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爱莲君与莲小君

爱莲君与莲小君

爱 莲 君 与 莲 小 君                    
   
       爱莲君是评剧“四大流派”创始人之一,她所创造的以玲珑俏丽、委婉舒展为特点的“爱派”唱腔,深为观众喜爱,上世纪30年代就在天津红极一时。1935年曾率“爱莲社”评剧班,与白玉霜、钰灵芝率领的剧团三班合作,远征上海,引起轰动。1936年,在她16岁时,还应邀赴日本大阪灌制多张评剧唱片,是评剧史上第一位把评剧介绍到国外的演员。但她英年早逝,年仅21岁就被旧社会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莲小君本名杨桂珍,自幼酷爱爱莲君的唱腔,11岁拜爱莲君学习评剧。爱莲君的养父母是开妓院的,性情凶狠暴戾,对养女恣肆虐待毫无人性。虽然爱莲君出道不久就成了名伶,并为他们赚了大把金钱,但养父母对她仍十分苛刻,控制极严,不给半点人身自由。莲小君名义上是拜爱莲君为师学戏,实际上是给爱莲君养父母当使唤丫头,每天从早到晚要给“师爷师奶”洗衣做饭、端茶送水、铺床叠被、揉腰捶腿,稍有伺候不周,不是打便是骂,有时还要罚跪搓板。仅比莲小君大八岁的爱莲君,因与小君有着同样的经历,对这个小弟子的处境十分同情。她让小君和自己同住一室,睡在一张床上,经常通宵达旦向小君传授演唱技艺。爱莲君无论在本地还是到外地演出,都把小君带在身边,并让小君给自己演“里子”活(主要配角),使小君耳濡目染,有了较多实践机会,掌握了爱派艺术的真谛。爱莲君积劳成疾,在临终时刻,莲小君一直守在身旁,含泪为师傅梳头、穿衣,眼看着爱莲君含恨离开人世。
       爱莲君辞世之后,莲小君作为爱派正宗传人,始终牢记着师傅的教诲“要唱好戏,做好人”,很快在舞台上崛起,17岁时开始挑梁当主演,其正宗的爱派韵味,颇得观众赏识。 解放以后,她参加了天津市评剧团,她主演的现代戏《红珊瑚》、《啼笑因缘》、《一双绣花鞋》;古装戏《孔雀东南飞》、《陈三与五娘》、《于公案》、《李香莲卖画》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她不仅对爱派高弦低唱、行腔婉转纤巧的特点,掌握得十分熟练,而且突破了爱派技巧性高,一般演员难以驾驭的特性,致力于化难为易,去粗取精。尤为可贵的是,她在继承爱派艺术精髓的同时,还对师傅唱腔中因腔害字“倒字”现象,进行了净化与纠正,强化了腔由字生,字正腔圆。
                              文章来源:《今晚报》

