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关于评剧中若干错别字问题的研究

花淑兰大师唱国

评剧一般没有二声音,这和评剧是地方戏分不开的,过去讲求韵味,老艺人都要学些唐山地区的话,规范韵味或者体验评剧唱腔的韵律,国字就是按照冀东语音音韵来的,类似于普通话的三声,但也有别的处理方式但也符合冀东话的韵律而唱现代普通话的二声极其少吧没发现过。其实多听听评剧二声音的处理大多都这样,符合传统评剧的韵律即评剧所依托的唱韵母音韵载体冀东音韵,包括1950年代的小女婿刘巧儿等现代戏秦香莲等传统戏这都是在普通话 发明以前出现的评剧经典剧目,里面的二声字也是这样,非常好听啊。现代普通话定稿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真正到八九十年代后才全国推广了。评剧二声音字处理相对于普通话应该是为这个剧种的唱韵特色。刻意改动是动根基的事,要三思后行
现在评剧过分强调普通话标准音要求对评剧是好是坏不知道,记得谷文月曾说过一句评剧基础韵律是唐山味的普通话,二我想声音处理应该就是突出了这个评剧普通话的“唐山味“吧””,自然评剧演员来源不同可能唱腔韵味特点还要受当地语音的一点点影响
我也是转述,大概就这种意思

[ 本帖最后由 月亮弯 于 2017-9-6 14:15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