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燕灵君与花淑兰的姐妹情缘

燕灵君与花淑兰的姐妹情缘

燕灵君与花淑兰的姐妹情缘

       《葫芦岛晚报》记者吴宏图报道:60多年前,在河北省乐亭县乡下的一个戏班里,几个孩子每天站成一排,跟20多岁的师傅学戏。后来,有一个孩子成为我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她就是花淑兰。今年73岁的燕灵君老人和花淑兰师从一人,二人的师傅就是燕灵君的父亲。
       戏班里长大的燕灵君
       11月下旬的一天,记者在连山区站前街道胜利小区的一栋住宅楼里见到了燕灵君。老人身体很好,对60多年前与花淑兰同跟父亲学戏的生活情景仍记忆犹新。
       老人说,她从记事起就随父母所在的戏班过着走一地演一戏的漂泊生活。老人的父亲叫邱喜,她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进了戏班,当时是为了能有口饭吃。母亲不会唱戏,只做一些类似家务的零活。
       老人说,父亲当时是主要演员,于是班主就把带徒弟的活交给了他。过去的戏班里总有一些孩子,大都是附近贫困人家为减轻生活负担送过来的。当时她是几个孩子中年龄最小的,学戏的孩子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花淑兰。
       老人说,过去演员都得有艺名,为的是戏班的发展和名气。父亲带上这几个徒弟不久就给每个人起了艺名,她的艺名叫燕灵君,姐姐的艺名叫燕灵芝,花淑兰也是父亲给起的艺名。
       跟父亲学戏时,她们只有五六岁。每天几个孩子都得在地上站成一排,父亲坐在床上一句句教唱。老人回忆说,花淑兰在几个孩子中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也是学戏最认真刻苦的一个。那时,很多孩子从未上过学,也不识字,因而唱词只能是一句句硬记下来。父亲教戏时很严厉,学不会或不认真学就不许出去玩甚至不许吃饭。正是父亲的严厉才使得她们几年后成为戏班里的主角,最令父亲引以为荣的是花淑兰在几十年后成为我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
       三姐妹分手各奔东西
       学戏几年之后,花淑兰、燕灵芝等先后成了戏班里的主角,燕灵君也成长起来。戏班经常到各地演出,燕灵君16岁那年戏班被唐山一大户人家请去。就在去往唐山前,花淑兰和燕灵芝的名气已经很大,外地戏班分别把二人请走。老人说,花淑兰当时去哪已经忘了,燕灵芝去了山东。
       三姐妹分手后,燕灵君随父母来到唐山,此时她已是戏班里的压轴演员。当时戏班已与秦皇岛的一个人签订了演出合同,等唐山演出后就去秦皇岛,没想到在唐山燕灵君唱红了。连演多场后去了秦皇岛,之后又从秦皇岛去了迁安。每到一地,燕灵君都深受喜爱。
       老人来到葫芦岛是在1951年。当时锦西的一个戏班主角离开,班主早已知道燕灵君的名声,于是派人前往迁安专门请她来自己的戏班。这样,燕灵君来到了锦西,父母也随她一同过来。在锦西,燕灵君在几场演出后很快就家喻户晓。
       老人到锦西这个戏班两年时,后来成为她丈夫的郑广涛也进了戏班,两个台柱把戏班的名气越唱越大。1955年,锦西成立了评剧团,二人双双进了剧团。从此,开始了为广大人民群众演出。那时的演出大都在农村,条件艰苦,可老人说那是自己演出生涯最辉煌最幸福的时光。“文革”开始后,剧团解散了,从此老人告别了评剧舞台,直到现在再也没唱过。
       再见师姐花淑兰
       解放后,老人才知道花淑兰在沈阳,而且当时在评剧界已经有了名气。“文革”前全省评剧调演时,燕灵君在沈阳见过花淑兰。后来,花淑兰特地来到锦西看望师傅。花淑兰和师傅的感情非常深,在师傅家,花淑兰很少叫师傅师娘,而是与师妹一样叫爸妈。
       花淑兰已经去世,说起这个师姐,老人依然情绪激动,几十年前的情景尤其是与父亲学戏的那段时光让她难以忘记。说到评剧,老人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老人说,最近几年随着几个著名艺术家的离去,尤其是评剧在文化市场中的观众日渐减少,评剧的舞台也越来越小。评剧的前景让老人忧心忡忡,她说,不能让评剧走下舞台,走出老百姓的生活,更不能让它消失,那样就太可惜了。
                 文章来源:葫芦岛市戏剧家协会 2009-10-3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