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评剧舞台上的《雷雨》 刘万江

评剧舞台上的《雷雨》 刘万江

                              评剧舞台上的《雷雨》

                                           刘万江
                            原创: 东北评剧馆

       上世纪三十年代,随着第二代女主演的崛起,评剧以锐不可挡之势飞跃发展,各大小剧院常年日夜两场演出,戏码需天天变换,久之,剧目
匮乏,为招徕观众,许多班社纷纷移植文明戏、话剧和电影。
       1933年,年仅23岁的才子曹禺,创作出话剧本《雷雨》,广受好评,迅速传播开来,不仅各话剧团体争相上演,也似一缕清新的春风,吹入评剧舞台。该剧不仅主题内涵深刻、戏剧冲突复杂尖锐,能够从情节上吸引观众,更为主要的,是各个人物性格生动鲜明:四凤单纯活泼,繁漪沉闷忧郁,这两个人物堪称“戏胆”,为难分主次的一号人物,适合演员发挥自身的特长深入塑造;鲁妈(梅侍萍)为老旦、周萍为小生、周朴园为老生、鲁贵为三花脸,行当齐全,以上特征,都为该剧本移植为评剧打下良好基础。
       当时,文明戏处于没落之势,一批文明戏演员纷纷转到评剧班社。文明戏演员大多有文化,对《雷雨》剧本的移植、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据评剧老艺人们回忆,第一个编写评剧《雷雨》剧本的,是关凤奎。他是山东人,演过文明戏,也能唱评剧,思想活跃,文笔好,还擅长导演工作。当时,关凤奎正在名伶朱宝霞班社,第一个演出此剧的班社,就成了朱宝霞班社,第一个演四凤的演员也便是朱宝霞。朱宝霞扮相好、嗓音高亢宏亮、擅做戏,演四凤很成功,尤以 “审女”和“寻死”两个场次最为精彩。“审女”一场,鲁妈要把四凤带走,不让她再见周家的人,四凤对母亲哭诉与周萍的感情,剧情强烈,有大段唱。朱宝霞定调高,底气足,演唱上继承刘(翠霞)和李(金顺)两派精华,属典型的“大口落子”,她把这段演唱得荡气回肠,哀婉凄凉。“寻死”一场,当四凤得知她与恋人周萍为同胞兄妹时唱到:“只吓得小四凤走了真魂,我只说与周萍恩爱有份,又谁知亲兄妹暗自定了婚,做出此事灭绝人伦,我只得到后院去把死寻,我的天啊……”,朱宝霞发挥嘴皮子功夫好的特长,以“垛板儿”演唱,“去把死寻”以“十三咳”“大悲调”一气呵成,“我的天啊”伴之以“跺脚”“错步”的身段,表现出四凤的悲痛欲绝。每演至此,必定满堂彩声!当时,配演鲁妈的,是评剧早期男旦碧月珠,他功底深厚,作戏细腻,塑造出的鲁妈,真有早年在大宅门生活、见过世面的气质,有限的几句唱,也演唱得感情真挚、韵味十足,成为各班社模仿的样板。
       朱宝霞班社演出《雷雨》后,各大小班社争相竞演,一时形成评剧《雷雨》热,该剧甚至成为评剧舞台上类似《珍珠衫》、《桃花庵》、《杨三娘告状》一样“戏保人”的剧目,谁演谁红。各主演根据自身的条件、个人的喜好,演出不同的角色,当时赫赫有名的韩少云、新凤霞、鲜灵花、筱灵霞、李宝珠、陈桂秋、赵艳蓉(赵丽蓉的三姐)、筱摩登、张桂霞等名角均演过四凤,喜彩苓、花月仙、花迎春、王素秋、筱佩珠、虹丽霞均演过繁漪,郭砚芳、曹金顺扮演过鲁妈,筱俊亭、筱艳生、筱美英则既演过繁漪又演过四凤;生行名角李福安、刘小楼、单少峰都演过周萍。五十年代初,尚未参加国营剧团的小花玉兰,亦曾在天津私营的新育文化剧团演出过此剧,扮演四凤,红极一时。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评剧团、石家庄评剧团、地质部文工团、沈阳评剧院的前身“东北唐山评剧院”,均一直演出评剧《雷雨》。1959年,沈阳评剧院亦曾排演《雷雨》,由韩少云演四凤、花淑兰演繁漪、筱俊亭演鲁妈,极为遗憾的是,因诸多因素,此剧未能公演,观众没有看到这出享誉全国的“韩花筱”群英荟萃的好戏。
       文化大革命后,评剧界重整旗鼓。1979年,沈阳评剧院演出了由筱俊亭大弟子新少敏、韩少云大弟子胡桂秋主演的《雷雨》,筱俊亭、韩少云亲自参与唱腔设计并指导弟子演出,此剧大获成功,演到动情处,时常出现台下哭声一片的感人场面。同年,文化部勇进评剧团亦排演此剧,引起轰动,1983年曾在我市华北戏院演出。
       进入新世纪后,2006年,我市评剧名家崔连润携手京津辽三地名家谷文月、刘萍、王有才、徐培成、李惟铨、韩学门等,精心打造了“强强联合,名家荟萃”版《雷雨》,亦获得殊荣。此后,崔连润还将此剧传授她的爱徒、著名青年演员王秀丽,公演后也广受好评。
       评剧《雷雨》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直演到现在,久演不衰,已成为评剧舞台生命力最强的现代剧目之一,在评剧剧目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席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