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关于‘功力’的探讨

王家朋友说的在业余圈里是普遍现象,都是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唱的了不起了,别人要是说说就不爱听了,我认为既然别人说了就有他说的道理,不管他说的对否你可以听听分析分析有没有道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唱腔和拉弦一样谁用心了谁会进步的快,说谁应该怎么唱谁都不爱听,所以就谁也不说,故演唱水平上不去,普通话说不好你就甭想唱好评剧。

TOP

  两位老弟的‘普遍现像’有同感,在业余圈子里,不论唱的,拉的都存在着沾沾自喜,在一个小圈子听的是赞扬。这就是业余的一大特点。因为大家在一起都是戏友,没有师徒关系,而听到的赞扬也是极业余的赞扬。唱的不懂咬字归韵,拉的只能拉音符不会拉腔,反而互相吹捧,这样他们就都‘粘粘自喜’了。对这样的少数人,也就只好由他们‘喜’去吧!。不过,大多数是虚心好学的,这里有个方法问题很重要,就是因人施教,首先要考虑到年龄段,大都是爷爷,奶奶辈的人,方法稍不讲究就会伤及到对方的自尊,结果就会事得其反。所以,业余玩玩要想玩好,达到共同提高演唱,演奏水平也不是一件易事。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12 21:16 编辑 ]

TOP

  就王家老弟‘沾沾自喜’
     说个真人真事的笑话,权当大家放松一下。几年前我曾见到过一位拉弦的,别人拉的时侯,他把自己的弦定好了,意思是下段他要拉,大家也都看明白了,就让他拉吧。下段是两个唱手要唱茶瓶计的花园窥婿,前面总算唬下来了,当唱到‘脚底下留神爬山虎’时,接下来的‘花梆子’他把弦往怀里一抱,正颜悦色的喊了一嗓子‘花梆子’!然后还沾沾自喜的说:我会!我怕他们不知道!(指其它乐手)手不给使,就用嘴喊!。这样拉弦的大家见到过吗?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5-29 22:49 编辑 ]

TOP

百合老爷子上QQ

TOP

  小老弟
    时间太晚了,家人都已入睡,上次咱爷俩视聊都让老伴抗议了!今天就算了吧?

TOP

茶瓶记“跑楼”这段很好玩的。请问百合老,您是说那反复的 5161  5161 叫花梆子吗?它的名称有什么来头、讲究的吗?评剧里用这种“板式”的多吗?那位主弦是现场用嘴唱的音符吧?

TOP

  MP5老弟
    看来你对这个笑话很感兴趣,那个5161 5161的乐句就叫‘花梆子’。据说是由河北梆子的乐汇中借鉴而来,因此得名,像这样组合的乐句在评剧里是常见的。
    只于那个拉弦的,不是用嘴唱的音符,而是直接喊的‘花梆子’!音符,他连念都念不出速度来。不然咋叫笑话?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5-30 21:44 编辑 ]

TOP

  建议大家在练抖弓时,一定要在里弦上多下功夫,也可练里,外弦连抖如:3217  2176  6713  5612等乐句(1 7 6 5为里弦)把里弦抖利索了,再抖外弦就没问题了。供大家参考!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9 22:20 编辑 ]

TOP

  再就王家老弟的‘沾沾自喜’的现像说几句。
  在业余圈子里有一些拉大弦的朋友以‘我识谱,有谱子就能拉’而沾沾自喜。还有的一点演唱知识都没有,连辙口都不懂,什么是十三道大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四声五音不明白,自己尖团字不分,还以能给唱者纠正唱腔而沾沾自喜。在此提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像这样拉大弦的,能拉好弦吗?请大家探讨!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14 23:43 编辑 ]

TOP

回百合老前辈

"什么是十三道大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四声五不明 ... "您说的确实是实情,我也看过评剧知识里面的十三道辙,就是看不懂,希望您细致地谈谈。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15 20:51 编辑 ]

TOP

  树棠老弟
   关于十三道大辙,细致的说,本人没有那么高的水平,因那不是用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只能凭自己的理解间单的做个介绍而已。
   十三道大辙,在戏曲里统称为‘辙口’它又分‘阴辙’‘阳辙’阴辙发音柔和,细微如:怀来,遥条,灰堆,由求,姑苏,乜斜,一七,坡梭等八道。阳辙发音宏亮如:江阳,言前,中东,人辰,发花等五道。凡是阳辙都是‘宽辙’,阴辙里怀,由,姑,乜是‘窄辙’外其余是‘宽辙’。
这些辙口也可说是戏曲唱词韵母的分类。戏曲唱词讲究的是合辙押韵,因为每段唱腔都是由若干个上,下句的唱词组成。是用每段唱腔的第一句唱词的尾字的韵母来领韵,其它唱词,上句可押可不押,下句的尾字都必须押在‘领韵’的韵母上。
  如:红色娘子军戏里的‘日里思来,夜里想’这段唱,第一句唱词的尾字‘想’的韵母是‘昂’以下的脱灾‘殃’,女奴‘装’,革命方‘向’,练成‘钢’等字的韵母都是‘昂’。这样整段唱腔的辙口就是‘江阳’辙。其它辙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来定辙口,如果唱词字的韵母是‘啊’就是‘发花’,是‘安’就是‘言前’,是‘欧’就是‘由求’是‘乌’就是‘姑苏’等等。总之就是按唱词的韵母而定。供参考!

