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再说‘南梆子’与制做 [打印本页]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0-25 18:35     标题: 再说‘南梆子’与制做

  再说‘南梆子’与制做(1),    以前关于南梆子在这里讨论过,但没详细介绍制做工艺。大家都知道,南梆子是评剧乐队的主要乐件之一。它的音色要求混厚,圆润,有膛音(嗡声),调门较低。可是,市面上乐器店卖的都是硬木直膛调门较高,根本不适合评剧要求的调门。所以多年来我一直是用东北‘黄楡’自己做。为了有自己动手能力的朋友制做,今把制做工艺分帖介绍,供大家参考。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10-26 21:34 编辑 ]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0-26 18:40

  再说南棒子与制做(2)材料与工具
  材料:黄楡木,纤维性强,性艮,材质软中硬,易出调门。具体尺寸:6X8X24公分如图[attach]12743[/attach][attach]12744[/attach]
  工具如图:[attach]12745[/attach][attach]12746[/attach][attach]12747[/attach]
  平口铲:2公分一支,2·5公分一支,2分扁铲一支。
  圆口铲:2公分一只,1公分一支,0·5公分一支,
  木锉一把,砂板一块(木工用砂带60#,80#两面用大力胶或璐酊较粘在一块木板上),木工斧或锤子一把,备用。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10-26 21:32 编辑 ]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0-27 18:15

  再说南梆子与制做(3)   划线与开槽:选文理较顺直的一面做上口盖,由边向下1·2公分处打一横线后再下反1公分做为开口线,在两个横头的边向里2公分处各划一横线,另一面也如此划。
  做完开口线后开槽,有木工基础的可用二分凿子直接开槽,槽深5公分。没有木工基础的可用手电钻用0·7钻头,垂直打排眼,然后用电钻斜着把排眼打通槽就开好了。接下来就要扩槽,用扁铲先在一面沿开口线(要留线)往下铲,铲时的扁铲要倾斜10度左右,到槽底要斜进0·5公分,使槽底宽度达2公分。一面扩好后再扩另一面,边扩边清理。请看参考图:[attach]12761[/attach][attach]12762[/attach][attach]12763[/attach][attach]12764[/attach]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10-27 18:19 编辑 ]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0-27 20:05

  再说南梆子与制做(4)    镪膛与清膛:
  在槽扩好后要用圆铲镪膛,要使槽的两个面呈弧型,做出0·3-0·5的凹来。
   清膛:是镪膛后的整理过程,也可边镪边清。但在清理槽底时要在槽底的中段(约三分之一处也要镪出约0·5公分的凹来。请看参考图:[attach]12765[/attach][attach]12766[/attach][attach]12767[/attach][local]4[/[attach]12769[/attach]local][attach]12770[/attach]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0-27 22:15

  再说南梆子与制做(5)    调门调试:
  如感到调门高,可将上口盖往薄去,用刨子刮或用木锉把上口盖斜着刮薄呈弧型,再不可心将膛底加深0·5公分。一定要试着来,防止调门过低。
  请看参考图:[attach]12777[/attach][attach]12778[/attach][attach]12779[/attach][attach]12780[/attach]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0-27 23:36

  再说南梆子与制做(6)   后期处理:
调门调试后,进行外型整理,各个边都进行倒楞,可用80-100号砂板打磨成圆角。
   棕眼要用502胶进行封闭,因黄楡棕眼大,极易受空气干湿度的影响,受潮膨胀,干燥易裂所以必需处理好棕眼。由其两头是顺向棕眼吃胶量大更要多涂几遍直到不再往里吃胶为止,棕眼也是要到把胶吃饱了为止。待胶彻底干透后用150号砂纸打磨平滑后完活。另外也可用消基清漆对一倍的信那水稀释后进行棕眼的封闭处理,稀释后的漆容易进棕眼更要多涂遍数,效果也不错。
   请看参考图:
[attach]12787[/attach][attach]12788[/attach][attach]12789[/attach][attach]12790[/attach][attach]12791[/attach][attach]12792[/attach][attach]12793[/attach]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10-28 16:16 编辑 ]
作者: 355    时间: 2012-10-28 09:09

帮主讲解的太详细了,我自已也动手做一个!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0-28 12:09

  老弟   真是太有才了!非常感谢你的良苦用心,归纳整理的条清理顺,看着清楚易理解。真的佩服老弟的文笔,再次感谢老弟的再加工!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0-28 13:53

