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拉板胡没有速成之说 [打印本页]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3-11-13 12:58     标题: 拉板胡没有速成之说

拉弦乐器在乐器中是非常难学的,特别是想拉出点味儿来就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自己的体会,第一要有先天素质,第二要有刻苦精神,第三要有细致认真的态度,第四要有谦虚平和的品质。有的人虽然能把曲子拉出来,自觉满足,目无他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他拉的味道从10岁到50岁一个味。有的人本来拉的很不错,但看到别人的长处还是追着学。拉弦在自己练习的时候有时是很枯燥的,特别是练到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了,当受到别人的点化或看到别人的优秀之处时,自己就有向前进一大步。拉弦不可能速成,他是一步一步磨练而来的,拉到老学到老是永无止境的。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3-11-13 18:42

   疯子  说的好!“拉板胡没有速成之说”想拉好板胡就得先练好基本功,打好基础,没有捷径可走。功夫是练出来,功力是积累获得的,没有十几或几十年的勤学苦练,没有名师的指点是很难提高的!也只能如疯子所说“从十岁拉到五十岁还是一个味”练板胡的苦衷,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体会到。  还没听说过,哪位评剧板胡大师是靠‘速成 ’成名的。所以,‘速成’一说是:‘痴人'说梦!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3-11-13 18:46 编辑 ]
作者: 弦乐    时间: 2013-11-13 18:52

说的完全正确,评剧的乐队发展就是向疯子老师说的一样,虚心向艺术高超的前辈们学习才能进步,艺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活到老学到老。不可能有速成法,要天天坚持练功,功夫不到想登台伴奏是不可能的,
作者: 924408052    时间: 2013-11-13 19:12

         速成---慢成,相对而言。速成法包罗万象,60年代推广叫优选法,换算系数0.618.板胡不例外可以速成。这位网友所提供的学习方法,经验。那就是速成要素。讲的很好,很值得推广学习,因为那是他经过多年学习终结出来的经验。其他网友学习了,就会少走弯路,走捷径就是速成。否则就慢成,是不是这个道理?这几天围绕板胡速成引起不快,前面帖子我已阐明观点,不再赘述,理解万岁吧?不知我的回帖能否满意?
作者: 火花    时间: 2013-11-13 20:32

华罗庚老前辈发明的0.618优选法我记忆犹新。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可是用在学习器乐上我就感到茫然了。您说的那位网友提供的学习方法“讲的很好,很值得推广学习,因为那是他经过多年学习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不知道这位网友是谁。也不知道他提供的什么学习方法。麻烦您告诉我们这位网友是谁和他提供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也学习学习,少走弯路。劳驾您了。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3-11-13 20:46

关于板胡速成之说我希望不要再提了,是非留在各位看客的心中。不过我还是不断地告诫自己永远是学生,学生的学业没有捷径可走。同时我对我的学生也是这样说课的,做人做事都要实诚。
作者: abs    时间: 2013-11-14 19:51

有关评剧板胡速成问题 我听过著名琴师讲过 业余的学得很快 但永远是业余 专业的学的很慢  但出来一个是一个  个个顶事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最好把自己的音频传上来 过一段时间再传一个 给大家看看速成的效果 也让大家学习学习 岂不更有说服力拉 瞎说一通 不要见怪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3-11-14 20:24

百合版主:想必您、评剧爱好者!、还有那些做过专业或正在做专业的评剧板胡操琴者都是有诀窍学弦学得很快吧,希望能说出一二让我等也追赶一步,但可千万别让我们外弦空弦拉6,评剧板胡没有师傅这样教给我。希望传真经。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3-11-14 20:25 编辑 ]
作者: hyx-sgh    时间: 2013-11-14 20:38

abs师父说的很对,不管学什么,必须要掌握其要领,要沿着一条正确的专业道路去走,这样才能前途无量,越走越远。否则,找捷径,图省事,一旦学歪了,很难改正的。所谓“速成”,必须在名师的严格指导下,少走弯路,勤学苦练经过一定的训练实践时间,才能逐步提高,而且学无止境。企图一朝一夕“速成"琴师,简直是痴人说梦!对于业余爱好者,虽然很难请到名师,也要向好的操手学习,学会借助于网络,虚心求教,用心观察、聆听,用心揣摩,只要不骄不躁,踏踏实实的学,有偏差及时纠正,一点一滴的进取,我想会有很大提高的。同时也希望朋友们如abs师父所说,多传一些演奏的音频或视频,供大家学习、讨论,各抒己见,岂不更好?口无遮拦,有点儿罗嗦了,才拙识浅,大家见笑。