TOP

莲小君
      莲小君本名杨桂珍,1926年出生,天津市人。评剧女演员,工旦行。9岁学唱时调、太平歌词。11岁拜爱莲君为师学评剧。12岁登台为师配演。师父病故后受赵耀庭、爱令君等人指教。17岁独立演出。
1953年,正风剧社改为天津市评剧团。1958年,天津市评剧团又改为天津市评剧院。这期间,莲小君一直任主演。配合着时代发展,莲小君演出了一系列新老剧目。
     正风剧社时期,莲小君主演了《烟花女翻身》、《一贯道》、《小丈夫》等剧。1951年,评剧《武大郎之死》在北京演出,莲小君饰演潘金莲,她用“跷功”来表现潘金莲的三寸小脚。——采跷在京剧表演中有过,但在评剧中却不多见。莲小君的跷功表演,是评剧中的第一次,而她也成为唯一一个评剧“采跷”的演员。
       在天津市评剧团期间,莲小君演出了《桃花扇》、《珍珠衫》、《啼笑姻缘》、《花木兰》、《鸳鸯被》、《陈三与五娘》等剧目。其中《啼笑姻缘》曾到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南京等地巡演半年,大受欢迎。而为了演好这个戏,莲小君“牺牲”了自己的一个孩子。“演这个戏的时候,我33岁,怀了我的老儿子,当时有6个月的身孕,为了演好戏,用旗袍把肚子勒得紧紧的,后来孩子生下来也没保住。如果活到现在,也该有50岁了。”
      1956年,莲小君赴朝鲜慰问演出,主演了《牛郎织女》和《杜十娘》。天津评剧院建院后,“排了现代戏《渤海怒涛》和《爱情》。当时还演了《孔雀东南飞》和《刘胡兰》等剧,反响也挺大的。”后来,莲小君被分配到天津市评剧院,指导学生传统戏身段。
      莲小君嗓音甜美舒展,中低音区饱满圆润。演唱既保持爱派风韵,又有自己清爽柔韧的艺术特色。五六十年代她曾吸收歌剧和曲艺等音调,在正、反调(慢板)中做过有益的探索。演唱中她还对爱派唱腔中的倒字现象行了纠正。经过不断的实践与努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她的代表剧目很多,有《庚娘传》《于公案》《红珊瑚》《李香莲卖画》《茶瓶记》《打狗劝夫》《桃花庵》等,其中,《桃花庵》被灌成唱片。她的弟子有金倩和张丽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爱莲君
爱莲君(1918---1939)
      早期评剧“四大名旦”之一,评剧爱派创始人。原名赵久英,天津市人,评剧女演员,工旦行。
      爱莲君生于1918年,祖籍天津。她从小被卖给赵连琪为养女,取名赵久英。其父母在天津,烟台开妓院,她11岁就在这人间地狱里过着怕人的生活。后来她实在忍受不了这种身心的双重摧残。便跪在养父母的面前恳求去学戏。12岁拜赵月楼学评戏,曾受师兄王锡瑞等教益。14岁成立爱莲社挑班主演。16岁爱莲君学成出师,和爱令君(赵的养女)合作,到全国各地演出,又应邀东渡日本,到大阪灌制唱片。1935年,她率爱莲社赴上海演出。与钰灵芝,白玉霜三班组成“三连社”。轰动一时,至今仍为评剧史上的一段佳话。短短几年,她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被成为“爱”派。
      爱莲君善填词,会识谱,演唱风格清新俏丽,擅长运用半音和装饰音,唱腔细腻婉转,讲究旋律美,高则刚健俊俏,低则婉转迂回,高低起伏,收放自如。
      爱莲君嗓音纯净柔和、甜美脆亮,鼻腔共鸣极佳,宽窄高低运用自如,唱念时吐字清晰、气力充沛,并带有较明显的天津语音。她博采各家之长化为已用,实践中形成了定调高、起腔高、行腔旋律低、柔美华丽、玲珑俏丽的“爱派”艺术。她在[慢板]唱腔结构中,首开了各分句之间和下句与上句之间加用过门(小垫头)的形式而广为流传。旋律上则把皮黄腔、四平调等乐汇,及流行歌曲等融入自己的唱腔,并于腔中常运用五七度大跳,由此而产生了个性鲜明的音乐特色。演唱中多运用弹跳柔韧的“疙瘩腔”唱法,由此而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她在《于公案》中与琴师赵耀庭合作的一曲“八月中秋雁南飞”,30年代中期曾风靡一时。其间她对[反调慢板]也有较多运用。她唱的[垛板]字字铿锵、起伏跌宕,闪赶顿垛,节奏丰富多变。在个别戏中还用小人辰辙口演唱,俏皮活泼,深受观众喜爱。此外,她演唱的[反调搭调]和“迷子腔”在旋律上更为丰富多彩。
    虽然她在评剧界很有声望,但她也逃不脱养父母的监管,养父母把她当成摇钱树。她的两次恋爱,都被养父母破坏阻挠。她婚恋不成,精神忧郁,患了肺结核,骨瘦如柴。养父母为了使她登场,命她抽大烟,打吗啡。1939年冬,她在天津升平剧院演新戏《死后明白》时,是被背进剧场的,最终晕倒在台上。从此,爱莲君卧病不起。
    虽然爱莲君去世时年轻,但她的意术独具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后人继承和借鉴者甚广,小摩登(钱玉舫)、新凤霞、花淑兰、筱玉芳等众多评剧名家受其影响,在他们的演唱中都有爱派的特点。传人有爱令君、爱幼君、莲小君。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