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南市与评剧

南市与评剧

南  市  与  评  剧


                                                

作  者  赵德明



       南市是天津戏曲艺人集中活动场所,更是评剧生长繁衍的摇篮和基地。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这里专演评剧的戏园子(旧称“落子馆”),鳞次栉比,比比皆是。不仅拥有庞大的评剧观众群,而且不少优秀艺术人才也从这里脱颖而出,并走向成功之路。
       早年曾学过秦腔、大鼓的李金顺,改学评剧后,18岁在群英戏院登台亮相,一炮打红,自此刻苦磨砺,矢志革新,创立了在评剧史上影响深远的“大口落子”风格,成为评剧“四大流派”创始人之一,为推进评剧艺术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评剧第二代坤伶中的杰出代表鲜灵霞,因家贫幼年随母亲自原籍文安到天津投亲谋生,竟然迷上了评剧,12岁在聚华戏院正式拜师学艺,三年后出师,一出《井台会》唱响了“聚华”,从此誉声鹊起,在评剧舞台一路走红,成为炙手可热的名角。
       出生在南市升平戏院后杨家柴厂的新凤霞,幼年曾随堂姐杨金香学京剧,可“升平”常演的评剧却深深吸引了她,后来就拜小五珠为师,跨进了评剧门槛。在她几十年从艺生涯中,创造了玲珑俏丽、华彩多姿的“疙瘩腔”,风靡剧坛,“新派”得到广泛传播,深受群众的欢迎与喜爱。
       然而,南市又是戏曲艺人的灾难深渊。在这里演出不仅要受戏院财东与班主的盘剥,还有恶霸、地痞、流氓的欺侮与凌辱,艺人们的悲惨遭遇事例不胜枚举。河北梆子名伶金钢钻就死在中华茶园的台上,身后萧条,无法埋葬,义伶银达子就跪在台上,向观众乞求了一副棺木,才使名噪一时的金刚钻“入土为安”。评剧“爱派”创始人爱莲君,幼年被卖给开妓院的养父赵连琪,经她苦苦哀求,养父才格外施恩,允她学戏为其赚钱。爱莲君为摆脱地狱生活,在评剧舞台上奋力拼搏,艺术上独树一帜,不仅享誉津门,而且还远征江南,唱红沪上,并到日本大阪灌过唱片,成为评剧史上第一个把评剧介绍到国外的演员。薄情寡义的赵连琪,抓住这棵“摇钱树”不放,逼爱莲君天天加场演出,一年到头一天也不允许歇工,终因心力交瘁疲劳过度,在升平戏院演完最后一场戏《死后明白》时昏倒在台上。自此一病不起,这位才华横溢的优秀演员,年仅21岁,便被罪恶的旧时代夺去了宝贵生命。
       解放后评剧艺人满怀对党的深情、对新社会的热爱,尽情在文艺舞台上为大众献艺。全国第一家文艺工作者业余学校在南市挂牌。久占升平戏院(解放后又改名黄河剧场)的正风评剧社,带头掀起了编演新戏的热潮。在丹桂戏院(解放后改名大众剧院)演出的鲜灵霞、在聚华戏院(解放后改名劳动剧场)演出的李文芳、在群英戏院演出的筱玉芳等也群起响应,南市评剧舞台相继涌现出《九件衣》、《赵石匠复仇》、《一贯害人道》、《枪毙袁文会》、《烟花女翻身记》、《刘胡兰》、《白毛女》、《刘巧儿》、《南市风云》等一批具有深刻思想教育意义,歌颂新人新事的新剧目,受到观众的赞许与欢迎,为配合党的各项中心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宣传鼓动作用。
       文章来源:天津日报  2002.4.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