[ 本帖最后由 hyx-sgh 于 2013-11-14 20:41 编辑 ]
作者: 924408052    时间: 2013-11-14 22:51

        速成一说弄的大家茫然不知所措,主要过去没有人提出过,更没听师父讲过,很难怪?前面我强调过,速成---慢成,只是概念而已,是相对而言。优选方法得当就快些,方法不当走弯路那就不光是慢的问题了?我们不能把速成理解为不练功不学习,不请教,一夜之间就成为板胡演奏家了?这叫胡勒天方夜谭。前面网友发言共认板胡是相当难掌握的乐件,没有十几年几十年的苦练专研,名人指导是不行的,说的很对是经过实践得出来的。但是这里面就包含速成与慢成要素。我这么讲也许不太明了,举例说明一下,就拿板胡说事吧。曾记得我在这里发表过【我对怎样拉好评剧板胡的看法】首先我讲的是坐姿,持弓,运弓,大小臂运用。碗子运用,弓子走向,过桥基本拉法,和鼓师配合等等介绍。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们我讲的这些是经过我在评剧团几十年摸爬滚打磨练出来的。别的不敢说,我走到任何地区票房往那一坐他得说我是专业拉弦的。不按我说的做往哪一坐就是业余的。这叫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什么原因?【基础】现在叫业内。原先叫戏班子,戏班子最讲究开丕子,用先在话讲就是打基础。基础打好才能茁壮成长否则就是走弯路,发展,不光是慢,就要淘汰,转行,过去戏班子的大衣箱二衣箱器包箱,包头桌,水锅。大部分都是不适应以上条件转行的。以上出于无奈我才举这么个例子,希望你们别见怪。论经验,百合版主疯子他们说的都很正确,在他们的文章里就包含速成要素,只不过字面没有表现而已。
作者: 火花    时间: 2013-11-14 22:52

“先练基本,不急求成”。对。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3-11-15 09:31

   疯子和我要‘诀窍’,首先说明我是属于‘慢成’那伙的。因为我的两位师父都是对艺术非常严谨的,根本不给你捷径可走,只有按照他们说的去练。你说能‘速成’吗?要说‘学得很快’的诀窍,我的做法就是“偷艺”把别人好的东西偷来为己所用,来改造自己提高自己。想偷艺也非易事,也是要在慢成之后自己有了一定的功力时才能鉴别好坏。比如:当你听到别人的手音很好听,某个乐句处理的很完美,你就得能听懂人家是用什么样的指,弓法技巧拉出来的。要做到这一点,不客气的说没个十年八载的功夫是做不到的。所以说我是慢成那伙的。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3-11-15 11:31 编辑 ]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3-11-15 14:50

本来不想讨论这个题目,可是疯子兄要诀窍,我是真的没有什么诀窍,我觉得评剧板胡“速成”法的“速成”提法欠妥,所谓速成是比正常的速度快很多很多,或是倍速甚至几倍的速度才能称为“速成”,其实以上各位朋友已经讨论的很清晰了,大家已经有了共识,都不赞同“速成”,用“速成”的提法我觉得有些夸大了,也可能这位网友为了吸引注意力,所以才使用“速成”两个字,我们也不必计较只是他自己提法而已,我个人认为学习评剧板胡没有“速成”法,只有拜名师走近路才能有出高徒机会,上面924408052朋友说的好,开坯子很重要,拜什么师就开什么坯子,也就打什么基础,百合老说道“偷艺”,偷艺是业界的惯例,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谁的好就学谁的没有错,记得有一次和著名琴师董生老师聊天,他就曾经这样说过:我虽然不是xxx老师的学生,但是我曾经偷了他老的很多东西。这就是“偷艺”,我个人认为学习评剧板胡没有“速成”法,如果有的话何必还做八年大科呢,那就省事了,老师也不用教了,都自学速成吧,当然了,我只代表自己的观点,我不知道的东西不等于不存在,今天没有的东西不等于明天没有,说不定我们的后人有一天去火星上唱评剧呢。

