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大厂评剧团探索农村文艺之路

大厂评剧团探索农村文艺之路

点击:14 作者:徐馨 放大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腾讯微博 人人网

-
“给农民创作文艺节目太土,没什么大出息!”
  “农民看节目就图一乐,插科打诨就行!”
  “农村消费水平低,到农村演出挣不了钱!”

  这是很多人对农村文艺的理解。或许和类似的认识有关,我国专门以农民观众为服务对象的艺术团体并不多。全国人口13亿中农民占很大比例。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创作并演出被广大农民观众所喜爱的节目,其实不仅是责任,还是机遇——大地和农村回报的,不仅是创作者所需的灵感,还有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

  不久前,中国评剧院的舞台上迎来这样一批艺术家:他们的节目满是浓酽酽的乡土气和活泼泼的生活味道,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不断引发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台下的观众好像置身于某村的场院,此时正和一群父老乡亲围着个热闹的戏台同乐——舞台艺术所独有的这份观演互动的景象,似乎在今天城市的剧场中已很难看到。

  这批能如此牵动观众的艺术家,来自河北廊坊大厂评剧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此次到中国评剧院演出,是应邀参加由文化部组织的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细数此次“大厂”的演出,十多个节目,从歌到舞,从戏曲小品到杂技魔术,节目类型并不新奇复杂。不过,台上演员们的投入以及“一专多能”、节目内容的泥土气息和诙谐幽默,台下观众热烈的呼应,无不让人感受到这个艺术团体蓬勃的生命力——和它相比,一些娇弱的专业艺术院团黯然失色。

  “大厂”的这份生命活力来自哪里?它30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能否“纠正”人们对农村文艺的误解?

  “有人说‘农’字太土,作品难有出路,我看‘农字是金’,只要你能平下心扎下根,黄土就能变成金!”“大厂”的当家人赵德平坚信这一点,并用他数十年的实践印证着自己的这句话:30多年前差点解散的文艺团队,如今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一个月演出收入600多万元,在为大江南北的村村寨寨带去欢笑之余,跻身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进行列。

  那么,得怎么个“平下心扎下根”?“剧作者离开群众,作品就不会有观众。”以赵德平本人来说,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至今还住在河北老家袁庄的家里,睡炕种地,坐在当院儿里和左邻右舍拉家常。初中没毕业的他,拜师学艺,写出来的剧本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嫁不出去的姑娘》、《男妇女主任》、《当家的女人》皆来自生活里的所见所闻,这些既有烟火气,又紧扣现实问题的作品,无论排成大戏还是拍成影视剧,都是“演到哪里火到哪里”。此次演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几个融合了评剧艺术特点的小戏:《皮影传奇》、《不平静的夜》、《夸七爷》,以及口技MTV、手技《逗趣》、小品《新铡美案》,诙谐风趣中,你可以看到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对观众的贴近,难怪台下的观众们会开心大笑,难怪“大厂”在城市的演出市场中也“战绩”颇佳——如“大厂”人所说:我们的节目是“一菜两吃”,既给农村观众演,也让城里人爱看,也难怪这些小戏在国家级评奖中屡屡获奖。

  不过,“大厂”可不是为了评奖而创作。“戏为获奖排,演完就拆台,劳民又伤财。”赵德平这“顺口溜”式的点评,道出了当前舞台艺术中这个已让人“见怪不怪”的现象。“大厂”的艺术生命力正缘于它“排戏为观众”。他们衡量一个作品的好坏或修改作品的重要依据,就是观众的反映:如果戏演到某处,观众们看不下去了,那么戏演完了就要“拾掇”这一段;如果演到这里,观众乐了,入戏了,那就要保留。这些年来,若是评奖演出和为普通老百姓演出的日程表冲突,“大厂”的做法是宁可退出评奖,也要如期把演出送到田间地头。令人欣慰的是,有一次当评委们听闻此事,干脆跑到“大厂”的演出地点去看戏,并给予“大厂”应得的荣誉。

  “大厂”很在意自己的节目能不能让观众享受,但绝不走低俗路线。让观众“笑得健康”,是“大厂”的创作原则之一。以此次演出的小戏《夸七爷》为例,伴着浓浓的评剧味道,用幽默风趣的情节和唱念,传达出农民致富不能忘了环境保护的主题。有人说农民文化素质低,在农村演出好“对付”,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厂”对此深有体会。从《诗经·国风》,到流传千百年的民间戏曲和说唱,无不是来自乡野之间的智慧与创造。今天,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创作出一台为观众所喜爱并由衷欣赏的节目,并非易事。这些年,“大厂”不断加工过去的保留节目,同时邀请专家和文艺界知名的导演指导,共同创作新节目。

  农村人口的平均消费水平不如城市高。不过,这不代表在农村演戏就挣不到钱。以农村为自己主要服务对象的“大厂”,大胆地提出“扎根基层出好戏,面向观众要效益”,接着,就是“小心地求证”。如何求证?和城市相比,农村很少有包场演出的机会,票价高农民舍不得,票价低剧团亏本,那这个效益怎么跟观众要?“大厂”看到了农村中蓬勃发展的个体经济,继而把目光对准了这批企业家——这些企业需要自我宣传和各种文艺庆典,出价高——那就用企业家的钱请广大农村观众看戏。如今这条路越走越开阔,为剧团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大厂”的舞台从农村向城市不断延伸。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赵德平把他对家乡的感情灌注在他的作品、他的团。“大厂”30多年来的实践,是“大厂”人的财富,更是值得众多文艺工作者借鉴和思考的探索之路。

[ 本帖最后由 玉芙蓉 于 2017-6-15 14:03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