都是右手不及格!结果又是‘挨鲁’一通。再后来开始拉戏了,通过实践感觉到在关键时右手使不上劲,才真正的体会到右手功的重要了。在此也奉劝朋友们一句,一定不能忽视右手功的练习!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0-6-14 18:47 编辑 ]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0-6-15 22:16

回“评剧爱好者”朋友
      您的弦拉的那么好,您怎么不介绍一下您的经验或体会呢?您说我是出的题,那么这道题是跑偏了呢还是离谱了呢?我是真心的想听听像您这样的行家进行评论或介绍经验。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0-6-15 22:52

引用:
原帖由 疯子 于 2010-6-15 22:16 发表
回“评剧爱好者”朋友
      您的弦拉的那么好,您怎么不介绍一下您的经验或体会呢?您说我是出的题,那么这道题是跑偏了呢还是离谱了呢?我是真心的想听听像您这样的行家进行评论或介绍经验。
回疯子朋友,您说的那个抖弓是正确的,另外除了这个抖弓还可以在2上加一个小抖,也是借鉴京剧比较常用的方法,这样除处理就显得不呆板了。个人浅见请您指正!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0-6-16 21:32

回评剧爱好者朋友
      评剧爱好者朋友您是高手,听了您拉的段子很是佩服,您可称谓得上“老师”之尊,但当老师的批改作业也不能光给对号不打错号呀!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0-6-16 23:29

回疯子朋友,首先您这样称呼我实在是不敢当,请您以后不要这样称呼了,我们之间就是朋友关系,谢谢!再说我拉的那两下子比起这里的各位同仁还差的很远,人家高人就是不愿暴露自己,再说您讲的三分指七分弓两手配合这方面的演奏技巧讲的确实很全面,本人经验欠缺实在是找不出什么毛病,前辈们总结出的经验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实所说的三分指七分弓,个人觉得在实际运用上也不见得就百分之百的一个占三一个占七分,前辈们之所以这样提法是提醒大家两手配合是怎么样的重要,两手配合缺一不可才是关键,我是这样理解的,当然这里面还有个弓续问题,一般初学者不太好掌握,有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多借鉴一下京胡方面的技巧,有的东西是相通的,关于技巧这方面的东西几句话是很难说清楚的,需要多和身边的老师们学习多看多听,有些东西能听出来,有的东西达不到一定层次是听不出来的,所以有的东西需要看。我只是说一点自己的体会和浅见仅供您和各位朋友参考,说得不好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实在有限不会说什么,让您和这里的各位朋友见笑了。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0-6-17 08:13

“当然这里面还有个弓续问题,一般初学者不太好掌握,有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多借鉴一下京胡方面的技巧,有的东西是相通的,关于技巧这方面的东西几句话是很难说清楚的,需要多和身边的老师们学习多看多听,有些东西能听出来,有的东西达不到一定层次是听不出来的,所以有的东西需要看。”    讲的好!虽然很谦虚,但已道出了拉弦右手的中心问题。关于借鉴京胡拉奏技巧我听别的老师也这么讲过。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0-6-17 22:47

关于右手技巧问题,我在以前的老帖中曾经看到过老驥朋友发的一个帖子,帖子中主要讲的是京胡持弓和运弓方法,讲的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我认为和评剧板胡的运弓方法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们评剧板胡更有自己的特点,评剧板胡运弓技巧不次于京胡,我认为比京剧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评剧琴师前辈们也会拉京剧,而且拉的相当不错,甚至京评梆拉的都相当的棒,所以在拉评剧板胡的时候技巧就显得更加丰富,但是京剧琴师会拉评剧板胡的好像还没有,{当然了没做过这方面的调查没有根据},更深层次的演奏技巧用语言是很难表达清楚的,只有在老师的示范下,你再跟老师做重复的练习,这时你会感觉到自己和老师有明显的差距,所以有的专业玩家达到一定水准后为什么要拜师,其实每个门派的老师都有各自不同的演奏特点,你喜欢哪个门派的你就需要投靠哪位老师,有老师的指点进步会更快,也不会走弯路,但是尽管有了老师的指点,还是要靠自己的勤学苦练才能进步提高,要想达到娴熟的演奏程度没有个三年五载的苦练是不行的,几个简单的技巧就够练几年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一点不假,我也是一样每天在学习,包括来这里向大家学习,记得百合老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你三年后演奏的段子再和你三年前的段子相比,你会感到大不一样”,这说明是你进步了。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也是必须具备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字、德,没有德字做基础是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琴师的。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0-6-18 09:57