[ 本帖最后由 评剧爱好者! 于 2013-11-17 11:08 编辑 ]
作者: 924408052    时间: 2013-11-15 17:10

        创新是戏剧发展的唯一出路很实际。而这条路不是当代人新的创举?我们的老一辈,老老一辈早就这么做了,步履为艰,是必然的?我就有亲身感受,评剧乐队只有板胡,反翁,中胡,低胡,新购两把二胡,那时叫南胡,不让串把,不准拉歌。后期加进大提琴,扬琴,琵琶,反对声更是不绝于耳。从上到下重点反对,用他们的话讲;这两个大家伙嗡嗡乱响搅得听不着唱。矛头对准低音部。用现在目光再审视那段历史,评剧伴奏没有弹拨没有根音还能习惯吗?我只是从乐队角度举了个例子,其他方面变化更大,服装布景灯光道具扩声调频化妆都有很大变化,就这些按现实要求是远远不足的?知道吗?我们已经被远远的抛在后面。至今我在贴子中发现有人提出别教我外弦当6.我还真的不明白外弦当6怎么啦?你认为评剧外弦只能当2吗?那是过去52到底。这个提法也不准确还有反调那?今天评剧板胡外弦就当6了,新派金水桥凡字慢板F转降B用的就是C调把位26弦。因为评剧乐师不适应把他译成52那是另当别论的问题。因为凡字本身就是降E.我乐理学的不好建议你们年青人还是多学些评剧以外的戏剧音乐知识为好,落后了应该赶上去。老八板需要传承,因为遗产不能丢。新东西要学会接受运用,事业才能发展。
作者: 火花    时间: 2013-11-16 01:01

评剧伴奏当然不是52弦到底。除了924408052老先生列举的15弦、26弦外,还有41弦(反越调。二胡用。如:望坟台一段)、63弦(如:向阳商店中傅桂香的一段)。等等。但这都说明不了“速成法”原文没有毛病。“速成”的提法没有错。问题出在了“速成法”原文中除了提到评剧不常用的26弦以外,又说定弦纯四度、左手带指帽。以及指帽的做法、戴法等。这才引起了这场争论。以至发展到让人不愉快的场面。我旧话重提不是想让大家不得安宁,因为现在还有人说话带有偏见。看来这场争论又不知道向哪个方向发展了。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3-11-16 21:01

拉评剧板胡能速成那就按速成法练吧!
作者: 张兴祥    时间: 2013-11-16 21:32

好像有人不太明白此次争议的起因和过程,我想有必要回顾一下,请知情者更正:
  前几天aq123师傅发了一个帖子(此贴已删),说是评剧板胡练习速成法。其中很多地方被众人挑出毛病,然后就形成对立两方,甚至发展到进行人身攻击!事实是否是我说的这样?
  其实他发的只是转载并粗略改编了一下关于“豫剧板胡演奏“的文章而已(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豫剧板胡演奏法】就能找到)。遗憾的是版主未能细致彻底的改编,以致遗漏改编很多不对口的地方,比如“外弦是6,里外弦4度。。。。。。”。---这些是豫剧板胡特有的东西,因为豫剧板胡定弦方法就是4度,常用的定弦为bE调为36,怎能冠以“评剧板胡”所用?;而版主如果不改编,直接注明是【豫剧板胡演奏法】,贴出供大家”参考“,也未尝没有可借鉴的东西,比如“运弓法、指法、跟演员学舌、、、、”等等。
  此次争执我个人认为似乎123师傅有两个失误:一者没处理好这篇文章,二者说观众”死灰复燃“,伤了人的感情。总之,版主123好心未办成好事!但是为活跃网站费心费力搜集资料并贡献给大家,其心可嘉!我仍认为这样的好意大家尽量不要给泼凉水(我跟他没私人关系)。否则谁也不多讲了,对网站不利,大家也学不到好东西了!很渴望看一些好帖子,(像百合老、疯子等发的帖子宝贵的很),而看者少挑毛病的为好,更希望(此处省略4个字)也劳驾发一些好帖子贡献给大家。先谢谢了!
作者: 张兴祥    时间: 2013-11-16 21:58

