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胡沙——留下一串经典离去

胡沙——留下一串经典离去

胡沙——留下一串经典离去


文章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记者 唐雪薇   2005 年04 月11 日


       《小二黑结婚》、《祥林嫂》、《春香传》、《三里湾》、《金沙江畔》、《野火春风斗古城》、《向阳商店》、《夺印》、《阮文追》、《高山下的花环》……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剧曾经迷倒过几代评剧迷。而这些戏都是出自中国评剧院原院长胡沙之手编导的。4月6日,这位给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经典剧目的著名剧作家、著名导演,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3岁。
       胡沙的追悼会将于12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他的儿女们将按照胡沙的遗愿,将他的部分骨灰撒在海南。
       徐莎莎:父亲是个浪漫的人
       昨天上午,胡沙的家人来到八宝山为老人挑选墓地。胡沙的大女儿徐莎莎告诉记者:“父亲走的时候很满足,他惟一的心愿就是能把骨灰撒到海南,我们家里人商量了一下,决定把父亲的骨灰一半留在北京,一半撒在海南。”
       去年8月,一向身体健朗的胡沙总感觉胃疼,今年年初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住进了医院。“父亲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但是他始终很清醒。父亲本来偶尔回家住住,但是他走的十几天前,突然主动让我们把他送回医院。他说他很满足。父亲走的时候很安详,就在抢救他的时候,他还对医生说,我正睡着香呢,动我干什么呀?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向医生和家人们说了句‘谢谢’。”
       家人一直用“浪漫”一词形容生活中的胡沙,他常常会对家人温柔地说句“辛苦了”,让家人的心里一直是暖暖的。徐莎莎告诉记者:“父亲特别平和,他很喜欢坐在自己的书房里写字画画。生病的时候,他老是让我们把他扶着坐起来,他说春天来了,想看看树叶变绿,还说等树叶绿了,要坐着轮椅到小树林里去转转。我们有个表妹在海南工作,父亲去过以后就爱上了那片海,每年都会去海南过冬。我还记得一个月前,我下班去医院看父亲,他躺在病床上还逗我,说‘你再不来,我可要到体育馆遛弯去了。’他总是能给家人带来快乐。”
       谷文月:胡沙老让我开了窍
       正在平谷参加演出的谷文月还不知道胡沙去世的消息,听了记者告诉她这个噩耗,很善于言谈的谷文月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因为赶着演出,原本只打算给记者讲一个故事的她,一回忆起来便似打开了水闸。
       谷文月说,老领导感人的故事太多了。“1965年,我刚进评剧院时,胡沙院长就经常组织一个15人左右的小分队到郊区演出。那时最忙的时候,我一晚上要扮演4个角色,一会是少先队员,一会又得演民兵连长。所以那时我成长得特别快。那时候的舞台基本上是新凤霞、小白玉霜这些前辈艺术家的,演得特别火,胡沙院长就想通过这种方法锻炼我们这些年轻人,给我们提供更多实践的舞台。”
       令谷文月最感动的事是她32岁那年,“当时院里在排《祥林嫂》,我因为平常是唱花旦的,也从来没有演过老旦戏,所以我一上场,下面的人都笑得直不起腰来了。看到台下观众的反应,我心里特别难受。第二天接着排戏时,胡沙院长就把我叫走了,他说要去找个朋友聊天,要带着我一起去。我还很纳闷,心想你们聊天,我干什么去呀?到了以后我才明白,和他聊天的是胡沙院长的街坊,一位50多岁的老太太,曾经得过精神病在渐渐地恢复。祥林嫂因为自己的孩子被狼吃了,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神情经常是恍惚的。胡沙院长就让我观察那个老太太的眼神、表情和说话的方式。我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觉,演那种人物眼睛一定要呆涩。后来为了演得更像,我上场前还要用水泡自己的眼睛。胡沙院长那次帮我开窍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