“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也是必须具备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字、德,没有德字做基础是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琴师的。”

    这句话是学琴的先决条件,无“德”之人“艺”则无用,为师者不教无德之辈,所以无“德”人则拜师无门,什么师傅出什么徒,不是吗!
     听别人说板胡的持弓是借鉴京胡的持弓方法的,最近我又听一个板胡界的人说得需要改革,他的大概意思是说由于现代评剧的音乐的改革和发展,这种持弓方法局限了现代评剧演奏的技巧,不知您有何看法?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0-6-18 17:01

回疯子朋友,对于您所说的评剧板胡持弓方法的改革这一观点,我还没有听说,对于是否需要改革评剧板胡的持弓方法这一观点,本人实在是才疏学浅不敢妄加评论,板胡的持弓方法无非
只有两种,一种是戏曲持弓方法就是现在的借鉴于京胡持弓方法,另一种就是和歌舞二胡的持弓方法一样,但对于评剧板胡目前这种持弓方法,我认为这都是老前辈们摸索出的最好的持弓方法,一个是板胡的弓子比较重,这种持弓方法比较有力度,稳。再有就是我们评剧的唱腔结构是"板腔体",所说“板腔体”就是说评剧有一个基本调,利用这个基本调在板式上面的变化,来反映人物性格思想的变化。板腔体都是板上起板上落,即便是紧打慢唱,紧打紧唱,慢打慢唱,也要有板上起板上落的感觉,这样的话一般起落都要适当的给一些力度,所以我感觉目前这种持弓方法,无论在力度方面,还是换弦换弓方面,快弓慢弓都比较自如好控制,持在手上也比较舒服。至于评剧音乐化是否需要改变板胡的持弓方法,这一点我不实在敢妄加可否。另外,所谓音乐化到是什么程度才算音乐化,这个概念比较模糊,究竟是倾向于那一种音乐?是改变评剧的唱腔结构吗?还是......。其实我们的前辈们也是在改革,如著名音乐家马可先生还有贺飞先生等等,他们也为新凤霞老师等创作过唱腔,是哪段唱腔记不清了,还有京剧的交响音乐沙家浜等等,这些都算不算是音乐化?京胡的持弓方法是否也需要改变呢?疯子朋友您的这道题太深了,我确实没有本事回答。您就给我个鸭蛋吃吧,还能解解馋。呵呵



作者: 老骥    时间: 2010-6-18 21:36

    赞成评剧爱好者网友关于评剧板胡持弓方法和对评剧音乐化一说的独到见解!
作者: 双文    时间: 2010-6-18 23:00

外行但爱看!很有收获!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0-6-19 00:22     标题: 回各位

  哥几个的帖子,我都很佩服!疯子机灵,经的多,想的全,超前的意思强。评剧爱好者经验丰富,掌握的多,理解的透。老骥沉稳老练,知识面广,思维敏。共同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评剧的酷爱!。
   我是个守旧派,我还是认为传统的东西最宝贵!音乐化的路子,持弓法的改革,我看那是未来!让下一代去探讨吧。咱们这一代能把传统的东西继承下来,传下去就是最大的贡献了。有句老话叫:事不离母。还有,万变不离其中。咋变也得保住评剧的特色.不是?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0-6-19 07:47

好家伙,一宿没睡发了个帖子,悠着点别累着
    关于持弓的改革在我们这代人身上我想是不可能的了,让提倡者从孩提抓起吧!
评剧爱好者朋友的帖子内涵丰富,值得我很好的收藏学习。想吃鸭蛋解馋,那哥们给您“100分”金币自己去买吧 待会儿唠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0-6-19 09:25

百合老您说的太对了,“疯子机灵,经的多,想的全,超前的意思强。老骥沉稳老练,知识面广,思维敏。共同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评剧的酷爱”!。连您在疯子朋友面前都不敢乱说,何况我这小辈了,这回我是真的领教疯子的厉害了,再不敢在他面前乱说了,呵呵!。老驥朋友的知识面太广了,另外我建议老驥朋友,把您以前的关于京胡演奏的几个要点那个帖子,再重新给大家再发一下,那是一些基础知识,我觉得对初学者很有用。关于持弓方法问题,看来咱们几个比较守旧的思想是达成共识了,我觉得持弓方法只是个习惯问题,有的朋友喜欢另一种持弓方法,也不是不可以,别说是持弓方法了,您你就是改用左手持弓也没人会说您错,这样的先例是有的,曾经有某戏校教师就是左手持弓,不过持弓放松应该不会改变。另外,不知道疯子和老驥朋友您二位的年龄,所以不敢和您称兄道弟,我58岁。另外,也建议百合老您一定要注意身体!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0-6-19 18:08     标题: 回评剧爱好者

