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汉沽新派再传弟子谭云誓为评剧传承而努力

汉沽新派再传弟子谭云誓为评剧传承而努力

作者:宇扬评剧苑 -
近日宇扬评剧苑与评剧名家戴月琴、黄兆龙等一行受汉沽喜阳评剧团的邀请,来到天津市新滨海区,深入了解这里的评剧风情。

    二十世纪初,中国评剧创始人成兆才流落汉沽,组成庆春莲花班,在张家祠堂演出。从那时起,评剧先驱将评剧艺术的种子,播撒在了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汉沽大地上,汉沽与评剧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评剧在汉沽常盛不衰。至今,汉沽人最爱听的是大口落子(即评剧),解放后的汉沽评剧团一度辉煌,曾经出过刘派名家于艳秋、袁素珍、金艳荣、花派弟子曾兆娟、张派开山弟子李忠信的汉沽评剧团在1990年7月解散。

    来到汉沽后,就被这里喜爱评剧艺术的浓浓深情所感动,言语之间都流露出对评剧艺术的这份执迷和向往。在观看了徐玉香演唱的《半把剪刀—寻子》;李再福演唱的《花木兰—见元帅》;宋海燕演唱的《谢瑶环—大堂》;李刚演唱的《无双传—曲江池》;刘俊琴演唱的《戴诺-人常说》;五岁的张韵涵(5岁)演唱的《杀狗—妈妈妈妈消消气吧》;17岁的田琪演唱的《调风月—蜻蜓调》;9岁的袁敬宜演唱的《杨八姐游春—一见万岁》;田汉松演唱的《王少安赶船—书房内》等。这些演员不是专业演员,但从演唱上看,都很见功底,演员们嗓音高脆,音域宽,共鸣好,声音有力度,在评剧艺术家戴月琴老师、国家一级作曲家黄兆龙老师和宇扬评剧苑费宏宇苑长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特别是在央视《过把瘾》栏目中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小演员张韵涵,刚刚五岁,一曲评剧后立即引起雷鸣般掌声,观众中发出“好苗子,好苗子”的赞叹声。人们不禁要问这小孩子怎么唱得这么好呢?当即费宏宇苑长亲自与张韵涵进行了对话。费苑长问道:是谁教的你?小韵涵答道:“谭云老师教的我。”

    谭云何许人也?谭云则是当年汉沽评剧团的一位年轻新派演员,剧团解散后被分配到了汉沽文化馆工作,酷爱评剧艺术的她虽然离开了评剧,可是她的心一直没有离开评剧艺术。随着这种爱戏之心愈来愈强烈,她终于和朋友们努力,把原汉沽评剧团的演员乐队等同事们团结在一起,成立了喜阳评剧团。并在汉沽区培养了众多评剧新苗,并于去年拜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戴月琴为师。“喜阳评剧艺术团”在团长和谭云努力下,在汉沽区独树一帜,他们组织各场演出,排演评剧《杨三姐告状》。

    谭云以她新派的魅力,在汉沽区为评剧的传承、发展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她四处奔走,收学生,教学生,给予关爱,精心培育幼苗,使评剧在汉沽迅速发展。这是我们看到评剧新派艺术在汉沽这块沃土上又长出了新苗,我们评剧新派又多了一个新派学习发展的基地,使我们看到了评剧的希望。

    虽然政府部门的汉沽评剧团解散20年了,虽然今年所有的保留院团名录中没有评剧院团了。可是我们看到已经离开院团的评剧人还在努力着接纳着评剧、重塑着评剧、培养着评剧。如果没有这个凤凰涅槃的过程,或许今天我们会失去一个艺术剧种。只有我们所有的评剧人从自身出发,为评剧努力,才能使困境中评剧走出来,让评剧剧种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 本帖最后由 玉芙蓉 于 2017-6-15 14:05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