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板胡“功夫”的探讨

我也感觉百合老这两天该回来了,百合老就是百合老,看人家百合老说的多全面啊,这就是肚囊款超,您回来这里就热闹了,提醒百合老注意身体!祝您身体健康!

TOP

回评剧爱好者

  感谢老弟的关心!看了你关于‘功夫’的论述非常赞同,由其:要多听多学,要去悟,要追求自然,琴为心之声的提法对朋友们提高‘功夫’是大有帮助的。我还建议‘多听’除了多听人家的,也要多听自己的,把自己拉出来的录下来和别人的进行一下对比,从中找出差距来,对提高是有好处的。‘悟’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由其我们这些业余玩家,你不靠悟,怎样去偷那些专业的艺?‘自然’正如疯子说的‘恰到好处’也如你说的那样确实是‘一种境界’‘太难了’!‘琴为心之声’更难,心里没有怎能用琴声来表达?又怎能做到心手合一?所以,‘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有毅力,舍得时间来练就没有练不出的‘功’!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1-5-4 23:03 编辑 ]

TOP

答疯子关于‘功夫’第二问

  ‘通过什么手段获取的’我想‘手段’只有一个,那就是‘练’!多练!苦练!巧练!还涉及到获取的途径,那就是有师从师,无师从友。有师者仅尊师教,无师者广交良友,互相交流,这里就有个‘学艺与偷艺’的问题。当然主观因素是最主要的,离不开你说的:‘天赋’‘勤奋’‘悟性’。我认为一个人的悟性是由他的天赋所决定的,悟性是天赋的体现,天赋条件好的人他的悟性就高,凡事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的人是偷艺的好手,他的功力提高就快。不知答的是否正确?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1-5-5 00:16 编辑 ]

TOP

回百合老:关于疯子兄提出的这个“功夫”题目,真是太深了,我也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迫于疯子兄弟压力,所以才胡乱说了一些乱七八糟的,还是您说的全面,您说的有哲理能说到点子上,所以大家都喜欢看您是帖子,希望您健健康康的保养好身体,多发帖子注意休息,就是我们大家的福分,谢谢您!

TOP

回评剧爱好者

  老弟呀, 我觉得你和老骥弟应该是亲哥们, 总是过于谦逊。 这里大家都是兄弟无需客气,有话直说就是了,因为大家的心都是坦诚的,目的都是为了切磋,互相提高。你说对不?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1-5-5 22:13 编辑 ]

TOP

百合老的”坦诚相见“太好了。大家发帖子,说出自己的看法,经验,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掌握好的技能,提高演奏水平,振兴评剧事业。我本人从以上帖子中受益匪浅。也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受益。不要辜负了他们的一片苦心!

[ 本帖最后由 常子金 于 2011-5-6 16:19 编辑 ]

TOP

    家有一老,如多一宝!百合老德高望重,大家都很尊敬您!希望您保养好身体,多给大家带来欢乐!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请教

向各位请教一个问题,据说拉板胡(包括二胡)的右手手腕应该是活的,请问是不是和京剧拉京胡那样?我刚才录了一段视频,是京剧《红灯记》中的一节,请内行的朋友看看那样拉评剧的弦是不是可以。(不是要转移话题,我认为这也是功夫的一部分)

[ 本帖最后由 常子金 于 2011-5-7 21:19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常老师提的这个问题到现在朋友们还不发表见解呀?

TOP

    我也是初学者,这个事不大好说,俗话说“各使一熟”吗。不过据我观察,大多数琴师都是端坐,腿平放,胡琴与地面基本垂直。至于手腕应该肯定是活的,但活到什么程度恐怕不好找一个统一的标准。不仅是手,全身各关节都不应该发死。个人管见,详尽之处还望各位高手赐教!

TOP

回子金

  老弟这个问题,提的好!右手功确实是‘功夫’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疯子的三分指七分弓就是说右手功的份量重于左手指功,这样才能保正指功的很好发挥。手腕一定要活,但是活到什么成度?就得靠自己在实践中去体验了,但决不会象拉小弦(行内把京胡称为‘小弦’板胡称为‘大弦’)那样‘活’的那么轻松,拉大弦的右手比拉小弦还要吃功,大家都知到,大弦的弓子比小弦的份量重,长度也长,运弓幅度大。这就要有更好的对弓子的控制能力,所以说要比拉小弦还要吃功的。从理论上说‘法’是一个法,我们玩乐器的常说:一法通百法通,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还要建议大家有时间在网上看一下京胡大师‘燕守平教京胡’讲座的‘弓法’部分,一定会大有帮助的。顺便再提一下运弓的姿式问题,有的朋友在拉二胡和大弦时也效仿拉小弦的运弓姿式,把右手抬的很高,觉得好看。其实不知道人家拉小弦的为啥要那样拉,那是因为小弦的琴筒下部但子底眼以前的部位要炫空,不能直接挨腿的,所以柦子有个仰角为了使弓子与柦子成90度角右手才必需抬高的。而大弦的柦子一般是垂直的即使因个人的习惯有些仰角也不大因此运弓要平直,不可效仿拉小弦的运弓姿式。个人的一孔之见,大家再论。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1-5-8 23:12 编辑 ]

TOP

我认为不管你的“习惯”如何,右手手腕必须活而有力,这个力度不单单是手上的力,他是内心发出的反应在肩、肘、腕的力度,这个力度既有钢性又有柔性,它是与左手“自然”配合的。至于持琴我的做法是琴杆略向左倾斜,右手稍微向上抬起以配合左手。不知我的做法对不对,反正已经成“习惯”了,欢迎大家给以指正。

TOP

京胡的演奏技巧有许多是可以借鉴的,但决不可以用拉京胡的姿势来拉板胡.正如百合老和疯子兄所说.

