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气能载声 亦能覆声

气能载声 亦能覆声

气 能 载 声   亦 能 覆 声

                                       

作  者  卢文勤



       无论教和学,大家都知道歌戏呼吸的重要,但大家又都为这事而头痛。在教、学的过程中到底应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 有些人几十年过去了,就是处理不好这个“气”。如果是演员年纪大了就推说宗气不足了,如果是年轻的学员,就用“这孩子不会用气”。一言以蔽之,到底也没弄明白。我认为必须明确的是,有一些声乐理论上讲到的关于气的重要都是“结果”,是指你唱成以后,你的水平高低与用气有紧密关系。你用气的技巧越精巧,你的歌声就越动听。但我说它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一定要在其他条件成熟配套以后,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和威力。千万不能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去指望它对你有多大的帮助。更不能错误地认为只要把呼吸练好,就能解决歌唱的方法,就能唱得很好。相反,如果在教、学的初级阶段,就过分地去注意锻炼气,单独地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请注意:过分地重视和训练某一技巧和它相应的机能而其他部分不配套,不协调,就算把它练得很好,别的跟不上,最终你会作茧自缚,破坏歌、戏整体的协调,也许你从此就很难唱好。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的话,因为,它仅是人发声时机能活动的一个部分,不客气地说它是处在一个从属的地位。你的气练得再好、再足,但你唱时绝对不是、也不可能有多少气使多少气。它要根据声腔的需要,并随着它需要的变化来支持声音。所谓呼吸精巧,用气用得好,是指把气练到了“要啥有啥”。这还不够,还要根据腔的变化,在错综复杂的瞬间,随时提供所需要的气息。要把气练成“应声虫”与声音的变化意图如影随行。那么反过来你就会明白,你如单独训练,把它练成独立王国,不听指挥,岂不反而要误事?无论唱歌、唱戏我们都见过有些人气功(这里指呼吸力量)很深,但不够灵活,那他当然唱不好了。至少不是一个优秀歌唱家或戏曲的好角儿。另外,我们对常见的一些现象,只要稍微仔细思考一下,有时也能发现一点道理。比如,为什么天天讲用气,而就是用不上气,就是没有气呢? 为什么有人私下喊一声气很足,一唱起来就没有气呢? 这就是前面说的道理。至于说在教、学过程出偏差的事就更多了。有的人为了提气,把气都提在上面,使声音整个虚掉,摇晃发抖;有的人向下沉气,沉得嗓音发哑,形成塌调;也有的人为了保持,使横膈膜用力,把下面绷得像铁板一样;甚至有人为了用丹田气,每唱一字一音,都把小腹向外拱一下,形成人为的抽搐状态。这些同志当你说他发声不对时,他也承认:我的气总是用不好。但还是执迷不悟,继续钻牛犄角。你让他说,他也能说出一大套呼吸的道理和方法,这个派,那个派,这个支点,那个支点,这个老师说的有道理,那个老师说那样呼吸也有道理……他惟独没有明白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况,是由于“一僵二独”。僵者,呼吸原理再对,运用执行者使的是机械式的僵劲儿。独者,由于独立运动呼吸机能,与其他发声器官不配套,有误差。不说别的,单说声带的闭合与气息冲击,就有各种先后不同的技巧。它形成声音激起时的软、硬两种不同状态。艺术的效果也不一样。何况还有其他轻重缓急之分呢?
       那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怎样来共同对待气息这个问题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认为在教唱时以暂不提它为好。不提怎样呼吸,并不等于不注意同学的呼吸、不培养学员的正确呼吸,而是此事只能老师心中有数,有意识地通过唱腔来进行培养。在防范与启发的语言方面,那就更大有考究了。如见到学生用气不对,抬起上胸,使上了逆呼吸,千万不要马上去讲一大套呼吸的理论,而是只要很自然地说一声“浑身放松些,用不着紧张使劲”,或声东击西地说“把腔唱得灵活柔和些”就行了。或者说“你看,你把两个肩膀扛起来,以后唱起来多难看”,他只要略一垂肩,气就会马上沉下去。我在给史敏上课的过程中,凡有人来听课,当她唱完受到鼓励时,我总要问一句“我们讲过一句怎样用气吗?”以此来宣传以上观点,呼吁大家来防止偏差。当然有时为了她的气息老是不对,我一着急,也会情不自禁地针对气息讲几句指导性和带分析的有关气息理论的话,但每当她一听完开始注意防止气浮上胸时,浑身就会发僵,不但目的达不到,连原来的水平也唱不出来了。
       概言之前面我对呼吸和气息运用所说的意见,不是要大家不注意,而是不能太注意。学生最好不要注意,而老师却要随时注意,还要防止学生去注意,并且老师注意学生的气息时,不是单独盯住学生的气息活动,而是要在注意学生歌唱整体活动的同时,有意识地给予纠正、调整、加强。如果有人问我呼吸的要领和精髓是什么? 我就说,首先是自然,其次是顺着自然去深化和强化,最后达到第二自然。即虽已有了人工成分,加进了意识指挥,但唱者、听者都仍感到极为自然。其实,这一原理,不单适用于呼吸,也适用于声乐和舞蹈、身段等方面的表演。不自然,唱得、做得再好,也不会真正好听、好看,使人感到矫揉造作。这个问题留待讲到戏曲美学时,再进一步讨论,这里所讲的必须做到呼吸自然,是带有从技术和科学的角度来提出的。要过好这一关,除了老师要明确这个问题,还需要学员的密切配合。
       怎样配合呢? 首先要相信,不去单独想气,随着演唱的要求去练,一定能练得好,要相信:惟有顺着自然加以深化加强,才能把气练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但常见有些学唱的人,或经先入为主,学过一点声乐;或是看过一点声乐理论书籍,甚至道听途说,即固执己见,对前面所介绍的经验疑信参半,都是对学习不利的。对此,我想举些例子来说明。我们只要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在回答别人问题准备发言之前,难道也要先注意一下气息,吸足一口气吗? 当你遇见一件突然的事使你惊呼时,你来得及做吸气的准备吗? 我看你叫起来反而很响,那时你恰恰是用上了丹田气。声乐上不是常常运用喊人的感觉来启发学员用丹田吗? 既然喊人,人人都会,那么为什么学唱时倒反而不会了呢?那你就自己去思考一下吧。也许你不但违反了自然,还破坏了自然。我曾教过一个唱老生的学生,当我发现他咬紧牙唱时,就启发他用打哈欠的感觉去唱,谁知他连打哈欠也打不起来了,这就是破坏自然的例证,迄今印象犹很深刻。所以学唱的人千万不能简单地去理解:“气是歌唱的根本”这类说法,以免覆舟之虞。   (转帖)