TOP

引用:
原帖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15 10:25 发表
  树棠老弟
   关于十三道大辙,细致的说,本人没有那么高的水平,因那不是用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只能凭自己的理解间单的做个介绍而已。
   十三道大辙,在戏曲里统称为‘辙口’它又分‘阴辙’‘阳辙’阴辙发音柔 ...
说得对。扭(由求)捏(也斜)俏(窈窕)佳(发花)人(人辰)出(姑苏)房(江洋)来(怀来)东(中东)南(言前)西(一七)北(灰堆)坐(波梭)

TOP

回百合老前辈

谢谢您的细致讲解,我似乎看懂了一些,不过我得细心揣摩,慢慢领悟,力争多知道一些。
谢谢您了。

TOP

我的一点浅识:在古代社会里,没有拼音,人们只能用字音找字音的方法确定一个字的读音,也叫“切”音,我查过“康熙字典”,就是用这种方法查字。所谓“十三辙”,就是把张口音、闭口音、鼻音等等韵母大致相同读音的字归成了类,称为辙口。其实只要熟悉现代汉语拼音,就更能理解唱词的韵律,且可以更具体、更详细的分类。但是,象“十三辙”这样传统的东西,我们了解一些也是有必要的。个人观点,请师傅们指教!

TOP

  版主老弟
   你的‘浅识’可是说到点子上了!‘理解唱词的韵律’对于一个拉弦的来说,非常重要。试想,不懂辙口,怎能理解唱词的韵律?心里没有韵律又怎能拉出味来?韵就是味!有句戏谚:字无韵,味不醇,腔无味,不感人。可见韵的重要!拉弦的也是同理,只拉出来一些清清白白的音符,拉不出味来,又怎能感人?所以,拉弦的必须得懂辙口。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15 20:56 编辑 ]

TOP

扭(由求)捏(也斜)俏(窈窕)佳(发花)人(人辰)出(姑苏)房(江洋)来(怀来)东(中东)南(言前)西(一七)北(灰堆)坐(波梭)

TOP

  说说关于‘四声’
    汉字按声调分两组即:平声,厏声。平声又分阴平,阳平。厏声又分上声,去声。
   按声次分: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如:‘妈’声次是一声,声调是阴平,调组是平声组。
       ‘麻’声次是二声,声调是阳评,调组也是平声组。
        ‘马’声次是三声,声调是上声,调组是厏声。
         ‘骂’声次是四声,声调是去声,调组也是厏声组。
              供参考!
      

            

TOP

  续说辙口
   在前帖说到,十三道大辙中分为阳(宽辙)阴(厏辙)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字多,音节多的为阳也叫宽辙,如:一七,中东,江阳辙等,它们的音调较宏亮,共鸣较强。
  江阳辙的‘阳’‘光’它们的口型较开放,发音宏亮。
  中东辙的‘冬’‘动’也是带有鼻韵母的字共鸣也较强。凡是阳(宽辙)发音都是,宏亮,挑高传的远。
  阴(厏辙)发音时嘴的张开度较小,音调较低而细。
  如:姑苏,一七等,辙韵的白亮度较弱。它们的特点是柔和,细微。          供参考!
                           
  
  

TOP

  续说辙口
   评剧唱词,除了十三道大辙外,还常使用两道小辙。
   小言前辙,如:‘小布衫儿’‘心坎儿’‘撒欢儿’
       小人辰辙,如:‘靠墙根儿’‘不打奔’‘新农村儿’
  再如:一七辙的‘土豆丝儿’‘不粘泥儿’。姑苏辙的‘新媳妇儿’。灰堆辙的‘头一回儿’‘一小堆儿’。还有波梭辙,乜斜辙中有的经过儿化韵后也能入小人辰辙,共同收韵在er儿上。
      

TOP

   关于辙口在这里多说了几句,目的是想让每一个爱好拉弦的朋友都能理解它的重要性。辙口不明白,很难理解唱腔的韵律,把握不好韵律,就很难使用弓,指法的技巧。也就只好拉音符了,拉不出味来。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掌握好辙口,不断提高功力。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21 16:28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