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再说三分指七分弓 [打印本页]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2-11 20:25     标题: 再说三分指七分弓

我在以前讲过三分指七分弓,但并不是说这个分配就是一个定量,只是说弓法的重要性,凡拉弦的最重要的是右手的功夫,初学者就是右手就得练两年的时间。外外内内、内内外外,长弓、短弓、中弓、顿工、抖弓的空弦要反反复复的练习,是一个很枯燥的学习阶段,急躁不得。但就我们在网上的网友而言,大部分是年龄较高且有过拉弦的经历或经验的而没有受过专业练习的人,那么再从头这么枯燥的练习是多么艰苦呀!或不可能了吧!那么在练习部分曲子的同时就要自找捷径了。
    左手的问题,在我们这个年龄里就单单从指肚按弦到带指箍按弦的这个转变就得很长时间,不信就看看您自己的手箍按弦的轨道吧。力度如何呀!

作者: 中秋夜色    时间: 2011-2-12 11:45

讲得很好哇,我有这个体会。
作者: 李丽    时间: 2011-2-12 12:05

疯子老兄说出了我们这代人学习板胡的切身体会,深有同感。
作者: 常子金    时间: 2011-2-12 15:05     标题: 我赞成这个观点

“疯子"说出了我们的实际情况:‘大部分是年龄较高且有过拉弦的经历或经验的而没有受过专业练习的人,那么再从头这么枯燥的练习是多么艰苦呀!或不可能了吧!那么在练习部分曲子的同时就要自找捷径了。’苦练基本功吧,只要你付出,就回有回报。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1-2-12 21:33

疯子兄这个问题在去年就提出过了,当时我也是含蓄的说了几句,说句实话自己也是不懂,也是不敢随便乱说,但是今天疯子兄把这问题又提出来了,那么我就斗胆再说两句,所谓三分指七分弓这个提法,个人觉得有些欠妥,这样就会使我们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功夫都下载右手了,把左手就给忽视了,其实左手的功夫不次于右手,有的时候我觉得左手更重要,更吃功,我们演奏乐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音准”和“节奏”,那么我们演奏弦乐器的时候,音准靠左手,节奏靠左右手的配合,两者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其他的东西,也希望大家走出这个误区。仅代表个人观点另外再跟疯子兄说说百合老吧,你们最近有联系吗?这么长时间了也不见百合老的帖子,总觉得好像缺点啥似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百合老的帖子,我很想看见您二位拌嘴,您二位在这里“打一架”多好啊,我们大家好看看热闹呵呵,您没有对手了是不是觉得有点无聊啊?那还不赶紧把他请出来?
作者: 李树棠    时间: 2011-2-12 22:13

疯子讲得非常好,所谓七分弓三分指是一个恰当的比喻,在初学者来说,必须先把弦拉响无杂音尤为重要,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拉弓必须吃情,把情感揉在弓、弦上,对于每一段评戏来说,弓速、强弱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能一个劲的去拉弦,应该用情感去拉弦,只有这样,把情用在弓上,在此基础上左右手配合才能拉出动情的音乐。我理解这就是疯子讲话的七分弓三分指的真实含义。不妥之处,请见谅。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2-13 11:04

我讲的三分指七分弓并不是一个分配的定量,意思是说弓法的重要性,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位较有名气的京胡演奏家介绍她本人小时学京胡的经历,空弦练习就是两年左手根本就不让按字。小提琴初学也是不允许按字的。我讲了我们在网上的朋友们大部分是年龄较高、并且是以前拉过弦的非专业爱好者,让我们这么练习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必须知道它的重要性。右手的功夫必须老成,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弓毛的轨迹都是一条线。
   

作者: 常子金    时间: 2011-2-13 12:41     标题: 同意

引用:
原帖由 疯子 于 2011-2-13 11:04 发表
我讲的三分指七分弓并不是一个分配的定量,意思是说弓法的重要性,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位较有名气的京胡演奏家介绍她本人小时学京胡的经历,空弦练习就是两年左手根本就不让按字。小提琴初学也是不允许按字的。我讲 ...
“三分指七分弓”“只是说弓法的重要性”我们大多数都是业余的,不会基本功,必须从基础练习。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1-2-13 15:13     标题: 回子金

  子金老弟 首先祝贺,荣登版主。再感谢你的付出,此间也含着对你的佩服!你认真负责的精神让老哥非常感动!我想咱哥俩也一定能像我和疯子一样成为‘老拌’!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2-13 15:26

