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白玉霜和小白玉霜的不同 评剧表演艺术家筱白玉霜
[打印本页]
作者:
jzsxys
时间:
2013-7-12 10:18
标题:
大白玉霜和小白玉霜的不同 评剧表演艺术家筱白玉霜
评剧表演艺术家筱白玉霜
在1951年的秋天, 我做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第三次会议。休息的时候,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和我俩见了面。毛主席在拥挤的人群中看到了我,他握着我的手, 问了我一句:“ 大白玉霜和小白玉霜有于长么不同?” 当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鼻子发酸, 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到夜晚, 我翻来复去睡不着, 、想着毛主席这句寓意深刻的问话。是不同!无论所处的时代、人、艺术, 我和我母亲是截然不同, 有如天壤之别。毛主席的话, 引导人们去深思戏曲艺术和戏曲艺人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本质的深刻的变化。
我的母亲白玉霜在二十年前是红极一时的评剧演员。她在评剧艺术上做过一些改革和发展, 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流派, 受到爱好评剧的观众的欢迎。可是在旧社会的反动统治者、达官贵人们的统治下, 演员们处处受到刁难、欺凌。我记得很清楚当年我母案在北京演戏, 伪市长袁良清她吃饭, 她没有去, 惹恼了袁良, 后来借故逼着她连夜离开了北京。还有一次, 因为她到北京来没有拜客, 得罪了人, 把她抓进了宪兵队, 说她勾结八路军, 饱受拷打, 关了九天, 花了很多钱才保释出来, 出来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我母亲在这种情况下, 无法继续她的艺术生活, 心中抑郁不快, 身体又不好, 就这样受尽折磨而死去了。
那时的艺术又是什么样呢, 也有一些有理想的评剧演员, 排了一些新戏, 但由于没有条件, 只“对对词” , 就“台上见” 了, 谈不上分析人物、研究剧本, 质量如何可想而知。有时, 一个新戏刚排好,因为走了一两个演员, 戏就垮了。但是达官、贵人不喜欢这些规规矩矩演出的评剧, 他仍要看一些黄色的表演, 庸俗的噱头, 来让他仍“开心取乐” 。很多女艺人为反动势力和生活所迫, 只好含悲忍泪地在台上表演他们不顺意表演的东西。有些观众, 又指责评剧, 说它是低级的、色情的东西。做为一个演员听到这种话, 心里那种难受简直说不出来。
目睹着母亲的下场和评剧所遭受的厄运, 再加上汉奸, 特务、地痞、流氓的迫害, 我实在不想再演戏了, 甚至有的时候连生活下去的勇气也没有了。
然而, 终于解放了!党把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被压迫被迫害的艺人从苦难中拯救了出来, 我们评剧艺人真正翻了身, 评剧艺术也真正翻了身。十年来, 评剧艺术在党的关怀和扶植下, 不仅能够健康地生存, 而且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评剧生根于农民中, 通俗易懂, 生活气息浓厚。二十多年前, 我母亲到上海演出的时候, 洪深、阿英等同志, 就曾预言说:这个剧种具有充沛的生命力,它将来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在党的扶植下, 评剧实现了这些前辈的预言。今天, 评剧演出团体遍及全国、远至云南、直州、广西、新疆, 都有评剧的剧团。评剧一跃而成全国的主要剧种之一, 深受各地工农兵群众的喜爱。
十年来, 评剧艺术面貌起了极大的变化。过去评剧行当不全, 只能演些才子佳人、家长里短的事。现在, 它的表现范围扩大了。由于它通俗易懂, 生活气息浓厚, 表演比较生动活泼, 不受程式的拘束, 所以在表现现代生活方面有它的优越条件。解放不久, 在党,的领导下, 我们就排演了《兄妹开荒》《大家欢喜》等戏。后来又排演了揭露地主压迫农民的《九尾狐》;配合婚姻法宣传, 排演了《小女婿》《刘巧儿》;配合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走上新路》《三里湾》;还有《志愿军的未婚妻》《擦亮眼晴》《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这些戏都紧密地配合了政治运动, 对群众起了教育和鼓舞作用。在艺术上, 如何用评剧形式表现现代生活, 我们也摸索到了一些经验。最近排演的国庆献礼剧目《金沙江畔》, 标志着评剧艺术在表现现代生活方面达到了新阶段。这出戏是反映红军长征的史剧, 伟大的工农红军战士, 第一次做为主角, 出现在评剧舞台上;在表演上、唱腔上也都有显著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
工行评剧
时间:
2013-7-13 09:18
标题:
学习过了受益匪浅
欢迎光临 评剧论坛-评剧曲谱网 (http://www.pingju.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