  老弟  感谢你的关心!我会注意的。咱们在这里有幸结缘,就甭管年龄,肩膀头齐为弟兄,跟我学,都是‘老弟’!说话多方便哪。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0-6-19 18:10 编辑 ]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0-6-19 21:54

所谓音乐化到是什么程度才算音乐化,这个概念比较模糊,究竟是倾向于那一种音乐?是改变评剧的唱腔结构吗?还是......。其实我们的前辈们也是在改革,如著名音乐家马可先生还有贺飞先生等等,他们也为新凤霞老师等创作过唱腔,是哪段唱腔记不清了,还有京剧的交响音乐沙家浜等等,这些都算不算是音乐化

      评剧爱好者朋友您好
       关于评剧“音乐化”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个的模糊的概念,不管是那种戏曲她的腔本身就是音乐还怎么“化”,正如您所说实际评剧音乐前辈们就一直在改革,前几天老骥朋友说的那个“孟姜女”的音乐构成与60年代旦角唱腔的音乐构成再与现在评剧唱腔的音乐相比之下其变化是相当大的,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评剧它的本来的特殊性,离开了就不叫评剧了,就像您说的京剧交响乐......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0-6-19 22:22     标题: 回疯子,评剧爱好者

  二位   就‘音乐化’的问题和你俩做一探讨,事物就是‘万变不离其宗’我认为,不管怎么‘化’也得味纯,听者感到舒服,愿意接受。不知二位对刘秀荣的‘胡风汉月’的音乐创作,尤其‘今别离’那段唱腔如何的评价?它算不算‘化’了呢?
作者: 老骥    时间: 2010-6-19 22:26     标题: 回评剧爱好者朋友

引用:
原帖由 评剧爱好者! 于 2010-6-19 09:25 发表
百合老您说的太对了,“疯子机灵,经的多,想的全,超前的意思强。老骥沉稳老练,知识面广,思维敏。共同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评剧的酷爱”!。连您在疯子朋友面前都不敢乱说,何况我这小辈了,这回我是真的领教疯子的厉 ...
    您不光板胡演奏水平很高,为人也很谦逊平和,堪称我们学习的典范!您对评剧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令人佩服。至于您提到的我的那些帖子,那是我对网上缺少评剧板胡的教程有感而发的。看了您的帖子之后,觉得您已经把有关这方面的问题都讲得非常清楚了!真心的希望以后把您的宝贵经验多给我们介绍介绍,多多益善!
    关于年龄,真是巧得很,咱们是同年,但我还是喜欢尊您为兄长!


[ 本帖最后由 老骥 于 2010-6-19 22:32 编辑 ]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0-6-19 22:40

您好疯子朋友,您说的很对,我们的前辈们一直在努力改革,远的不说就说近的,比如谷文月老师演出的评剧“祥林嫂”,经过谷文月老师和中国评剧院的有关人员的努力创作,改革成“评剧音乐剧,祥林嫂”,注意!叫“音乐剧”,但是里面的唱腔基本没有变化变,里面的一些故事情节,通过音乐加解说的方式表达出来,这里面已经增加了很多音乐了,可是唱腔还是原汁原味的。正如您所说:但万变不离其宗,即便是加入那么多的音乐,但是还是不能脱离评剧风格,还得叫“评剧”音乐剧。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0-6-19 22:48     标题: 回老骥

  老弟   好一个‘多多益善’!我有同感!那样,这个版块就会更火了!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0-6-20 10:38

回老驥朋友,既然咱们年龄相同,咱们就以兄弟相称吧。我的评剧知识和经验甚少,在这里还是个小学生,自从来到这里,就像到了一个评剧艺术的大课堂一样的感觉,我学到很多关于评剧方面的知识,在各位老师面前不敢班门弄斧,如果老驥兄弟非让我说,那么我就把刚刚从您那里学到的,再还给大家吧。转自老驥版主的帖子:由于评剧伴奏的视频教学很少,在网上看了中国京剧院的周佑君老师的京胡演奏教学视频,感到所讲的京胡的演奏方法和您过去讲的板胡演奏技巧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举例如下:
  1,持弓的方法,和二胡的持弓方法不同,但和板胡相同。
  2,拉外弦时,马尾紧贴外弦的同时还要贴琴筒、贴担子。
  3,拉里弦时,无名指勾马尾,贴里弦、贴琴筒、贴担子。
  4,运弓时,大臂带小臂,小臂带腕子,腕子带弓子。
  5,拉弓和推弓时,马尾和琴弦要保持适当的力度。这里列举了五个例子,每个例子中说的都非常精准,这个帖子尤其对我们初学者很大帮助,这些和评剧板胡是没有区别的。另外我的文学水平确实有限,连标点符号还用不好,还在学习,让大家见笑了。 可能是我的电脑有病毒了,所以字不能放大。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0-6-20 22:47