补充关系到那篇帖子的内容:
  拉豫剧板胡特有的还有:最外指节带指套;里外弦都有6音;
作者: 火花    时间: 2013-11-16 22:03

速成与慢成相对而言。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水平都不会一样。不同的老师教的学生进度也都不会一样。任何事物都有它本身的客观规律。当年的“大跃进”成了“大跃退”。“以粮为纲”时“劈山造田”、“围海造田”。现在又“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什么道理?客观规律。如果真的有可以让人增高的灵丹妙药国人的平均身高将会是世界第一。“增肥剂”、“瘦肉精”闹得人谈猪色变。李静怡小朋友3岁学戏到9岁已经是第7个年头了。即使是有名师指导真正摔打出来恐怕还要几年。所以说“十年八载”的说法并不为过。以上不知说的对不对,请各位赐教。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3-11-17 09:54

一切事物都不能违反自然规律,克隆技术也算是高科技的前沿技术,绵羊正常寿命是12岁,克隆羊为什么只活了6岁就死去?,也是违反了自然规律。

[ 本帖最后由 评剧爱好者! 于 2013-11-17 10:13 编辑 ]
作者: 温柔男人    时间: 2013-11-17 10:05

在评剧曲谱网里和评剧无关的东西希望某些人少发,不要无关的制造矛盾,给评剧爱好者们一片清净的天地,那些净发一些和评剧不沾边的帖子的同志,你不觉得无聊吗?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3-11-17 10:16

引用:
原帖由 温柔男人 于 2013-11-17 10:05 发表
在评剧曲谱网里和评剧无关的东西希望某些人少发,不要无关的制造矛盾,给评剧爱好者们一片清净的天地,那些净发一些和评剧不沾边的帖子的同志,你不觉得无聊吗?
支持温柔男人的建议!请版主尽快删除我上面的帖子,在此向广大网友致以歉意!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3-11-17 10:39

我觉得大家都这么想就好了,大家都要"宽容"一些什么都好办,来到这里都是缘分,都是因为评剧来的,最好这个题目不要讨论了,如温柔男人所说的也提醒了我,以后发言要注意。
作者: lgd    时间: 2013-11-17 12:31

    最近大家对板胡速成法讨论的很激烈!我想发帖的出发点是好的!所谓速成要看到速成到什么程度是吧?好的东西可以借鉴。评剧板胡在拉弦乐器当中是最吃功夫的,功夫不到拉出来的声音,飘,不瓷实。功夫是靠时间堆出来的,只有方法正确少走弯路才能进步的快,干什么都得有个过程。人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得慢慢的消化,一弓子由弓头拉到弓尾速度越慢越好(10秒完成),你自己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就知道了。人生下来没有会走路的,武功高手也不是天生就会武功的,狙击手也不是天生的就会打枪的,都得经过漫长的练习过程拿子弹喂出来的。拉板胡就更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还的带指套手指就更笨重了,在加上按上去不响还要借助辅助的手指垫音。实际每个音都不是用手指直接按在弦上的,要根据情况和字而定。字是几声再按字的声调去处理。所以就更吃功夫了!
      现在什么都在升级, 所以说按过去的拉法远远达不到要求了,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拉板胡的耳音都好,只有你自己唱的好你肯定就拉的好,不能拉表面上的东西。要拉出细腻深奥内在的东西。艺无止境!
      比如秦香莲寻夫唱段里的我的丈夫身在何处存的丈32 27用里弦三指,为什么说用里弦三指,因为丈是四声,是由高而低,为了抹这个音,由里弦2抹到7.如果拉外弦就是张了一声,没法抹这个音!......
作者: 火花    时间: 2013-11-17 21:33