百合哥哥今天咱“拌”点啥呀,就“伴”这个议题吧,不“拌”您不“释放”呀 我们怎么学习呀?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1-2-13 15:28 编辑 ]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1-2-13 15:32     标题: 回疯子‘老拌’

  老哥让你想疯了吧?别来气,我也快憋疯了,我的老寒腿犯了,得一老中医的方子:大粒盐加醋用大锅炒热装布袋里在热炕上捂一个小时,每天三次。所以就回农村老弟弟家做‘炕疗’去啦。走的仓促没有打个招呼还望老弟见谅!
作者: 老骥    时间: 2011-2-13 15:41

    我来插两句。我越想越觉得疯子老兄说的“三分指七分弓”有道理——本来是左右手各占一半功劳,都是五分。可右手说了,没我右手拉弓,左手再忙活也出不了音啊!况且,你左手不按弦我也能拉出俩音来呀(空弦音),这两个音就算两分,归我!这样,就成了三分指(左手)七分弓(右手)了。疯子兄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啊?

  [attach]2666[/attach]

[ 本帖最后由 老骥 于 2011-2-13 15:45 编辑 ]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1-2-13 16:19     标题: 回评剧爱好者

  老弟 先感谢你对老哥的挂念!
我想你是误解了疯子的用意,就象金子,树堂老弟说的那样,他是在给大家提个醒,决对不是量的分配。我年青时就犯过此病,对老师说的指法技巧特感兴趣,忽视了右手功法的练习!结果在老师验功时一眼就看破了,后来才知道右手的重要,因为没有右手的配合根本不出‘味’!所以还得说疯子的用心良苦!我也再次呼吁大家一定不要扁废了右手的功夫!
  在此我敢肯定老弟你年青时在练功上是左右手齐头并进的,没有犯我所犯的毛病!也没吃过呼视右手的苦头。理解疯子的用意吧!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1-2-13 17:01     标题: 回疯子

  疯子 嘴还得拌!我说你该改名了,就叫‘鱼翁’吧!大河小河,沟沟岔岔有水就撒网。还专挑别人不在意的地去,不是一个精细的‘鱼翁’吗?纲在你手里,打鱼大家吃又是个善意的‘鱼翁’啊!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1-2-13 17:41     标题: 再回疯子

好吧,就‘一条线’的议题说一下我的看法,这是一个常用的说法,也是一个从表象判断功底的一种标准。
  怎做到呢?首先要从坐姿谈起。还记得我的老师在给我说坐姿时,特别强调了:左腿的膝盖和弦的板面一定要与左肩头在一条线上!这样在功夫到时就能达到‘一条线’了。是不是这个理呀?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1-2-13 17:49 编辑 ]
作者: wjg888888    时间: 2011-2-13 19:50

又看到了百合帮主来到这里,很长时间没有见到您了,还真像缺点什么气氛,你来了就好了我们又可以听听你们锵锵了,那也使我们学习到很多的东西。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2-13 20:29

引用:
原帖由 百合帮主 于 2011-2-13 15:32 发表
  老哥让你想疯了吧?别来气,我也快憋疯了,我的老寒腿犯了,得一老中医的方子:大粒盐加醋用大锅炒热装布袋里在热炕上捂一个小时,每天三次。所以就回农村老弟弟家做‘炕疗’去啦。走的仓促没有打个招呼还望老弟见 ...
老哥哥我还是真的惦记您,您早告诉我就好了,在您现有的方子中加入适量的小茴香(籽)就更好了,醋可用也可不用,。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1-2-13 20:58     标题: 回疯子

原来老弟还懂中医呀!五斤盐需加多少小茴香籽呀?我下次一定按老弟的方做!不谢啦!
作者: 常子金    时间: 2011-2-13 21:22     标题: 百合帮主您好!

您的帖子我都看了,但没敢打搅您。(是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各位都是高手,我不敢插嘴。)我对“疯子”、老骥......等您的几位老熟人的“拌嘴”很感兴趣,从中也学到不少知识,您是真正德高望重的前辈。还希望您以后多多帮助我这个晚辈。您把身体养得棒棒的,攒足了精神来和我们“拌嘴”,我一定加入。谢谢您!愿您笑口常开!!!您的另一个“老伴”来加入了。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1-2-13 22:19