引用:
原帖由 百合帮主 于 2010-6-19 22:22 发表
  二位   就‘音乐化’的问题和你俩做一探讨,事物就是‘万变不离其宗’我认为,不管怎么‘化’也得味纯,听者感到舒服,愿意接受。不知二位对刘秀荣的‘胡风汉月’的音乐创作,尤其‘今别离’那段唱腔如何的评价?它 ...
回百合老,以前对这段唱腔不是很熟,刚才特意听了两遍,个人认为,这段唱腔已经进行了很大程度的音乐化改革,从前奏一开始,就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在反调方面也进行了改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好听。后面的F调二六板,使用了主题再现的手法,主题音乐连续出现了几次,主题音乐是否是什么民歌音乐,这个不知道。总的来说,音乐化程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尽管是这么大程度的音乐化,还是没有脱离评剧的板式结构,开头是正调散板,转反调慢板,再转二六板,后面二六没有回归正调,而是用了F调,感觉很新颖,最后的结尾感觉好像是落在凡字调上了。在百合老面前班门弄斧了,望您指教!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0-6-20 23:51     标题: 回评剧爱好者

  老弟!我没白说你‘理解的透’吧?有同感就是知音!
        那段唱,我是去年大约是二月份在新浪UC的评剧茶楼房间里听丹东的一位戏友唱的,当时感到特别的新!好!不论,板式结构,调式变化,都深深的吸引了我。当即询问了那位戏友,她告诉了我戏名,唱段名。连夜就在评剧茗苑,刘秀荣选段里找到了。高兴极了!又把它录了下来。第二天就推鉴给了我的戏友,她们也有信心想学,我就一股作气把它扒了下来(那时曲谱网还没有)现在已有好几位戏友能唱了,当然水平有限,只是自慰而已。我认为评剧就得这么个‘化’法,才容易被接受,被认可,才是正道。你说呢?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0-6-21 06:56

评剧音乐的改革使腔调的韵律越来越适合大众的口味,正如以上二位行家所言,改革不能失去它原有的骨架,在这个骨架的基础上注入营养,嫁衣打扮,使它更健康更美丽。现在评剧的器乐队伍也不是单单的部分民乐器了,增加了部分西乐器,增强了评剧部分章节的气势。
     评剧爱好者朋友、老骥朋友,您二位虽然技艺、文采比我强,我也有强项“年龄比您们大两年”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0-6-21 09:40

“我认为评剧就得这么个‘化’法,才容易被接受,被认可,才是正道”。赞成百合老您的说法。疯子您长我两岁,以后就称您哥哥了。看来还是哥哥您理解的透,您说的也全面,您和老驥朋友对一些问题分析理解的非常准确,而且分析问题哲理性也强,语言也有逻辑性。百合老的文笔更不用说了,这方面还得刻苦的向您几位学习。另外,再说个问题,我们评剧艺术只靠我们这些业余玩家是不行的,大量工作还是靠那些专业人士去做,他们起带头起作用的。同时也呼吁上面能重视我们评剧,给我们评剧这个剧种一个席位,当然了,我们评剧也要自强,不要“窝里斗”,要团结。我们评剧在“中国剧协”连一个副主席都没有,还赶不上其他的地方剧种。听说中国剧协24号开会改选了,希望这次能给我们评剧一个副主席的席位。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0-6-21 10:25     标题: 回评剧爱好者

  老弟所言极是!我看,专业是‘球员’,业余是‘拉拉队’!评剧的复兴,‘拉拉队’也很重要!至于剧协席位?也只好是期望了。 补充一句,要说文笔,老骥最厉害!他是咱这堆里的状元!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0-6-21 10:31 编辑 ]
作者: WYS    时间: 2010-6-21 10:35