  再说南梆子与制做(7)    整个制做工序完成后的模样,如图:[attach]12794[/attach][attach]12795[/attach][attach]12796[/attach][attach]12797[/attach]
  一个双调门的棒子(一面高一面低)完成了。我做的棒子一般不上色漆,如喜欢上色,可用五交化商店卖的小罐装的栗色或枣红色喷上,漆膜干的快。也可用磁漆刷涂但干的较慢。
   好了,全部介绍完了,不妥之处还请疯子‘木匠’老弟斧正。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10-28 15:00 编辑 ]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0-28 19:57

  再介绍一种给梆子上色的简易办法:  求我做梆子的朋友有些好色,他要求要带点色好。所以採用了给根艺做品做色的办法,擦上棕色鞋油再用风筒加热,要先把梆子吹热再擦鞋油然后再加热,两遍成活。
  请看上色后的效果:[attach]12805[/attach][attach]12806[/attach][attach]12807[/attach][attach]12808[/attach]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10-28 19:59 编辑 ]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2-10-28 20:22

引用:
原帖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10-28 13:53 发表
  再说南梆子与制做(7)    整个制做工序完成后的模样,如图:12794127951279612797
  一个双调门的棒子(一面高一面低)完成了。我做的棒子一般不上色漆,如喜欢上色,可用五交化商店卖的小罐装的栗色或枣红色喷上 ...
百合兄的评剧梆子制作的精帖我正在学习,很受感动,非常佩服。虽然地区不同,工具有所差异,但可以看出“宝刀不老”。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2-10-29 20:48 编辑 ]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0-28 20:38

  疯子  你看出了工具的不同,我的木工具应该和你的没啥不同,都是一个祖师爷留下来的,但已封箱了。现在所用的都是干根艺活的凿刀,不瞒老弟,老哥还酷爱根艺制做。所以让你看出工具有别了。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10-30 21:49 编辑 ]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0-29 18:36

  老弟对根艺感性趣,可加我的QQ465151385,在QQ里切磋好吗?至于作品上传,我觉在这里不太适宜。  对老弟的才智非常羡慕,原来老弟还是个‘高精尖呐’!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0-29 21:25

  做梆介绍完了,还得说一下梆子棍。这种南楡梆子最忌硬健重敲!如堂鼓健子之类,易使梆子出破音,打不出正调门来,影响使用效果,又减寿。最好用:一公分左右粗的楡,槐,柳,荆条来做,轻敲即响而且调门好听,延长使用寿命。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10-29 21:27 编辑 ]
作者: gwf88    时间: 2012-10-30 09:09

很想学习百合帮主的根艺制做技术和欣赏你的根艺作品,恳切希望上传.谢谢.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0-30 10:07


老弟  这里是讨论评剧的平台,不是我的根艺作品拿不出手,而是不想在这里发与评剧无关的帖子浪废网站资源请理解。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10-31 21:02 编辑 ]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0-30 10:21

  123老弟  你说的对了一半,不单是因黄楡的材质,还和制做工艺有关,它膛宽有凹,材质又是软中硬。不像其它直膛硬木棒子,不用硬健重敲不响。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10-30 11:11 编辑 ]
作者: gwf88    时间: 2012-10-31 06:16

帮主讲解的太详细了,我自已也动手做一个!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1-2 16:18

  说说南梆子的改造
    如果嫌现在手头南梆子的调门高,可用扁铲把膛扩一下,并把膛扩出凹来,将上口盖刮薄些并做出坡口(做出圆楞,以加大敲打面)还不可心的话就得加深加宽膛底,把膛底加深0·5公分加宽一倍。经过这样处理后,调门就可降下来了。 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11-3 09:14 编辑 ]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1-3 17:14

  ap123老弟   你说的调门调的过低的情况一般是不会出现的,都是边扩边试,调门合适了,谁还愿多做没必要的劳做?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补救,那就是用回填的办法:把在打磨上口盖时磨下来的末末再补回上口膛的凹处用502胶滴饱,以加厚上口盖(一次只能补两毫米),逐渐的补,直到可心为止。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11-3 17:17 编辑 ]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1-4 18:57

  南梆子的传说    关于南梆子还有个传说,据老一代琴师讲评剧最早是用一种调门很高,发音脆亮实心的硬木棒子,白玉霜是採用南梆子的第一人。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2-11-7 12:22

  硬木实心梆子也就是‘大梆子’它和‘南梆子’因调门一高一低它们的伴奏效果与营造的气氛不一样。现在专业院团还是跟据剧情唱腔的需要两种并用,如在(哭迷子,流水,紧打慢唱)等请绪激越,高亢的唱腔时用‘大梆子’就很容易掀起高潮。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11-7 16:00 编辑 ]




欢迎光临 评剧论坛-评剧曲谱网 (http://www.pingju.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