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戏曲常识

戏曲常识

  介绍几条有关戏曲表演方面的‘戏谚’。
   1,文团龙,武行龙。指戏装的蟒,文官穿团蟒,武官穿行蟒。另外坐龙位者(皇帝)穿五爪蟒,其余官员穿四爪蟒。身份高,气派大者穿红色蟒,威武人物穿绿色蟒。
   2,文东,武西。指午台文武站场位置的规距。
   3,文八,武丁。指演员在午台上站立时的步形。
   4 文胸,武肚。指演员在午台上手中的扇子所扇的部位,文人扇在胸部,武人则扇肚子。
   5,饮酒仰面要反手,喝茶平饮须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它人物要遮口。是说古装戏里,演员在表演饮酒,喝水的动做要领。

TOP

  6,少到多,多到少,多不如少,少不如好,多到少演活了。
  7,三形,六劲,心意八,无意者十。
  8,愚奇于正,愚谐于庄,不因誇张而取闹,不因谎唐而投笑。
  9,救场如救火,躜锅为美德。(历代班规,为的是艺术的完整)
  10,穿破不穿错。(为的是艺术的严肃,穿错了影响剧情)
  11,京讲‘湖广音’评讲‘滦平韵’。(讲究的是本剧种的唱腔语音特色,评剧发源於唐山滦县一带。解放后普及全国,应以普通话为表准,字音正。但还要适当的保持当年的‘滦平韵味’做为评剧的特色,也同其它地方剧种一样,以本地区的语言形成的音乐旋律。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19 23:12 编辑 ]

TOP

  12,行腔要意:以气领音,以声成腔,以腔表情。(行腔要华美,要润好腔。)
  13,收腔要意:收腔是人物感情流露之处,用以表情。(收腔要圆润,提好气,气足则腔圆。)
  14,高腔好唱,低腔难唱。(高腔提足气便可,而低腔则需控制气的功夫。)
  15,有板好唱,无板难量。(有板好唱指的是如:慢板,二六,导板等板类,唱腔节奏鲜明,气口明确。无板难量指的是如:散板,流水等板类,唱腔无板,无眼要靠演唱者对人物情感的理解及自己情感的发挥和演唱技巧的运用来唱。)
  16,演唱忌土,须分阴阳,有冷有热,能收能放。(忌土,是指在演唱时按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不用地方土语。无阴阳,冷热,收放即为‘呆’谈何声情?冷,要冷中愚热,无热不感冷。冷要达到:悲痛,凄凉实可感,毛骨俏然六月寒。热,要达到:多少悲,欢起此时的境界。)

TOP

  说说辙与韵
    戏曲唱词,讲究‘合辙押韵’,每段唱腔由无数个上下句组成,一般的有上句就得有下句,形成偶数,不能有奇数,(假设有单句,叫做‘三条腿’经常是用打击乐‘扫头’补上)。所谓合辙,就是专指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要用同辙里的字,即为合辙。
押韵,除开第一句唱词最后一字(又叫头句)要求平声字外,其余的上句(单句)多用厏声字,可押韵也可不押韵。而下句(双句)则必须是押韵的平声字。因为平声字比较稳定,易于上口,又容易记忆,有声调上的起伏,对比,和启,承,转,合之感,因此要押在平声字上。
                供大家参考!

TOP

  续说‘韵’
   韵就是字的韵母,每个韵母最多包括三个部分,叫做韵头,韵腹,韵尾。有的韵母没有韵头和韵尾,但韵腹是不可缺少的,如:h a(哈),韵母无头无尾,hua(华),韵母有头无尾,h an(含),韵母无头有尾,huang(慌)韵母有头有尾。
  韵母相同的字叫同韵字,也就是说字的拉长音完全相同,如:‘阳’‘上’‘常’‘望’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ng,拉长音始终都在‘昂’上,这就是韵。
               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21 23:44 编辑 ]

TOP

  说说唱功的境界
    古人讲:珠圆玉润。这就是演唱者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声带必需具备韧性,可刚,可柔,宛转自如。唱高音不燥,唱低音不闷,唱小腔灵活,快腔不乱,慢腔不断。在演唱技巧上必须追求:咬字清楚,四声纯正,行腔干净,快板式字不乱,慢板式情不断,低音纯厚饱满,高音气足不喊,花腔灵活甜润,行腔有力,拉腔不散。运好‘丹田’气,练好脑后音(即是头腔共鸣),唱出金属声。演唱风格要唱情,不唱形。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23 12:23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常子金 威望 +6 我很赞同 2012-6-23 12:35

TOP

  说说‘舌功’的练习
    声音的发出虽是从声带而来,软口盖成喇叭形放音。但,舌是帮助演唱的重要部位,唇,齿,舌都应该训练。即,所谓嘴皮子功夫。
  练好舌功的方法是:先要练好舌根的控制力,舌根要活,能虽意伸平,缩短。
舌尖能左右,上下卷动。舌尖扫上口盖进退自如。
  练舌时当然还要结合呼吸,呼吸还是主要的。
   