TOP

   根据心得体会再抒一见。姿势问题对各种练功都是很重要的,俗话说“干不干三分像”。科学合理的架势才能保证练功的效率,练功得法,技艺才会很快提高,否则必事倍功半。板胡琴师的架势要看上去优雅、端庄、不倾不仰、自然、洒脱。身体的各部位不叫着劲,才能把功力更多地施予对胡琴的操控上。

[ 本帖最后由 戏迷MP5 于 2011-5-9 11:16 编辑 ]

TOP

谢谢各位的指导!看了以上几位的帖子,我的理解是:拉板胡可以借鉴拉京胡的方法,但不是照搬;手腕是活的但不是软绵绵,要把情和力通过右手传给琴弦,通过左右手的配合让琴发出你心里要发的声音来;弓子和琴基本保持垂直。  我发挥一下,演奏唱段时的速度、力度都要根据剧情的发展和需要随时进行调节,就像你拉弦的自己在唱(实际上你在用弦唱)。再有,京胡和板胡的又一个区别就是京胡把唱段跟全了并且加花,而板胡则一般不全跟也较少加花。我的理解对不对请大家指正。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我发挥一下,演奏唱段时的速度、力度都要根据剧情的发展和需要随时进行调节,就像你拉弦的自己在唱(实际上你在用弦唱)。"       说的对,拉的是腔儿,不是拉音符,是在音符基础上的技巧发挥,发挥得好“功夫”就显现出来了,发挥的不好,就让人听了不舒服,是两只手配合产生的效果,不能顾此失彼,正如评剧爱好者弟说的“自然”,评剧是板腔体,首要条件是在“板眼”的基础上再发挥个性,不能故意的追求某一种或某几种技巧手段而影响腔儿的变化,如果是这样,那么“功夫”是欠缺的。

TOP

板胡是否也分派?
    一日,在某场合弦手们谈论专业团的琴师,对各琴师的评价迥然不同。“范儿”的话题先放在一边,就音色特点也各有己见。有的喜欢比较直白一点的,有的喜欢比较花哨一点的,有的说“你听某某出戏,那弦儿拉得多有特点。”有的说,“那是某派的,要是演那出戏,就不一定好听了。”
    有时还听到这样的传闻,说“某某老师去某地拉某派去了”。“某某演员到了某团发挥不了,因为没有那派的琴师”等等。请教各位,评剧板胡技术是否也分派,是怎样分的呢?

TOP

支持百合老和疯子兄弟观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百合帮主 于 2011-5-8 22:35 发表
  老弟这个问题,提的好!右手功确实是‘功夫’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疯子的三分指七分弓就是说右手功的份量重于左手指功,这样才能保正指功的很好发挥。手腕一定要活,但是活到什么成度?就得靠自己在实 ...
    百合老真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老先生!不仅在这一问题上发挥了自己的见解,而且还顺便把板胡称为“大弦”的来历也一并作了解释。不瞒您说,我以前光知道业内人士都是这种叫法,至于怎么个来历却从来没问过。这次听您这么一说,还真是有来头的啊,敢情是跟京胡比较而来的。看来,想把您的经验都学到手还早着呢!

TOP

于“功夫”的问题近些日我一直在琢磨,究竟它都包含那些技巧、技术、技艺呢?下边这些专业术语与功夫又有何种姻缘关系呢?“甜,脆,亮,媚,水”
“高山流水,珠落玉盘”
“力不入虎口”
“水中捞月”、“猴子探海”
“音符‘语音化’
做为一个拉弦的必须学会把音符‘语音化’才能把死音符拉活了,也就能拉出‘味’来了。例如;高音的 1 ,念成‘得儿’要想拉出‘得儿’来,左手有两种指法,(一是);一,二,三指同时切弦小指由 7 滑到 1 ,(二是);四个手指在右手弓子抽动后先出现个空弦 2 音利即同时切弦,小指直奔 1 音位(也叫满把搂),右手抽弓要有力。再如;中音 6 念成‘搭’要想拉出‘搭’音来,左手三四指同时切弦后小指很快离弦,也就是用‘带’的技巧,右手拉弓力度适中。又如; 5  念成‘蹬’要想拉出‘蹬’音来,左手二指由 4 滑到 5 后三指轻打,右手甩腕力度适中。每个音符都有念法,师承各不一样,仅举几例说明。总之‘语音化’就是把音符,用心润色,用技巧拉活的概括。”
“音分七色”
等等。
以上只是抄录了一点点百合老的帖子中的一部分专业术语或词条,探讨它的深刻含义,比如“高山流水”在想像中他的声音如何,“珠落玉盘”的声音可以想象但力度怎么发,再如“水中捞月”水有多深,“猴子探海”就十万八千里吗?这里都不是单手的活计,是心、神、手合一的事。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1-5-17 19:34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