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我眼中的“李马崔”

我眼中的“李马崔”

作者:叶梓旭
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很喜欢评戏,尤其是天津的刘派和爱派。如果从3岁记事算起到现在也有20多年了。听过的戏不少,但是听过的“角”却少的可怜。评剧至今以传承五代甚至六代。在第四代演员中本人最喜欢“李马崔”当然并不是说别人不好,只是个人偏爱不同。也有可能是她们的好我并没有听出来。

  李秀云于1958年考入天津评剧院少年训练队,后转天津戏剧学校。师承刘兆祥,孙桂君,孙少鲁等老师。工青衣,老旦。学习期间,曾演出《秦香莲》,《三关排宴》,《红娘》,《东风解冻》等剧目。196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天津评剧院工作。在剧院期间曾排练演出了《包公三勘蝴蝶梦》,《卖妙郎》,《山乡风云》,《沙家浜》,《包贵查街》,《闺女大了》,《村南柳》等剧目。李秀云是我最欣赏的演员,无论唱念做舞都相当的到位。而且嘴皮子功夫相当了得!《卖妙郎》中一大段跺板一气呵成后跟“小哭迷子”这是传统评戏的一个标准板式。过门完事一句高腔“婆母娘饿死儿有愧”很多人都说李秀云爱卖弄嗓子,这句就是一个典型的卖弄嗓子。我不评价这句是不是卖弄,而是想说人家有嗓子所以才卖弄的起,你也想卖弄。问题是你有人家那资本嘛?!这段总体来说是刘派的东西,但是作为刘鲜不分家的天津卫。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还有一出戏《村南柳》据说李秀云就是凭借这处戏评上的一级演员。听完我只想说评上一级实至名归.一段酣畅淋漓的“儿媳妇”虽短短的四分多钟,却似行云流水,高低起伏,连绵不断,铿锵有力。在这一段中,观众的掌声不断,叫好不绝。。开头几句结尾都是“十三嗨”既有皮影调又有老评戏的东西完美的结合。我曾听一个河北著名演员唱的“十三嗨”那真是卖力气啊,肠子肚子心肝肺一起嗨,我很想问至于吗?!

  马淑华1959年考入天津评剧院少年训练队,从师宋树芳、孙桂君、李宝顺、新翠霞,1966年分配到天津评剧院。马淑华的声音明亮甜美,演唱韵味浓郁,表演既继承了刘派的刚柔相济,又吸收了爱派的精华!代表剧《祥林嫂》、《杜十娘》、《杨三姐告状》、《焚香记》、《雪玉冰霜》、《包贵查衔》、《村南柳》等

作为评剧刘派第三代弟子的马淑华确实也演过很多很多的刘派戏(吴博丽在戏校很少演戏)其中《杜十娘》堪称经典。从开场到别院后来的归舟撇宝都是宗刘学鲜的唱法。《雪玉冰霜》前头的搭调“我那无依无靠的婆母娘”总觉得有点飘,后面慢板还不错味足,也能结合人物。但是比起根红苗正的刘派传人吴博丽还差点!(不过可能是由于吴博丽的舞台实践稍微少点,所以直接忽略了遛嗓子的阶段。整出戏都是牟的唱,并不是说不好。只是没有一个好体格真的撑不下来)

崔莲润生于1950年,师承六岁红。 天津评剧院的二度梅得主国家一级演员。1958年,8岁的崔莲润进入天津评剧院少年训练队学艺,代表作《花木兰》《回杯记》《花魁》!其实把崔莲润的成名有自身的条件不过她还应该感谢“马淑华的罢演”也许没有李马之争,崔莲润不会先红起来!《花木兰》作为崔莲润的代表作只能说创新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我听的比较少!《回杯记》算是她比较经典的一个曲目,尤其是“拉住二哥”那段更是经典,甚至有很多她上一辈的老艺人唱《回杯记》的时候都是按她的路子来的,所以这无疑是成功的。《花魁》这出戏我认为最经典的段子不是后面的劝酒而是中间的别母,搭调-慢板-小哭迷子这是刘派的标准板式,崔莲润处理别母这段也很不错,从头到尾和六角学的。劝酒也一样,如果在不听六角的情况下崔莲润的《花魁》绝对是首选!

   李秀云注重的是传统,无论什么戏都是老腔老调的大口落子,而崔莲润更偏重于创新!马淑华呢?!她演过很多戏可我只记住了《杜十娘》

  如果依我个人偏爱排名也应该是“李马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