哈哈,高兴啊,终于又看见百合老您和大家拌嘴了,您和疯子及李树堂老师说的都对,右手是应该下功夫的,觉得疯子兄说的有道理,不该以七分和三分的定量之分,这样提只是让初学者要对右手的重视,我是拉二胡出身,年轻时也常拉一些独奏曲,可能是当时太偏重右手了,现在却感觉左手不给力了,我觉得lgd朋友说的也有道理“右手是框架,左手是装修”我觉得这一提法比较适合。关于持琴的姿势,除lgd 朋友说的那种以外还有另一种,就是把琴放在大腿的根部与膝盖的中间偏前一点,板胡的板面的前面向外倾斜一点点,在演奏的时候感觉右手拉里弦和外弦感觉都很舒服,左手按弦感觉也很合适,左右手配合感觉很协调,这个位置我觉得就合适了,当然这种持琴方法也不是绝对就好,还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做决定,至于那种好那种不好,就看自己是爱好了,我给大家配一张图片可以做参考,这也是一位不错的琴师,是国家一级琴师(教授级),图片的角度看的不是太明显,但是也能看的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2-14 09:12

引用:
原帖由 百合帮主 于 2011-2-13 20:58 发表
原来老弟还懂中医呀!五斤盐需加多少小茴香籽呀?我下次一定按老弟的方做!不谢啦!
我不懂中医,是原来我的亲戚用过此方,我记得是四斤粒盐用锅炒热,再加入100克小茴香分两份装入布袋,为防止烫伤用白毛巾裹上放在疼痛处。次方是偏方,不见得记得全。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1-2-14 10:25     标题: 回疯子

  太好了!我今天就按你说的比例买125克,过两天回去就用。这些天只靠大小电褥子维持,特别昨天在地下坐的时间长点又感到有些疼了。所以过两天还得回老家‘炕疗’争取这一冬撤底治愈。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1-2-14 14:48     标题: 回子金

  老弟 非常高兴你答应了也做老哥的‘老拌’!既然是‘老拌’以后就不要说前辈晚辈的了,我主张肩膀头齐为弟兄,咱就是和大家一起为评剧做点奉献的好哥们!好吧?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1-2-14 15:03     标题: 讨教疯子

  疯子 还有一事不明,再加入100克小茴香,盐可以反复使用,是不是每次把盐炒热之后都要加呀?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2-14 15:39

引用:
原帖由 百合帮主 于 2011-2-14 15:03 发表
  疯子 还有一事不明,再加入100克小茴香,盐可以反复使用,是不是每次把盐炒热之后都要加呀?
是这样的,把茴香筛出再加。祝您早日康复。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1-2-14 16:51     标题: 回疯子

  好的,这样就得多买些带回去。
作者: 常子金    时间: 2011-2-14 17:50     标题: 回百合老

谢谢您的厚爱!以后还要向您多多学习,希望您不要保守,收了我这个笨徒弟。真心祝愿您早日康复,顺祝全家幸福,万事如意!!!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1-2-14 20:23

祝百合老早日康复!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2-14 20:48

小茴香不贵,今年涨价了,也就是10元左右500克 ,可以告诉您越陈的越好还便宜。
在您回老家之前还是得回主题多谈谈您的经验吧,要不我们就又撂不着影子啦,您说让我们多着急呀!

作者: 李树棠    时间: 2011-2-14 20:54

真没想到诸位同仁对评剧事业这样的执着,我从内心非常的敬佩。疯子、子金老师、评剧爱好者、百合帮主你们为评剧事业振兴的真诚奉献,在这里我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既然在网上我们这样的畅所欲言,不如我们找一个合适场所实际切磋切磋,这个想法只能和几位同仁商讨。
作者: 李树棠    时间: 2011-2-14 21:01

真没想到诸位同仁对评剧事业这样的执着,我从内心非常的敬佩。疯子、子金老师、评剧爱好者、百合帮主你们为评剧事业振兴的真诚奉献,在这里我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既然在网上我们这样的畅所欲言,不如我们找一个合适场所实际切磋切磋,这个想法只能和几位同仁商讨。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2-14 22:00

只待时机成熟时!!!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1-2-14 22:07

引用:
原帖由 李树棠 于 2011-2-14 21:01 发表
真没想到诸位同仁对评剧事业这样的执着,我从内心非常的敬佩。疯子、子金老师、评剧爱好者、百合帮主你们为评剧事业振兴的真诚奉献,在这里我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既然在网上我们这样的畅所欲言 ...
您的想法很好,那我就有向几位哥哥面对面学习的机会了。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2-15 21:36