       李惟铨:病重中说起评剧就兴奋
       昨天,李惟铨在为老院长的后事做准备时,希望能选一张能体现胡沙个性的照片。后来大家一致认定了一张胡沙戴着帽子和眼镜与别人在说话时的照片。
       李惟铨说:“老院长特别平和、低调,又永远在工作当中。我不能用悲痛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准确地说,应该是激励着我为评剧事业更加努力工作。春节前,老院长就病了,那时候我去看他,他说话一直挺费劲的。但是一说到评剧,他就来精神了,好像身体里突然涌出了一股子劲儿。”
       张玮:他填补了评剧文字记载空白
       与胡沙合作了50多年的著名导演张玮,一直很敬佩胡沙的领导才能。“他首先是个勇敢的人,不但有很高的艺术天赋,还做事非常果断。他到了评剧院以后,为了让大家更加熟悉评剧,自己写了《评剧简史》,为评剧发展前50年的艺术家树碑立传,填补了评剧没有文字记载的空白,功德无量啊。”
       张玮激动地告诉记者:“胡沙是中国评剧院任职时间最长的院长。那时候,他给每个人灌输的都是树立竞赛意识,就是现在的竞争。那时候他心里憋着劲想和北京人艺、中国京剧院和中国青艺比一比。那时提倡艰苦奋斗,其他院团都在排勾践的戏,胡沙就琢磨,最后一个排勾践戏的中国评剧院,推出来的《钟离剑》一定要和别人不同。他让这出戏由一个小人物——一位铸剑的老头引出一串打动人心的故事,排出来以后反响非常好。胡沙这个院长非常民主,比如我们在讨论要排哪些戏时,他一定会让下面的工作人员做详细的调研,看这出戏究竟有没有市场?而不是盲目地排戏。有时候遇上他并不喜欢的本子,但是经过调查观众会很喜欢,他就会让我们排;而有些他自己很喜欢的本子,但通过调查,大家认为票房不会太好,他也不硬让我们排。”
       吴一平:老院长是个正直的人
       中国评剧院院长吴一平是2003年调到中国评剧院后,才认识了老院长胡沙的。“让我最感动的是,老院长虽然已经离休了,可心里一直牵挂着评剧院。院里只要有活动,他肯定会参加,然后给我们提些中肯的意见。我上任以后,胡沙老经常给我写信让别人捎到院里来,问问我最近院里有什么新戏,说说他自己管理评剧院的一些想法,鼓励大家再干出些对评剧振兴有实效的业绩。我感觉老院长这个人很正直,院里为工作思路的转变开了几次座谈会,他从来不受别人思想的干扰,处理事情很有原则。”
       据介绍,目前中国评剧院和胡沙的家属已经成立了治丧办公室。中国评剧院打算为老院长开个追思会,把评剧院的老领导、老同志和与胡沙有过接触的人都请到评剧院来。
       他让评剧男演员当上主演
       胡沙原名徐茂庭,曾用名徐胡沙。1922年1月29日生于湖北省汉川县马口镇金河乡徐家。
       1938年,胡沙在重庆参加了怒吼剧社的抗日宣传活动,同年5月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胡沙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到达延安,并开始了他的艺术创作。他创作的童话剧《公主旅行的故事》等多出剧目在延安上演。为庆祝新中国政协成立,胡沙与戴爱莲等人共同编导了《人民胜利万岁》大歌舞,受到了中央的好评。
       1955年胡沙从中央戏剧学院调到刚刚成立的中国评剧院工作,数十年来创编或导演了一大批在观众中广为传唱的现代戏。他在现代戏的创作中执著地追求诗剧歌舞剧的风格。其中《阮文追》中的“望北方”、“正气歌”,《高山下的花环》中的“大鹏歌”、“绿叶歌”、“家乡歌”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夺印》中,胡沙为陈有才被迫到黑鱼嘴沉船写了72句之多的唱词,成为了评剧的经典唱段,至今仍为戏迷所传唱。在他的领导下,评剧男声唱腔的革新使男演员成为了主演,改变了评剧以“三小戏”为主的局面,使评剧进入了大剧种行列。
       在胡沙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离休之后仍被推选为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名誉会长。2004年被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授予“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