有哲理,往下说。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3-11-17 22:10

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某少年宫组织了一个拉弦乐队,共24人,最小的7岁,最大的11岁,都是从0基础开始,每周2课时,基础学习3个月后半数学生推拉弓基本能够自如,开始学习大D调,这时领导们要看看这个即将的“成果”,没办法就只得速成吧,硬着头皮拿鸭子上架,突击一个简单的D调儿歌,一个字一个字的把着手强制型的教,24个小孩呀哪有那么整齐呀,还得要对付领导的观摩,突击了4个课时到了领导观摩的时候了,那个老师有办法,把那近半数的较好放在四周,把那些学的慢的放在中间并想办法不让出声,这样来蒙蔽领导的观摩,反正他们都是外行。后,领导还给了“不错”的评价,不足的是太简单。这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实事,我的一个朋友的经历。各位看了这个故事后有何感想。
作者: 924408052    时间: 2013-11-18 09:17

       根据帖子内容,看出领导在急于求成,拔苗助长那不叫速成,破坏程序。有可能把成果毁掉。我教学不准任何人参与。我认为以上范例缺少必要程序。我教的学生起点由学前班开始,要论O起点,我这属O下一伙的,都不知什么叫二胡?一批就几十名怎样让他们入门?怎样培养他们的兴趣是最重要课题。现在儿童玩电脑,让他拉二胡怎样接受?跟他讲理论绝对行不通的。我是这样做的,弦给他们调好,必须由D调开始告诉他们坐姿持弓,只练空弦由1开始,只准拉三下,拉推拉,然后拉外弦555.以熟为准往下进行,演奏115.551,1515,115,5151,551.训练里外弦交替。也构成乐句。然后分组轮奏,一替一句演奏。大大调动积极性,一对一演奏,弄不好自己着急,用不着督促。然后往下进行,音节也是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加入。然后练跳跃音节。当然需采用简便教学方法。在这里我没有更多时间详细介绍,我可以告诉你们三四个月我的学生会拉很多曲子,彩云追月,喜洋洋,等等,有几个进步快的,可以演奏赛马,奔驰在千里草原,红旗渠水饶太行,劣等的变三种指法没问题。用二胡齐奏京剧曲牌迎春。我有教学录像。就在身旁。如果你们需要可以传给你们。我有一些录像苦于不会电脑上传。上次我在广场伴奏。求常子金老弟传到土豆网,那是凑合演出临时决定不像样,将就看吧。近期本网有关板胡速成一事吵得沸沸扬扬,焦点速成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问题,速成速到什么程度?标准是什么?很难解答。所以我提出那只是【概念】相对而言。快慢之分。这是普遍存在的真理。不进则退,总抱着老一套,那叫不进,停滞不前就是退。速成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什么可争议的,相对而言板胡是比较难掌握乐件,相反越是难得课题就越能体现掌握速度。板胡就那么难吗?我没有资本标榜显示自己,我进团八个月就拉板胡,当时剧团流动演员很多哪的都有,什么戏都唱。我连哭迷子是什么都不知道,戏也演下来了吗。戏班有句话叫有龙使龙,没龙使熊。我就是那个熊一直使到现在。退休了返到引起政府重视出资装修我的小剧场头期工程结束二期开春施工市里搞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中心。我现在的位置是在我八个月拉板胡的城市。活着的师弟还有几个。评剧院张秀云就是从我现在居住的地方出去的,他师傅凌雪梅带她找过我。话说回来只要是正路没有不难的。学习苦练是必须的,窍门还是有的,到处跑看你找不找了?这里不也有人打听成功诀窍吗?那就是在寻求成功捷径,目的还是为了速成。平坦直道不走干嘛非要绕弯哪?再说几句速成法问题,AQ转帖没有毛病,错就错在他加上评剧。因为目前评剧还没有四度定弦,还没有戴指帽,换句话说;你怎么就知道评剧就永远不能加进四度定弦,不用指帽那?本人我就想试用戴指帽拉评剧,因为他比指度灵活。河北梆子现在就有人试用,串吧灵活。先进的技术引进有什么不好?又提出与交流无关,更是错误的,思路狭窄仍不视为科学态度。AQ的虚荣应该纠正。一些人的固执也应反思。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3-11-18 09:54

看来老先生在教学上是高手,在当今时代搞艺术教学的楷模,我的朋友也看了您的金贴,非常佩服您!更期盼您发更多的教学帖子。更佩服您的有效教学速度和力度,三四个月合成二十多个课时就能让O基础孩童出那么多的曲子,而且还有出四级的,真是精教学神方法。教学帖子不会是违规的吧。
作者: 924408052    时间: 2013-11-18 20:32

