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板胡“功夫”的探讨

板胡“功夫”的探讨

都说拉板胡需要“功夫”,究竟这个“功夫”包含哪些内容?它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取的?如何才能达到“功夫”的至高境界?请各位网友讨论以求究竟。

TOP

引用:
原帖由 评剧爱好者! 于 2011-4-5 09:46 发表
"功夫"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具有一定高层次的指标
能一面一面的介绍吗?他的奥妙何在呢?我想绝不是不可求的吧。评剧爱好者老弟您先介绍一二可以吧?然后老骥、wys、hyx-sgh都说个一二三,五一节就要到了,老百合该回来了,他老人家再总结该多好呀。

TOP

喝了点酒长胆了,说一点试试。
1、天赋,这是具备拉弦的先天条件。  
2、勤奋,只有勤奋才能发挥先天的智力。
3、悟性,在勤奋的基础上发挥智力的作用。

TOP

hyx-sgh 老弟讲的“认可”、“口碑”论的好,拉弦的求的就是这个。

TOP

老骥弟呀,您错了!没有悟性只靠勤奋不就是原地踏步走吗?没有作用的!您说呢?靠您的机智聪明不可能是这样的,只不过保守不想说罢了。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1-4-24 22:00 编辑 ]

TOP

各位老弟呀,咱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功以勤而得,巧以悟而获,是不是这样啊。

TOP

回hyx-sgh 老弟
     关于“认可”:我认为首先是演唱者对你的认可,你的伴奏团体对你的认可,因为你的服务对象是演唱者,合作伙伴是整个伴奏团体。
     关于“口碑”:我认为是你周围的人(包括观、听众)对你的评价。
     有时这二者还有矛盾,“口碑”不错,但不见得被“认可”,被“认可”的不见得“口碑”都好。这里边是不是功夫的适用性问题呀?

TOP

评剧爱好者弟,老兄我最爱听您的高论,就是总也盼不来,能不能在深入讲讲啊!您可是专家级的呀[/b]!(不是奉承,是真心的)

TOP

再长个胆说点自己的想法,欢迎网友们指正。
   我认为“功夫”是拉弦的技艺、技巧的发挥程度,是技艺、技巧的综合展现,“功夫”是个含糊的词语,没有尺子来衡量它,但在观、听众那里;在同行的心里;在演唱者的眼中;在师长耳目中却有一杆秤,是轻是重他(她)们知道,“功夫”是他们定的,不是拉弦的自己说的。往往当面是奉承,背面才是真话,老师也不是轻易去伤学生的自尊,也要因势利导。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1-4-26 09:44 编辑 ]

TOP

回评剧爱好者弟
"自然,就是恰到好处,位置不到不行,位置过了也不行,"    “自然”论说得好哇!是深奥的理论,“恰到好处”更是精髓。
       我之所以经常发一些“古怪”的帖子其目的是让这个版块活跃,使我及像我这这样的评剧伴奏爱好者多学一些专业知识,明确伴奏者的位置,提高伴奏者的素质。向您这样的德才兼备的“评剧爱好者”就应该多多献艺才对,不能推诿,我是贴上您了。还望您多注意保重身体。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1-4-28 21:3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WYS 于 2011-4-29 09:15 发表
拜读了各位老兄的帖子,使我受益非浅,大家说的都非常到位,很值得我学习.我更赞成评剧爱好者老兄所说的"开心就好".每天晚上玩一会消除了一天的烦恼和疲劳.当然在玩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提高那就更好了.
请教各位老兄:乾坤 ...
这段“凡字调”的指法我认为很复杂,单就开头的4445我认为这个4用食指为好,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还是百家争鸣吧。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1-4-29 21:4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老骥 于 2011-4-29 08:02 发表
  疯子兄的“古怪”的话题,其实都是学问!有时深藏不露,偶尔又露出峥嵘!
老骥弟您太捧老兄了,我是个无知之人,偶尔发个一知半解的帖子或许有参考价值,但有时也瞎说,但没有恶意,其目的就是为了活跃板块。

