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右手功在拉“形”

疯子兄一来这里就热闹了,又引出百合老的压箱底货了,百合老说的都是前辈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有很多前辈们都没有多少文化不能写,但是他们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演奏经验和阅历,通过对后人的口传心受,再经过后人的文字整理归纳总结,形成了今天的理论,这里面有的朋友说的东西都是戏校的教科书里面的东西,但是只学理论还是不够的,所以才会有人会去拜师,至于百合老提到的师徒居住距离,我觉得距离不是问题,况且现在的交通这么发达,相比三十年前方便太多了,现在的交流方式也方便多样,想当初我和师父交流方式只有书信往来,师父没文化写信也费尽,后来才有了电话就方便多了,现在又有互联网,交通也方便,离个千八百里,做高铁早上去晚上回来了,您说方便不方便,您说距离远吗?

TOP

距离远确实是存在一些沟通不便,再有戏曲目前现状就这样,不是搞专业的也没必要投入太大的经历,其实曲谱网这个论坛里大家说的已经是非常全面了,作为我们业余玩家已经足够学一辈子了,一辈子也学不完,如果再想往专业水平发展,那还是拜名师为好,我觉得听一次名师的课,起码够消化个三年五载了甚至终身受益,何止是三年五载,比如百合老讲的 打 揉 抹 究竟是哪该打,哪该揉,哪该抹?这些技巧究竟是一种什么样效果,什么样为丝,什么样为豆...如果不亲自聆听我们永远也设想不出是什么效果,每个琴师的演奏风格是不一样是,该抹的不抹,不该抹的抹了,那就没风格了,这都是有不同要求的。

TOP

两位兄长的话都说的透了,疯子兄说的只听不行还要看,走近路...。百合老的没有‘揉’‘抹’‘打’定是没传法。还有“责任”“缘分”...我觉得责任和缘分是相互的关系,过去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有师父的责任,弟子有弟子的义务,弟子不但要学好师父的技艺,更要学会怎么样的孝敬师父师母,要知道自己有这个义务,这样才能互相平衡,师父才能倾囊相助,师徒之间不论年龄差距大小,都有辈分之分的,即使是同龄人也一样,师兄弟之间大小不分年龄,先入门者为大,师徒之间的感情是换来的,过去流传一句老话"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当然这话已经过时了不适合现在形势的发展了,但是也没有只索取不奉献的道理,在戏校学习还要收学费呢,嗨,扯远了,只是看百合老所说的话才有感而发,总的来讲,师父怎么样教徒弟,就看徒弟做的怎么样了,过去欺师灭祖“白眼狼”的弟子也不是没有。

TOP

真的不好意思,不想到说道百合老的伤心之处,希望百合老忘记那段不愉快是历史,世上还是好人多,对于那些“白眼”藐视之。另外跟大家说一下,师父的"父",就是父亲的"父",不是师'傅',我们地方话也叫“爹”,并不是我们平时互相尊称的那种“师傅”,我们平时互相尊称也不叫“师傅”,尊称就叫老师即可,这一点请大家要弄明白这个概念,我对自己的师父,就是当爹一样对待,做弟子的也要对自己的师父,在能力的情况下,做到应尽孝敬和义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