        我很反感那种阴阳怪气论调。我喜欢直来直去,有问题提问题,看来我前面介绍情况有人不大相信。我是很简单的描绘一下孩子们的认知过程,再往下介绍可能更不会相信,很好办,我处文化局把我的部分教学视频资料已经建档,如果有需要可直接与官方联系。如有不便你可以直接和我联系。把你的接受地点QQ号留在本网页,我可以叫文化局,直接发到你的QQ空间。有什么问题我很愿和你们沟通因为我们是为了评剧才走到一起的。电脑对我来讲门外汉一点不通没发过资料,VC就在我跟前,哪位需要留下网址吧。恭候你们。
作者: 火花    时间: 2013-11-18 21:47

演出之余我也在一些艺校兼职教学。可是我苦于没有教学方法。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兴趣。我的QQ1959412856.期盼得到924408052老先生的教学视频资料。谢谢您了。

[ 本帖最后由 火花 于 2013-11-18 21:50 编辑 ]
作者: dt828    时间: 2013-11-19 11:29     标题: 我这样理解速成与科学训练而成

    几天没上网,今天看这里讨论的很火爆,也来添个热闹,随便说几句。我认为板胡的速成与科学训练,短时间获得好的效果区分开来。有的人通过科学训练也达到好的效果,这不是速成。我不会拉板胡,对二胡近些年才开始练习,拉弦乐在民乐中是最难的一种,中国那几个大拉弦乐演奏家,如宋飞、于红梅、严洁敏、朱昌耀、邓建栋......都是七八岁开始学拉弦。都是从小经过严格的科学的训练,而且他们都有一般人不具备的天赋,本人也刻苦努力,都是在成年人以后,才获得成功。中央音乐学院的孙凰搜狐与网友聊天说:“有的人20多岁了,还想学二胡,成为专业人员!"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七八岁时手指的肌肉、肌腱、神经还没有成熟,以后它要按着拉弦的需要生长。以及大脑音乐细胞的生长,都要适应拉弦的需要。到成人以后科学训练更是关键的,这样算下来,没有十几年或几十年获得一门专业技术是不可能的。它不同于农村的瓦木匠,三年出师。比如50年代推广速成识字法,那是可以的,当时通过各种不同的识字班,就是单纯地识字,很有效果。还比如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几岁时就写出一手好字,有人捧为书法家。这我不信。当前好多社会上办书法班,他们就教几个字,如“龙飞凤舞"反复练这几个字,一个月后向家长汇报,当场写这几个字,确实不错。但能说他掌握了书法技术吗?可是家长很高兴。也提高了书法班的信誉。这可以说是速成。这实际就是欺骗。板胡我虽然不会,但我深深地体会到它的深奥。需要非常扎实的拉弦基本功。这个基本功的获得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很慢,也有的人确实很快,但不会是速成的。他与人的身体条件、遗传素质、兴趣爱好、刻苦训练的程度,尤其是指导教师的指导技巧。绝不是某人板胡拉得好,就一定他教的也好,本人一辈子是搞教学研究的,深感教学指导科学性的重要。比如上海音乐学院闵惠芬和王永德都是同时毕业于这个学院,都是二胡班的高材生,闵惠芬毕业后到文工团,王永德毕业后留校教二胡,50年过去了,王永德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多数成为各大乐团首席二胡乐师。他自己却不能登台演出。闵惠芬却蜚声于各大乐团。闵惠芬没有学生。所以我说指导方法也是科学。    至于是不是能把0.618法(优选法)也能引到板胡学习上来,这篇文章没有看到。个人觉得说的不是一码事。六十年代末,华罗庚老先生提出用数学方法指导科研,引起科学界巨大轰动。确实起到了不走弯路的效果。七十年代初我曾经学过这东西,听北师大的教授讲过。现在我还记得他举是炼钢的例子,炼出优质钢材,主要是添加剂量的控制,到底添加多少才合适,以前从最小值到最大值,一一实验。在优选法的指导下,把最小值乘以0.618得出的值实验,看多了还是少了,再用这个值乘以0.618,得出的值(或对称值)再乘以0.618,这样一直实验下去,最后就找到了最科学最合理的值。这就是当时推广的“优选法”。这个方法用到我们拉板胡技巧的训练上我觉得有些牵强。这里说明我没有看到原作者的文章。总之我的观点是速成不科学,还是得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训练。
作者: JIAYV    时间: 2013-11-19 14:19