TOP

回百合兄
就知道您这几天该回来,总在热炕上煲着会出痱子的,不过还要提醒您一定要多注意保护您的“老寒腿”,春风入骨哇,出门多穿点,免得反复。

TOP

我认为不管你的“习惯”如何,右手手腕必须活而有力,这个力度不单单是手上的力,他是内心发出的反应在肩、肘、腕的力度,这个力度既有钢性又有柔性,它是与左手“自然”配合的。至于持琴我的做法是琴杆略向左倾斜,右手稍微向上抬起以配合左手。不知我的做法对不对,反正已经成“习惯”了,欢迎大家给以指正。

TOP

"我发挥一下,演奏唱段时的速度、力度都要根据剧情的发展和需要随时进行调节,就像你拉弦的自己在唱(实际上你在用弦唱)。"       说的对,拉的是腔儿,不是拉音符,是在音符基础上的技巧发挥,发挥得好“功夫”就显现出来了,发挥的不好,就让人听了不舒服,是两只手配合产生的效果,不能顾此失彼,正如评剧爱好者弟说的“自然”,评剧是板腔体,首要条件是在“板眼”的基础上再发挥个性,不能故意的追求某一种或某几种技巧手段而影响腔儿的变化,如果是这样,那么“功夫”是欠缺的。

TOP

于“功夫”的问题近些日我一直在琢磨,究竟它都包含那些技巧、技术、技艺呢?下边这些专业术语与功夫又有何种姻缘关系呢?“甜,脆,亮,媚,水”
“高山流水,珠落玉盘”
“力不入虎口”
“水中捞月”、“猴子探海”
“音符‘语音化’
做为一个拉弦的必须学会把音符‘语音化’才能把死音符拉活了,也就能拉出‘味’来了。例如;高音的 1 ,念成‘得儿’要想拉出‘得儿’来,左手有两种指法,(一是);一,二,三指同时切弦小指由 7 滑到 1 ,(二是);四个手指在右手弓子抽动后先出现个空弦 2 音利即同时切弦,小指直奔 1 音位(也叫满把搂),右手抽弓要有力。再如;中音 6 念成‘搭’要想拉出‘搭’音来,左手三四指同时切弦后小指很快离弦,也就是用‘带’的技巧,右手拉弓力度适中。又如; 5  念成‘蹬’要想拉出‘蹬’音来,左手二指由 4 滑到 5 后三指轻打,右手甩腕力度适中。每个音符都有念法,师承各不一样,仅举几例说明。总之‘语音化’就是把音符,用心润色,用技巧拉活的概括。”
“音分七色”
等等。
以上只是抄录了一点点百合老的帖子中的一部分专业术语或词条,探讨它的深刻含义,比如“高山流水”在想像中他的声音如何,“珠落玉盘”的声音可以想象但力度怎么发,再如“水中捞月”水有多深,“猴子探海”就十万八千里吗?这里都不是单手的活计,是心、神、手合一的事。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1-5-17 19:3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李丽 于 2011-5-17 00:11 发表
疯子老师说得太好了,都是经验之谈,对我们这些业余拉弦的提高演奏技巧很有帮助,谢谢您的帖子。希望您继续发帖。
我都是引用的百合老先生的帖子中的部分专业术语,请您多看看他老人家的帖子,“谢谢”应该对他老人家说。

TOP

[color=Black]“最美来自于自然”
“自然,就是恰到好处,位置不到不行,位置过了也不行”
这是“评剧爱好者”老弟的“自然”论的精华。

TOP

引用:
原帖由 评剧爱好者! 于 2011-12-28 15:01 发表
要知“功夫”有没有,伸出自己动手,看看自己右手的无名指有没有变化就知道了,但是有了功夫不见得就是拉的最好,可是没有功夫拉的不好听是肯定的。
左手指箍的弦痕也很重要哇。

TOP

引用:
原帖由 评剧板胡迷 于 2012-1-9 13:30 发表
看了各位老师的帖子,真是长知识!有件事向各位老师请教。前几天,我终于找到了一块黑色的熟驴皮,是从网上买的,但不知做指套时驴皮的厚度应该是多少?请各位老师指点,多谢!
一点建议
我认为生皮好点儿,至于厚度我认为连骨和皮子和在一起在1毫米多一点就可以,太厚了扛手。请您参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