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细读曲谱

细读曲谱

    初登中国评剧曲谱网,如饥似渴地只想多积分,多下载曲谱。除了丰富自己的收藏,还把曲谱当成礼物赠送给朋友。随着时间的增长,兴趣有所转变,开始学习一些评剧的基本知识,并细细地品读起手里的曲谱来。自己感到还真有点收获:
    1、根据曲谱上标注的1=G或1=D等调号,可以判定这一评剧唱段的“调式”属于“正调”还是“反调”。知道了“调式”就可以确定板胡的定弦是1-5弦还是5-2弦。
    2、根据4/4、2/4、1/4这些拍号,可以判定这一唱段的板式。其中4/4拍多属于“慢板”,即“一板三眼”,它是评剧唱腔的最基本板式。2/4拍多用于“二六”板。1/4拍多用于“流水”板。
    3、小节线是用于划分小节用的,每小节不论是4拍、2拍还是1拍,都只有一个强拍,即一“板”,其余拍都是“眼”。所以,4拍子的属于“一板三眼”,2拍子的属于“一板一眼”,1拍子的属于“有板无眼”。   
    4、我还发现了小节线的一个“特点”,即强拍都紧挨在小节线的后边。敲“大梆子”的乐手“点”落在小节线后的第一个音符上没错。
    以上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还望大家给以批评指正。


[ 本帖最后由 老骥 于 2010-6-24 21:16 编辑 ]

TOP

近日读评剧曲谱,忽然悟出曲谱中标示的节拍和乐队中鼓师所掌鼓板的“板”和“眼”的对应关系。待明日想好后再和您共同探讨!

老骥弟
    昨日在乐队交流里“且听下回分解”,今天在这里交流来了。讲得好哇,如同出自老哥内心之想。

TOP

回老骥

  老弟   你把评剧的板式名称和节奏特点讲的很清楚了,老哥再给你补充一下。还有3/4节奏的“一板二眼”。2/4节奏的还有:垛板,楼上楼(板起板落)。1/4节奏的还有:快垛板(有板无眼)。还有:无小节线,有乐句线(小节线是虚线)的散板。这样评剧的板式与节奏特点就基本完整了。
     

TOP

回百合老先生和疯子老兄!

    我这点细读曲谱的收获只是班门弄斧。特别是看了百合老的帖子又增收获。不过想请教一下百合老先生,散板以前还听说过,您说的“一板二眼”可是头一次听您说。也可能我还没有通读曲谱,在咱们曲谱网上的曲谱里目前还没见过这种板式,请您给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板式的特点好吗?

TOP

回百合老兄、老骥老弟
     一板三眼就是“ 本 大 大 大”,一板一眼就是 “本 大 本 大”......,那么为什么在我们听到的音频中或看到行家鼓佬的实际操作中,板和鼓的敲击有时出现“花点”,但还回到“板、眼”上,尤其是过门时。请指教

TOP

回“疯子”老兄

    您的这一问题我想最好由百合老来解答,因为这方面老先生是权威,我也在等待老先生的“一板二眼”的回答!

[ 本帖最后由 老骥 于 2010-6-25 19:58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本人与版主老兄有同样的收获,非常感谢各位朋友的不吝赐教。几个月来收获很大,板胡维修保养和演奏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再次感谢各位版主和各位朋友!!!
兴评

TOP

回老骥 疯子

  二位   关于3/4节奏(一板二眼)的板式,据我所知是60年代中国评剧院在排“春香传”时为了更好的体现鲜族风情吸收了鲜族音乐的主旋而创的一种新的板式。它丰富了评剧的板式,也是对评剧的一大贡献。具体唱腔可在‘唱段曲谱’里的第三页“春香传”爱歌的(二)就可看到。

TOP

    这次真正领教到了老先生的厉害!据我所知,“一板两眼”这种板式,以前的传统的评剧音乐里是没有的。在其它音乐里,3/4拍也只是多见于外国的圆舞曲。想不到见多识广的百合老先生记的那么清楚。佩服!把一幅新得的画献给您!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疯子 老骥

  二位   关于4/4节奏(一板三眼)按疯子说的:本大大大的顺序应该是:板 头眼 中眼 末眼(‘本’是板的音,‘大’是右键重单击鼓的音)。在实际演奏中,由于评剧也是板腔体,它的演唱规律形成了复板式的打法,那么,在中眼处就不是‘大’而是‘本’,所以一板三眼的板式,在行腔中一般的打法应该是:本—本大,鼓老都讲究鼓键子要利索,行腔中不可随意加键子,只有在过门中可以加花,就叫“搂腔打褂”。没说清楚的地方,请评剧爱好者老弟补充吧!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0-6-26 10:40 编辑 ]