原来几位都是老哥哥,小弟这里有礼了。几天没上网,今天上网一看,哇塞,讨论的这么热烈,好多知识需要我重新认识和学习。
评剧音乐化是顺应历史的潮流。过去的评剧(落子)没有规范的曲谱,几把弦一拉,都是“跑梁子”虽然有它的特色,确实缺乏音乐性,欣赏性和艺术性,所以现在好多人不爱听,尤其是年青人,时间长了,必将失去评剧市场和评剧氛围。
正如疯子老哥说的,现在的乐队加上了部分西洋乐器,民族乐器也充实了许多,甚至有的乐队加入了电声乐器,经过配器,那么这个乐队演奏出来的效果肯定是非常棒的。我认为这是评剧音乐化的具体体现。还有,百合老提到的胡风汉月等一些剧目。我认为都是评剧音乐化的具体体现。
评剧爱好者和老冀兄都分别发表了看法,都非常好,有些东西很值得我学习。评剧不管怎么改,正如大家所说,万变不离其宗,必须保持评剧原有的特色和韵味,否则就失去了评剧的魅力,也就不能成其为“评剧”了。不管怎么改,必须适应潮流。适应观众。那样,评剧才能发展,才能占领市场,才能更加辉煌。
接触评剧时间较短,体会不深,以上如有不妥,请各位老哥尽管批评。

作者: 老骥    时间: 2010-6-21 19:07

    说起年龄,百合老最年长,其次是疯子网友,评剧爱好者网友,堪称模范的老哥哥!但论起思想超前程度,他们可是一点儿不守旧,事事抢在年轻人前头!令人心服口服!特别是百合老先生,大家看看像不像个天真的“老顽童”?(这可是“疯子”老兄说的!)[attach]1211[/attach]

[ 本帖最后由 老骥 于 2010-6-21 19:10 编辑 ]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0-6-22 14:25     标题: 回老骥

  老弟   你给我邮来的占弦昨天收到了!和我从天津晟艺阁买的一样粗。但是,质量比他家的好!颜色白,特别匀,发音的灵敏度也很好。昨晚在QQ里没等到你,所以借此向你道谢!以后需要时我会再麻烦的。 [attach]1219[/attach][attach]1218[/attach]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0-6-22 14:43 编辑 ]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0-6-22 14:48     标题: 向老骥请教

   老弟   还得向你请教,我发的图片为啥不是动态呀?
作者: 老骥    时间: 2010-6-22 19:16

    我说百合老哇,您说现在的邮局是咋的啦?从5 月4号到6月21号,一个半月还多!步走也走几个来回了。怪不得连他们邮局自己的人都说不想干活了。不过还好,总算没给邮丢,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您要是喜欢再多给您邮点吧!
    关于图片,是不是您下载的不是那种会闪动的图哇?但愿不是病毒干扰了您的电脑。我给您发一个试试。
  [attach]1222[/attach]


[ 本帖最后由 老骥 于 2010-6-22 19:45 编辑 ]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0-6-22 21:48     标题: 回老骥

   老弟   弦暂时不用邮了,我手里的还够用一段时间,以后需要时我会提前告诉你的。
    关于发图片,我又把你发的存了下来,并且回发给你,看看是啥样?[attach]1225[/attach]还是不动啊?是不是操作有问题呀?再试一下[attach]1226[/attach]可能是电脑的事,按你说的做一下。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0-6-22 21:58 编辑 ]
作者: 老骥    时间: 2010-6-22 21:53

    百合老哇,我看象是您的电脑的问题,您先把电脑关机,过十来分钟再启动,然后再用杀毒软件杀一下毒试试!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0-6-23 07:36

您说现在的邮局是咋的啦?从5 月4号到6月21号,一个半月还多!步走也走几个来回了。怪不得连他们邮局自己的人都说不想干活了。不过还好,总算没给邮丢,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您要是喜欢再多给您邮点吧!


老骥弟
    平邮是老办法,现在是什么年代了?用快递呀,他们就愿意你用快递!

作者: 老骥    时间: 2010-6-23 08:40

    我的疯子老兄啊!就一根琴弦,您让我用快递!我就把它用信封一装,谁想这么轻的东西把人家邮局的人给累的走了一个半月啊!好在百合老先生没着急等着演出用,上次由天津的艺文阁邮走了17天,这次走了一个半月,下次咱照三个的提前量估计咋也够了!
作者: hyx-sgh    时间: 2010-6-23 21:36     标题: 回复百合老上传动态图片问题

仅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hyx-sgh 于 2010-6-23 21:48 编辑 ]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0-6-23 21:50     标题: 回hyx-sgh

   谢谢老弟的热心指教,我记下了。再按你说的练几遍。有信心学会!




欢迎光临 评剧论坛-评剧曲谱网 (http://www.pingju.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