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怎样看待评剧大师唱错的字

怎样看待评剧大师唱错的字

怎样看待评剧大师唱错的字
作者    评米


    评剧大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演唱资料,供我们后人欣赏和研习。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年代原因,他们大多数没有多少文化,所以他们在演唱中难免出现一点差错。现例举几个差错之处:
    一.《凤还巢》里程雪娥对大娘指出,朱焕然是“纨绔(音完库)子”。新凤霞把“绔”唱成“跨(音)”。

    二.《金沙江畔》里“穿丛林”唱段里有“映照的众峦峰”一句。新凤霞把“峦(音乱 二声)”唱成“连(音)”。
    三.《花为媒》里有“惊鸿一瞥无踪影”一句。“瞥”被张德福唱成“敝(音)”。
    这三处错误可能是随着偏旁部首念的。
    四.《朱痕记》里“家住山东石户小县”唱段有“配儿父朱春登”一句。小白玉霜把“儿父”唱成“儿夫”。这种情况在评剧京剧中出现多次。“儿父”就是“孩子爹”,借指自己的丈夫。那么“儿夫”怎么解释呢?
    五.《金沙江畔》里“小酸枣”。小白玉霜在唱到“听我把故事讲,听我...”时,唱成“听我把唐僧取经路过火焰山”。我始终认为她是唱错了。因为不合乎语法。她可能一时疏忽,受到前边的“把”字的影响,顺嘴就唱了。我认为应该是“听我讲唐僧...”才对。
    我就知道这些。
    那么怎么办呢?我认为改过来就是了。可能一开始听着不习惯,时间常了就好了。


    另:荀慧生大师的《红娘》有“小姐呀”一段唱,被称为京剧里的爱情咏叹调。其中有唱词“一双情侣...”,孙毓敏认为不太合适,就改成“一对情侣”,听着就顺耳多了。

TOP

很赞同评米老师的观点。在旧社会,那些自幼学艺的老艺术家们,大都是苦出身,有的根本没有读过书,学戏只是老师口对口的教,口传心授。解放后,这些艺术家们开始扫盲,凭着自己一颗执着的心,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在唱段里,偶然有唱错的字,这很正常。评剧魏派创始人魏荣元先生,在夺印“黑鱼嘴"的唱段里,把黑鱼嘴畔的“畔”字,唱成“半”(音),在包公赔情“蒙嫂娘”一段里,把谆谆教诲的“谆谆”唱成“醇醇”(音),这无所谓,可以理解。虽然有的字唱的不对,但这些艺术大师的光辉形象在大众心理丝毫未减!他们(她们)的演唱艺术,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楷模。是我们评剧爱好者追崇的偶像!

TOP

说的真好。

       那个年代能认识字的人不多,过去有些字的读音和现在也有所区别,可能其他剧种也有类似现象。

TOP

有的字改了以后辙口变了怎么办。指句尾字。

TOP

感谢评米,沧州戏迷二位老师的仔细观察。一代老前辈读错或唱错字不足为奇。现代人读错、唱错字就应该注意了,因为有现代化的计算机再邦助你。另外、他唱錯、咱们往对听也就罢了。

TOP

    近日发现《中国评剧曲谱网》上论坛元老郁郁葱葱8月15日发的评剧《金沙江畔》全剧剧本。曲谱的第123页“小酸枣”唱段上明确写着“听我讲”。这就是说我在上边写的文字是对的。
   
   


[ 本帖最后由 评米 于 2019-11-20 09:02 编辑 ]

TOP

《怎样看待评剧大师唱错的字》的修正

    对《怎样看待评剧大师唱错的字》一文中的“儿父”与“儿夫”一说,我做个修正。
    近日在印《搬窑》“二月二日龙抬头”曲谱时发现唱词中有几处印着“儿夫”字样。细想一下,觉得很有道理。王宝钏对着父亲称呼自己的丈夫为“儿夫”符合身份。“儿夫”就是女儿的丈夫。
    现在看来称呼自己的丈夫用词得分不同的对象:在父母面前称“儿夫”,在其他人或者儿女面前称“儿父”。
    这两个词读音略同,而词意不同。
    大家以为如何?

TOP

评米老师解释的非常对。中国的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意,才使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是其它文字不能比拟的。

TOP

评米朋友说的很对支持。再者有一些大师演唱中很明显的唱错的字,也许是一时的口误现在人改过来就是了。大师也是平常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