TOP

可以说百合老的解释是权威性的,说的也很全面,在百合老面前实在不敢多说,只是做一小小补充吧。垛板也是一板一眼,但在实际打的时候,也是打两个本本,梆子打在板上。顺便说一下3/4板式,比如李忆兰老师演唱的“珍珠泉”,谷文月老师演唱的“高山下的花环-我将这红色的木盆”,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唱腔,抒情,歌唱性非常强,我想这也应该是一种音乐化吧。

TOP

请问百合老

    读了您的有关评剧板式的论述,很有收获!再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乐队中的底鼓、檀板、梆子都是起控制乐队、演员的演奏、演唱的节奏作用的。实际演奏中,落在强拍上的“板”的声音远不及落在弱拍上的底鼓的声音大。而梆子的“点”和板的节拍有时是相同的。是不是为了使离乐队较远的演员听得更清楚才增加梆子这件音量较大的乐器的呢?

TOP

[quote]原帖由 评剧爱好者! 于 2010-6-26 16:55 发表
可以说百合老的解释是权威性的,说的也很全面,在百合老面前实在不敢多说,只是做一小小补充吧。垛板也是一板一眼,但在实际打的时候,也是打两个本本,梆子打在板上。顺便说一下3/4板式,比如李忆兰老师演唱的“珍珠 ...
    评剧爱好者老兄一到就给我们带来的新的知识,您和百合老真是珠联璧合!知识丰富得车载斗量!谢谢啦!

[ 本帖最后由 老骥 于 2010-6-26 17:13 编辑 ]

TOP

百合兄、评剧爱好者老弟
     早期的评剧(莲花落)是没有檀板和座鼓的,也没有空心梆子,只有实木梆子对吗?评剧的檀板和座鼓是借鉴京剧和梆子而来的是这样吗?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0-6-26 22:34 编辑 ]

TOP

回老骥

[    老弟   梆子,鼓不单单是控制演奏,演唱的节奏,更主要的是为了营造和烘托场上气氛!比如,演员在哭大迷子时,好的‘大梆子’乐手能把演员和观众的眼泪打出来!做为演员,不是‘听’而是‘借’,借乐队所营造的氛围来激发内在的表演激情!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至于板和鼓的声音,是鼓老在用板和鼓所发的各种不同声音和手式来指挥'全军'呢

[ 本帖最后由 老骥 于 2010-6-27 14:1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疯子 于 2010-6-26 22:28 发表
百合兄、评剧爱好者老弟
     早期的评剧(莲花落)是没有檀板和座鼓的,也没有空心梆子,只有实木梆子对吗?评剧的檀板和座鼓是借鉴京剧和梆子而来的是这样吗?
回疯子老兄,评剧使用的单皮鼓和檀板,都属于评剧打击乐乐器范畴,既“武场”,有四大件组成。板鼓(包括单皮鼓,檀板),大锣,铙钹和小锣,不包括梆子。您说的很对,评剧发展比较晚,打击乐主要是由河北梆子,京剧借鉴而来。

TOP

3/4(一板两眼)的唱段在御河桥<<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后边也有.

TOP

引用:
原帖由 百合帮主 于 2010-6-26 22:36 发表
[    老弟   梆子,鼓不单单是控制演奏,演唱的节奏,更主要的是为了营造和烘托场上气氛!比如,演员在哭大迷子时,好的‘大棒子’乐手能把演员和观众的眼泪打出来!做为演员,不是‘听’而是‘借’,借乐队所营造的氛 ...
    百合老说得很形象,支持!不过,您的“大棒子”应该是“大梆子”之误!否则“大棒子”打谁也得流眼泪!“疯子”老兄说得也挺好,不过,据说早期“莲花落”连实心梆子都没有,用的是竹板和“碎嘴子”。

[ 本帖最后由 老骥 于 2010-6-27 10:01 编辑 ]

TOP

回WYS网友!

引用:
原帖由 WYS 于 2010-6-27 09:34 发表
3/4(一板两眼)的唱段在御河桥后边也有.
    按您的指点,真的找到了这段乐句。佩服您!不知咱们曲谱网里还有没有这种板式的唱段?

TOP

回老骥

  哈哈!老眼昏花了!谢谢老弟给把关,及时的纠正。不然老拿大棒子论下去,可真得把谁的眼泪都能打出来!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0-6-27 11:25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