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蓟县评剧团,一枝奇葩满山红

蓟县评剧团,一枝奇葩满山红

点击:2 作者: 放大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腾讯微博 人人网

-
一个五十多人的剧团,自1968年建团至今,依旧保持着下乡为百姓演出的好习惯。他们走平原,进山村,走一路,演一路,留下良好口碑——

蓟县评剧团,一枝奇葩满山红

一辆巨型演出大篷车,装上音响、道具、服装等家当,发动机一响——生长在山沟沟里的蓟县评剧团,又出发喽!

昨天下午,大篷车开到府君山脚下的大广场,一场评剧、歌舞、小品综合晚会,就在老乡们过年一样喜悦的神情和孩子们欢天喜地的跑跳中开始了,节目样样精彩,大人们脸上乐开了花,孩子们也各自找好自己的位置,入了戏。

蓟县评剧团(天津评剧院三团)自1968年建团,至今依旧保持着下乡为百姓演出的好习惯,哪里有观众,哪里就是舞台;哪里有老乡,哪里就是自己的营帐,真是走一路,演一路,留下良好口碑满山路;走平原,进山村,一枝奇葩映得满山红。

常年在农村演出,剧团演职员们忍受着一般人难以体会的苦。说起这些,团长、优秀老生演员王秋明的故事一大笸箩:每到逢年过节、合家团聚的时候,团员们便要告别家人出外演出,几乎整个寒冬都要在舞台上度过。为了演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模式。而这种模式对于孩儿妈妈们来说,精神上要承受比别人更多的困难。每当下乡前妈妈捆好自己的行李卷儿,幼小的孩子就知道妈妈要走了,便趴在妈妈的行李卷上哭着喊着不放手;孩子揪心的哭喊撕扯着妈妈的心。没办法,只有哄着骗着,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掉;有的年轻妈妈舍不下自己才几个月大的孩子,只好带着老人一起下乡来照顾孩子……

有一年3月间,剧团在北京市平谷区演出,七八级的西北风夹杂着漫天的大雪,霎时掀倒了刚刚搭好的流动舞台,苫布被风撕扯成一条一条,铁架子被挤压走了形,戏箱被甩得七零八落,演职员们顶着刺骨的寒风,冒雪抢救被刮坏的舞台,老大姐易春英带领大家拿起针线缝合撕坏的苫布,男团员们修理戏箱、整合电路,修整刮坏的演出设备。舞台又被重新拉起来,可演职员的裤腿、袖口都湿了半截,手脚冻得又红又肿……但演出正常进行。

走到哪也忘不了衣食父母恩。剧团下乡演出,还忘不了慰问一些年迈的老乡。在蓟县,有一位英雄老妈妈,年轻时为照顾抗日伤员付出了无数心血,剧团查到这个资料后,立即组成一支“轻骑兵”,到老妈妈家演唱,乐得这位老妈妈又是切西瓜,又是端瓜子,好像又见到了当年的八路军。

王团长对记者自豪地说:因为山里的特殊情况,我们的队伍演到哪,就驻扎在哪,就和当地老乡打成一片,且纪律严明,比如住过的房间一定要收拾干净,主动帮老乡干农活,老乡们亲切地称我们是“八路军驻津办事处”。

如今,剧团的名气越来越大,一年演出少说也得三百多场,三十多出新老剧目和五台歌舞综合晚会连番演,小到农家场院,大到大城市著名剧院,1995年和2000年,分别走出国门赴澳大利亚和日本演出,不管到哪儿,演职员们都毫不懈怠,不管天气炎热还是寒冷,主演在中间唱念做表,“四个头”或“八个头”的宫女、武士也都似钉子一样站在那里,纹丝不动,团员们也是多面手。高品质的演出,优良的作风,收获着老乡们的喜爱,每每演出完毕,老乡们就会聚在后台来看望演员,挑起大拇指,用当地夸奖人的语气说:“你们算考了第一啦!”

这不,上星期,本市一个村的书记和村长找到剧团,抢订剧团明年春节的大戏。正当夏天,就订冬天的戏?书记和村长的理由是:今年订晚了,明年得提前动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