924408052l老先生您好,希望得到您的教学视频,我的[email protected]谢谢您了。
作者: 李丽    时间: 2013-11-19 17:32

自幼喜好拉弦乐器,苦于无人指导,现时间较充裕,想提高一下琴技,期盼得到924408052老先生的教学视频资料。我的QQ418362192,邮箱[email protected]。谢谢您。

[ 本帖最后由 李丽 于 2013-11-19 17:37 编辑 ]
作者: shao112233    时间: 2013-11-20 01:47     标题: 真诚期待

92440805老师您好!我是一个评剧板胡初学者,今年四十三,自己瞎拉有近两年了。我爱好广泛,还是评剧板胡是我最爱!有些问题苦于无人指点,真诚期待您的教学视频!我的qq号1249383876.真诚期待!!
作者: 924408052    时间: 2013-11-20 05:14

          有关板胡速成问题讨论到现阶段应该画个比较圆满句号了。意见没有达到统一,很正常。原因是固有模式加上新的方式内容,承认与否?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许多实例早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足够引起所有评剧人的深思。网友发言我看了,除去不愉快的攻击以外都是向上的,积极的,目标是一致的。讨论比较成功,得到共识无论做什么事情要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来不得半点虚伪。前面帖子我说的比较多,出于无奈我举了些不应该举的例子,教学的事我就不愿提起,很伤心。出发点就是振兴戏剧,我们清楚意识到戏剧的不景气主要是失去观众。青年观众就在校园?所以才进入校园的。现代的孩子们你教评剧,京剧,根本没人接受,家长都不知道什么是评剧。教京胡,板胡门都没有,所以老伴改教舞蹈,我才教二胡的,前面我说过现代教学你仍按老的模式,门都没有,所以我才改变方式,运用得法就是快。现在的孩子比我儿时聪明百倍,就拿电脑举例连话都没说全的孩子个个会电脑游戏。什么原因?喜欢啊,兴趣盎然。你把枯燥无味的胡琴叫他接受按原教程授课,可能吗?多少多课时能达到什么程度。就按你那套教学方法等不到那时人就走光了是吧?我说的认知过程。翻开前面帖子看看你用多少课时教会推拉弓?按我的方法立见成效一课时拿下。可以找几个0起点试试。三四个月连曲子拉不了拿来说事,我替你们惭愧。领导检查拔苗助长。我就没遇到这么负责任的好领导。为什么我伤心?就是我在这么短的时间教了这么多孩子,主管部门根本无人过问。孩子们广场演出,婚礼,庆典,联欢晚会,都有我的学生参加。主管部门视若罔闻。我上面举例会拉的曲子不止那些,评剧水乡三月,刘巧儿,小桥送线,老伴那边也排一些折子戏,智斗,茶瓶计坐场等。往事不堪回首吧?重复的目的就是想说明,不要用老眼光面对新事物。老的一套我掌握的不比你们少?因为我也知道要虚怀若谷,不能装腔作势。我已经电话告知文化局按QQ号将视频发送到空间,谢谢光顾。
作者: 924408052    时间: 2013-11-20 05:46

        谢谢网友青睐。更正一点上面提到视频,请不要误会。所谓视频只是我在学校教孩子拉二胡记录片段并非教程,我没教过板胡。提到板胡只不过工作心得而已。没有教程供给,本栏目有很多需学习的帖子。百合,LGD,评剧之音记不起来了。总之他们的论述很值得学习借鉴。我也是来学习的。交流才能提高,如果不嫌弃可以加我QQ2631268892恭候朋友光临。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3-11-20 09:11

最后一句“教学帖子不算是违规吧”的意思是根据本版块是讨论乐队交流的,我讲的小故事在本版块讨论表面上与版块主题好像似与不似之间,所以加了这么一句。如有不妥请版主删除。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3-11-20 09:14 编辑 ]




欢迎光临 评剧论坛-评剧曲谱网 (http://www.pingju.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