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参演过评剧《风起同仁堂》的那些演员们

参演过评剧《风起同仁堂》的那些演员们

参演过评剧《风起同仁堂》的那些演员们
评剧《风起同仁堂》至今仍然在火爆上演,参加过中国评剧艺术节、深圳文博会、广东省艺术节以及香港戏曲节甚至走出国门,申报并入围国家舞台艺术基金,这与该剧面世前预热报道后一些观众的质疑形成强烈反差。如今观众没了当初的演一两场刀枪入库的说法。对于该剧不能自吹自擂,但至少一直演出不断,而且常演常新。
    成功首演后,该剧一路伴着各种声音在全国巡演。从黑龙江到北京、天津、河北、深圳、广州等地演出近百场,戏越磨越精,越演影响越大。其中各种滋味或许只有该剧的统帅、总策划、红馆(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北京传承戏曲艺术院、深圳市世纪戏曲艺术研究院院长、原中国评剧大剧院总经理、中国评剧院二团团长陈胜利才能说清楚。作为总策划人,一路风雨,犹如该剧剧情一样跌宕起伏,不断被重要线索推动着向前发展。
    国庆节前后,评剧《风起同仁堂》作为“2015深圳市公益文化项目流动大剧场”活动深入到深圳社区、广场巡回演出7场。自此,该剧共演出超百余场。
    回顾几年来,从第一场演出开始算起,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人参加过评剧《风起同仁堂》的演出了。作为评剧现代戏能演这么多场实属少见,而且该剧也创下奇迹,来来回回换演员大概有千人参与该剧演出了。

从第一位梅花奖演员王向阳到第二位梅花奖演员刘慧欣,再到如今的国家一级演员艾丽珍,在刘慧欣演出期间,也间或有梅花奖演员赵斌爱人演过陈玉珊。
    如今回顾参加过评剧《风起同仁堂》的演员们,有不少感慨,陈胜利表示,“这个戏走到今天,离不开每一位支持该剧的人,感谢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感谢每一位为这个戏传承和付出心血的表演艺术家和演员们,除了演员们的付出,也要感谢所有幕后工作人员,张剑冰、张士元、朱卫东等为首的乐队人员,感谢编剧张帆、导演宋强、唱腔设计李娟文等,还要感谢服装、化妆、道具、灯光、音响、舞美各工种的老师们。感谢中国评剧院、天津评剧院、长春评剧院、石家庄青年评剧团、天津评剧院三团等,可能还有很多没提到的,一并感谢,谢谢!
另外,陈胜利还特别感谢为该剧打下坚实基础的黑龙江省评剧院,“是以王向阳为首的黑龙江省评剧院演出评剧《风起同仁堂》一炮打响,为该剧以后的演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当年自己做事太草率,也有些欠考虑,经验不足,导致一开始演出有一些不愉快,但非常感谢这样的经历,有了这样的教训,在以后的演出中及早做好统筹和预案,所以也为今天的成功提供了经验。感谢所有为该剧付出的人。
“当然,还要感谢
刘慧欣带病演出、孙路阳丧亲之痛演出等,都一直感动着我,感动着剧组。这种戏比天大的精神让这个团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以戏的成功背后是大家十分的投入和付出。还有此次以艾丽珍、苏纯飞为主的基层演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认真传承着该剧。
“最后要重点感谢的是媒体朋友们,以及观众朋友。是这个戏一边演出一边听取观众的意见不断调整修改,才能有进步。还有那些群众演员们,你们也辛苦了!

看看能回忆起哪些演员们,你能找到自己吗?

评剧《风起同仁堂》全国演下来已经超过百场,在宣传评剧艺术的同时,也弘扬了“同仁堂”济世养生同修仁德的精神。所以,也非常感谢同仁堂集团,大力支持我们将评剧《风起同仁堂》拍成了电影。该电影后期制作已经接近尾声,10月底前将组织小范围首映,接受专家及观众审片,然后修改在电视上播出与全国观众见面。所以,最后感谢所有参演参与评剧《风起同仁堂》舞台版及电影版的同仁们,谢谢你们!因为有你,才能有今天的成绩!

TOP

《风起同仁堂》在京演出获追捧
【深圳商报北京讯】(驻京记者 田泳)昨晚,北京中国评剧大剧院座无虚席,由深圳原创出品的大型评剧《风起同仁堂》为首都的评剧爱好者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风起同仁堂》是深圳文化体制改革后首个由民营机构、民营资本参与、旨在打造艺术精品的大型舞台艺术创作。
    评剧《风起同仁堂》讲述了百年老店《同仁堂》的老板娘陈玉珊掩护中共地下党保全经费的故事。该剧在传统评剧的基础上,用唱念做打的立体表现形式细腻地展示同仁堂百年风雨。同仁堂"是中国中医中药的缩影,中医是中国四大国粹之一,易经又是中国最早的哲学思想,

该剧充满中国化的设计和思想正体现了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厚爱。《风起同仁堂》由话剧及影视编剧张帆担任编剧,聘请国家一级导演宋强对剧本进一步打磨修改并执导,并邀请中国评剧院梅花奖获得者刘慧欣、国家一级演员孙路阳、天津评剧院梅花奖获得者赵斌联合主演,河北廊坊评剧团小筱俊亭、国家一级演员陈胜利等加盟。国家一级演员的精彩演出,使整台戏气场十足。
    据悉,评剧《风起同仁堂》从一开始,就旨在探索一条民营机制下创作艺术精品的道路。从创作伊始,就呈现出“深圳制造”的三个特点:一,民营机构出品策划,机制灵活;二,主创和主演均为国家一级,强强联合;三,现代评剧回归传统,戏味十足。这样的探索也赢得了专家和市场的认可,
    该剧自2012年国庆前夕在哈尔滨市首演成功并连续公演5场,观众反映强烈。天津电视台中华大剧场栏目闻讯后,向剧组发来邀请,2012年12月12日在中国大戏院的现场直播,进一步引起轰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也邀请《风起同仁堂》在该院演出。
    《风起同仁堂》的创作从案头到完成舞台演出历经一年多时间。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全剧组130余人七次集中排练、五次大的修改、小修小改无数次;三个大的院团集体投入和七个艺术院团主要艺术骨干参与,探索了一条传统经典戏曲走向现代市场的新路。
    据悉,该剧将在北京召开研讨会,为将《风起同仁堂》打磨成真正的艺术精品冲刺,将赴香港演出,展开全国巡回演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