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评剧唱腔的味儿

所谓的味儿,是和韵分不开的,正如我们所说“韵味”离开了韵就没有了味。评剧向来就有唐山韵,奉天韵,和天津韵之说,这是评剧发展几十年形成的。现在所谓的普通话之说是改良的产物!听老先生说以前北京没有评剧,评剧在北京也发展不了。天津是评剧的发祥地。很多艺人在天津发展起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些艺人不但保持发展了唐山韵即所谓的“老奤味”,还天津口音结合北京普通话发展了“津韵”以白玉霜为代表,再后来一些演员到了东北(花淑兰筱俊亭刘小楼喜彩苓等)去了北京(解放初期胡沙拿着周总理的指示到天津挖演员组建评剧院)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韵味如魏荣元,喜彩莲,花砚茹,赵丽蓉等的唐山韵,小白玉霜新凤霞的天津话结合北京普通话形成的韵白。韩花筱在沈阳结合东北奉天大鼓形成了奉天韵,刘小楼喜彩苓等依然保持着唐山韵的演唱。正因为这些老人家他们保持着他们早已形成的韵味所以人们在听他们演唱的时候感觉很有味!后来这些老艺术家逐步的离开了我们,一些学校派的新生力量带来了所谓的普通话字正腔圆,学的正规的歌唱方法,远离了师傅徒弟的那种口传心授的一口一口喂出来的传承。也就离原来的韵和味越来越远了。现在人们认为小地方的一些剧团的演出比中国评剧院的味道都浓,这就是他们远离标准普通话的原因。
以上纯属是个人的一点体会,不代表他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