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评剧的特点 [打印本页]

作者: 常子金    时间: 2011-1-30 17:38     标题: 评剧的特点

评剧有两个很大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通俗易懂。这和评剧的发展道路是分不开的。首先写戏的是农民,这个天才农民叫成兆才。他只上过两年私塾,基本上是个文盲。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写了一百零二个剧本。其次演戏的也是农民,如早期的著名演员月明珠。金开芳、张润时等等。再次看戏的更是农民。农民写戏,农民演戏,农民看戏,这就奠定了评戏通俗易懂的基础,使它非走通俗易懂的路子不可。后来评戏由农村进人城市,由于它身上有着农民的血脉,进城后仍沿着通俗易懂的路子往前走。尽管后来,特别是新中国诞生以来,大批大学生和文化人走进评戏,他们坚持的仍是根据群众的需要,以及容易为群众所接受这一点来进行创作活动。
    有好心人据此想把评剧界定在演绎家长里短上,这显然是不全面的。通俗易懂可以涵盖家长里短,而家长里短却无论如何也涵盖不了通俗易懂。随着评戏的发展,它不仅善于演家长里短,而目.能够表现重大题材。评剧著名的《金沙江畔》,以其题材之重大,音乐之丰富,艺术场面之宏大,人物形象之生动,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至今它仍是评戏的保留剧目。
    通俗不等于低俗,由通俗而雅俗共赏,是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长期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评剧在通俗易懂的前提下,已上升到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剧种。比如,周总理曾拿评剧的《阮文追》招待越南总理范文同。
      近来又有好心人在报上说,有的剧种在城里站不住,退农村去了。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评剧,姑且先揽过来再说。
      一个剧种,能否占领城市,是一个剧种成熟的标志,也是剧种生存的前提。这里要解决好一个关系问题,即:占领城市发展剧场艺术和开拓农村市场问题。
      我们的看法是:以发展剧场艺术为基础,以开拓农村市场为重点。
      几十年来,评剧之所以能在北京站住脚,且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完全是由于建立了自己的剧场艺术,它以题材之广泛,演出之完整,更由于有一批有实力的创作人才和全国知名的演员如小白玉霜、新凤霞、喜彩莲、李忆兰、赵丽蓉、张筠青。马泰、魏荣元、张德福、席宝昆,以及后起之秀谷文月、刘萍、李惟针、小玉霜、戴月琴。贾新年等而享誉全国。
    占领城市,建立剧场艺术,从上到下都比较关注,也最容易受到重视,倒是开拓农村市场,由于这条路子比较艰辛,相比之下,受到的重视和关注就少一些。所以上边提到的那位好心的先生说退守农村的话似乎消极了点,而应积极地说“挺进农村”
    评剧来自农村,农村是评剧的天然市场,农民是评剧的天然观众,于是之就曾感叹地说,话剧下农村就不如评剧受欢迎。现在农村富了,非常欢迎剧团下去,尤其希望评剧下去。但是下去演出,一不能为捞钱,二不能应付人家,降低演出质量。应当把建立剧场艺术的热情带到农村去。现在北京的郊区县,均有很好的剧场,一些重点乡镇也有剧场,也要求评剧把完整的艺术带给他们。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哪个剧种拥有农村,哪个剧种拥有农
民,哪个剧种就是前途无量。
    评剧的第二个大特点是剧目题材涵盖面广泛:它既能演传统戏,又能演现代戏,它是一个很优秀的剧种。
    评剧和其他戏曲剧种的共同特点是都能演传统戏,只不过评剧有自己的发展过程。起初它只能演“三小戏”,即小生、小旦、小丑的戏。如《小借年》、《小赶船》、《小姑贤》。
  《劝爱宝》、《刘云打母》等等。可以把这些小戏称之为裤褂戏,即它的行头就是裤褂。后来由于向河北梆子和京剧学习,上演起大戏来。最具代表性的大戏就是《秦香莲》。六十年代评剧又演了新编历史剧《钟离剑》和 狲庞斗智》,这些戏可以称之谓袍带戏。
    从裤褂戏到袍带戏是一个大的飞跃,它说明评剧的行当较为齐全了,已跨人大剧种的行列了。但是它又和那些大剧种有不同之点。京剧和梆子戏的程式很规范化,一招一式都较讲究。而评剧虽向他们也学了一些,但表演起来却带有一股乡野气息及生活化韵味。
    至于说演现代戏,那评剧就是戏曲剧种中的快使者了。
    评剧演现代戏是有传统的,当评剧形成之初演的那些小戏,如 帅姑贤》等,实际上就是穿着古装衣服的现代戏。它们的表演自由活泼,无拘无束。如果脱去戏装,换上老百姓的衣服,不就是实打实的现代生活小戏吗7 当然老是演这些小戏还是很不够的。1919年,成兆才根据滦南实事创作了《杨三姐告状》,当时称为时装戏,还有《枪毙驼龙》、《枪毙阎瑞生》等,应该说这些戏有了戏曲现代戏的雏形。作为真正意义
的现代戏,是从1928年李金顺把大型评剧《爱国娇》搬上舞台开始的。之后,李银顺又把这个戏搬到天津上演,1931年白玉霜的华北戏社来到北京后,又在北京的舞台上演了这个戏。
    他们在这个戏里,第一次用了布景和简单的灯光,服装是根据人物身份专门制作的,乐器也由原来的几大件变得丰富了。器乐的丰富,不仅仅只限于简单的伴奏,还能演奏气氛音乐。总之,作为真正现代戏的基本要素,这时已基本上具备了。
    评剧现代戏的真正繁荣是在1949年之后。在党的戏改政策指引下,评剧有了大量的剧院和剧团,以中国评剧院为例,它已拥有了一流的编剧、导演、演员、音乐创作人员和舞美设计人员。它演出的题材已经涉及到工农兵学商各个领域,如反映工业题材的《黑头与四大名蛋》,反映农村题材的《夺印》,反映军事题材的《金沙江畔》、《南海长城》、《高山下的花环》,反映知识分子题材的《第二次握手》,反映商业
题材的《向阳商店》等等。这些剧目使评剧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
    评剧现代戏具有与时代同步,从无间断的鲜明特点
(摘自中国评剧网)。
作者: lizhenqing    时间: 2011-2-6 14:15     标题: 好文章

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使我们对评戏的方方面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建议大家读一读。
作者: 老评戏迷    时间: 2011-2-7 13:44

谢谢常子金老师,您发表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认真拜读,太好了,有关于发声练声的,有怎样用气的等等,对我们业余爱好者有很大帮助。真想小品里讲的【你太有才了】。
作者: 戏迷MP5    时间: 2011-2-26 11:32

常子金老师转帖的这篇文章比较详细、系统的介绍了评剧各个方面的特点,对我们爱好评剧的人也是一种精神鼓励。但若再详细介绍一下评剧的唱腔音乐结构特点就更好了。




欢迎光临 评剧论坛-评剧曲谱网 (http://www.pingju.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