TOP

      玉芙蓉版主从评剧演唱的实际需要出发,发表和转载了大量有关演唱发声、换气、吐字、行腔、念白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技巧,这些知识对于我们这些业余评剧演唱者来说,恰如雪中送炭!虽然有的知识比较深奥,目前水平难以理解,但坚持学习和钻研,久后必有裨益!我已把这些帖子全部转为WORD文件,收藏到自己的“评剧知识”文件夹中,以待空闲时慢慢研读。谢谢!

TOP

谢谢玉芙蓉!非常称职的好版主

TOP

刚才几位老师谈了气口问题,我有个问题问问老师。我唱歌时评较长些,自己也认为唱得不错。是个男高音。一般歌曲我都唱原调。可唱评剧小生唱腔时很费劲。唱老生唱腔时就比较省力,而且效果比较好。和我一起唱的人,他唱歌时调比我要低一些或很多。可唱评剧小生时他唱得比较高。请问这是不是气口问题、;、请指教。谢谢。

TOP

回王家老乡,请你细细的学习一下玉芙蓉版主的帖子,不要着急。我认为你感觉找到了慢慢会好的。我把原帖摘录几句: 首先要相信,不去单独想气,随着演唱的要求去练,一定能练得好,要相信:惟有顺着自然加以深化加强,才能把气练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但常见有些学唱的人,或经先入为主,学过一点声乐;或是看过一点声乐理论书籍,甚至道听途说,即固执己见,对前面所介绍的经验疑信参半,都是对学习不利的。对此,我想举些例子来说明。我们只要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在回答别人问题准备发言之前,难道也要先注意一下气息,吸足一口气吗? 当你遇见一件突然的事使你惊呼时,你来得及做吸气的准备吗? 我看你叫起来反而很响,那时你恰恰是用上了丹田气。声乐上不是常常运用喊人的感觉来启发学员用丹田吗? 既然喊人,人人都会,那么为什么学唱时倒反而不会了呢?那你就自己去思考一下吧。也许你不但违反了自然,还破坏了自然。我曾教过一个唱老生的学生,当我发现他咬紧牙唱时,就启发他用打哈欠的感觉去唱,谁知他连打哈欠也打不起来了,这就是破坏自然的例证,迄今印象犹很深刻。所以学唱的人千万不能简单地去理解:“气是歌唱的根本”这类说法,以免覆舟之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