TOP

  说说‘金属音’
    刚,亮,宽,脆,厚是金属音显著的音色。评剧讲究,鼻音宽亮打通,就是指共鸣金属音好。想要唱出高质量的共鸣金属音,就得先练好共鸣,喉腔,咽腔,头腔,鼻腔都是起共鸣作用的部位。比如在唱低音时,就会感到整个胸部在震动。如果嗓子条件好而没有共鸣,肯定是丹田或胸腔有问题。要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帮助声带发出醇厚的低音金属共鸣音。

TOP

  说说‘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这是评戏演唱中,用来深化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运腔的特点之一。评戏唱腔除旋律的起伏外线,还有抑扬的起伏线。抑扬是力度上的对比,缓急是速度上的对比,轻重也是力度上的对比。轻重与抑扬是有差异的,抑扬中有轻也有重,这种轻是局部之间的对比变化,抑扬是音量上的抑制与开放。顿挫与轻重,抑扬也是紧密相关的。顿者杨,挫者抑,顿者重,挫者轻,顿时急,挫时缓,扬者急,抑者缓,这些就是运腔的一般规律。不懂这一规律,不善用这一手段,没紧没慢,轻重不分,抑扬不辨,平铺直叙,不要说大段唱腔,就是四,六,八句也唱不好。
  所以,要想唱好,在演唱时就必须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24 11:27 编辑 ]

TOP

  说说‘换气’
    过去老艺人们常说:换口丹田气,唱时才有力。
    就是说换气,是演唱最重要的一环。往往一个长托腔的气口是规定好了的,不能随便换气口。如果没有丹田气就会造成赶不到气口而破坏情绪。在演唱时候声带要合拢,声带周围的肌肉都活动起来,这时呼吸不好肌肉就紧张,失去平衡。舌头也前后不定,整个喉部都紧张而不能控制声音,唱出来的音发抖,音阶不清,节奏不稳。这时就要多练拖腔,快板唱段来解决换气的方法。换气方法运用的好,呼吸自如,传情准确,咬字清楚。还要注意在那里换气,那里偷气,那里不能换。由其是在大甩腔前一定要换一口大气,使甩腔饱满气足,每换一口气都是有目的,该换气而不换气,是绝对不行的,否则声带,假声带及声带周围的肌肉都不能调动好,也就永远练不出唱功。
  可见换气是多么重要。

TOP

  说说‘呼吸的练习’
    呼吸要跟据不同的板式去作不同的练习,使呼吸自然,舒展,平稳。必须练出气口和呼吸的准确性。找到动和静呼吸的不同方法。如在激越的唱腔时呼吸比较困难,这时除了横隔膜照常收缩外,胸部和两边的肋骨也一齐提高,起落煽动,这时,呼吸就很剧烈,需要的空气量多,因肋骨两边是弓形,两肋骨展开了,胸腔容量增大了。横隔膜收缩,两肋骨提高,各肌肉也在帮助收缩,横隔膜的收缩就加快了。提起丹田气,通过横隔膜送到喉部振动声带闭合,声音在口腔里经过咬字,再由软口盖的控制才唱出来。因此要想唱好,就必需练好呼吸,找准气口。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24 17:38 编辑 ]

TOP

  说说唱段前奏(大挂)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业余唱手大多数不了解它的功能,更不会利用。
  每段较大唱腔的大挂(过门)都是这段唱腔所要表诉的感情,用音乐语言高度的概括。用以激发和引导演唱者入戏,是演员由第一自我进入第二自我的过度。
  如:今别离的前奏(大挂),金殿保本的前奏(大挂)清秋凉夜的前奏(大挂)
等等。乐队起挂后,做为演唱者就要主动接受来自乐队音乐语言的提醒,做好感情培养
立即进入角色。这样才能唱出感情,达到声情并茂。所以建议演唱的朋友,一定要学会利用好大过门的人物感情培养,过度的功能。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30 22:30 编辑 ]

TOP

为提高广大戏迷朋友的戏曲常识,百合帮主费尽了心血,谢谢了。

TOP

版主这篇文对爱好者是很好的帮助,感谢了。文中所说“少到多,多到少,多不如少,少不如好,多到少演活了”是指唱还是指说?或指别的,望版主指点一下。谢谢。

TOP

唱.念是剧本规定的,不能少吧。

TOP

那这“多不如少,少不如好”如何理解?

TOP

我的理解是:"多不如少,少不如好”主要说的是“唱.念.做.打”中的做上,只要能准确表达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且恰到好处,动作表现越少越好。瞎说了,还是听听帮主的吧。

TOP

业余戏迷唱手怎样应对戏中的长过门

认真学习了百合帮主推出的12篇文章,感到是字字珠玑。特别是第12篇谈到了长过门的问题,我是深有感触。唱段前面的长过门作为唱手酝酿感情、体会唱段内涵的时机还好掌握,可是遇到了唱段中间的长过门就不好掌握了。比如《哭玉蝉》中,有几处长过门,是留给演员现场做动作做戏的时间,可是业余唱手单唱这段唱段,怎样应对这么长的过门时间。好多乐队在伴奏中都把反复3遍的长过门减少到1遍,但是业余唱手还是感到有点呆、有点尴尬。怎么办呢,各位老师出出主意。

TOP

一般过门之后要转腔,业余玩者可灵活掌握,重复不必过多,或删繁就简,以不影响原过门要引起下文和演唱者演唱为宜。瞎说。

TOP

受教了,老师费心,谢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