引用:
原帖由 老骥 于 2011-2-13 15:41 发表
    我来插两句。我越想越觉得疯子老兄说的“三分指七分弓”有道理——本来是左右手各占一半功劳,都是五分。可右手说了,没我右手拉弓,左手再忙活也出不了音啊!况且,你左手不按弦我也能拉出俩音来呀(空弦音), ...
老骥弟您可是不爱说笑话的呀 既然说了,这个比例有点道理,嘿嘿!我说左手之功在于技巧练习,其内功在与心,力行于腕发于指。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1-2-15 22:23

引用:
原帖由 老骥 于 2011-2-13 15:41 发表
    我来插两句。我越想越觉得疯子老兄说的“三分指七分弓”有道理——本来是左右手各占一半功劳,都是五分。可右手说了,没我右手拉弓,左手再忙活也出不了音啊!况且,你左手不按弦我也能拉出俩音来呀(空弦音), ...
老骥弟实在是高。另外还要看使用的是什么弦,拉什么戏,比如28号搭配一号占弦,和金属套弦,两者用左手的力度应该是不一样的,再有拉2眼的和3眼的还不一样,天津大多2眼弦的,胀力要大相对要费力,拉3个眼的弦的胀力就小一些,相对应该省力。左手基础好的就不说了,我的左手基础就不好,我自己深有感受,如果板胡扔了几年后在捡起来,而且长时间不练功,突然再拉一出大戏,我的右手勉强还能凑合,可是左手就有要顶不住的感觉,甚至要达到抽筋的感觉,这也是我的左手功力太差的原因,我的左手可能也就能达到二分吧,所以我还是要提醒像我这样的左手太差的朋友要注意,别忘了练右手的同时也要练左手,我们评剧板胡和歌舞板胡左手力度不一样,还要有味,我又啰嗦了。
作者: HAORANHAOCHEN    时间: 2011-2-16 10:42     标题: 向老师们请教持弓方法。

我学拉板胡已有一小段时间了,我右手持弓总是食指在弓子外边中指无名指在弓子里边(控制马尾)。按老师们所说食指中指放在弓子外面无名指控制马尾去做太不习惯特别是一到颤弓抖弓弓子老是碰到瓢。请问老师们我该怎么办。按我的老办法下去行吗?谢谢!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2-16 20:27

引用:
原帖由 HAORANHAOCHEN 于 2011-2-16 10:42 发表
我学拉板胡已有一小段时间了,我右手持弓总是食指在弓子外边中指无名指在弓子里边(控制马尾)。按老师们所说食指中指放在弓子外面无名指控制马尾去做太不习惯特别是一到颤弓抖弓弓子老是碰到瓢。请问老师们我该怎么 ...
我觉得呀您还得中指食指在外无名指在弓子里面,小指与无名指互应才对,您可能以前是拉二胡的,在这里面得有一个转变。
作者: HAORANHAOCHEN    时间: 2011-2-16 20:35

引用:
原帖由 疯子 于 2011-2-16 20:27 发表

我觉得呀您还得中指食指在外无名指在弓子里面,小指与无名指互应才对,您可能以前是拉二胡的,在这里面得有一个转变。
谢谢,一定照办。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2-16 20:39

引用:
原帖由 评剧爱好者! 于 2011-2-15 22:23 发表

老骥弟实在是高。另外还要看使用的是什么弦,拉什么戏,比如28号搭配一号占弦,和金属套弦,两者用左手的力度应该是不一样的,再有拉2眼的和3眼的还不一样,天津大多2眼弦的,胀力要大相对要费力,拉3个眼的弦的胀 ...
在这里我可以说评剧爱好者弟弟您是专家,您就是明白这里的奥妙,没有经验是不能说出这么有道理的理论的,拉弦的两只手的配合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其技巧运用的问题的,我虽说右手之重要,就在于初学者先练内功。
作者: 老骥    时间: 2011-2-16 20:46     标题: 回疯子和评剧爱好者二位老兄!

    我的回帖就是想让你们轻松一笑!凭心而论,疯子老兄说的确实有道理,右手功夫所占比例就是多于左手!不管是从运弓的技巧、力度、强度等方面来讲都是如此!但我读了评剧爱好者老兄的帖子之后,又产生了新的看法:像评剧爱好者老兄这样板胡演奏已达很高水平的高手,理论方面也已经到达高深境界,您的话应该说是权威性的!您以您的亲身经历阐述左手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我就想,既然二位老兄说的都有道理,那究竟应该听谁的呢?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应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阶段分别去练。拿我来说,我实然发现自己原来根本就不会拉板胡!我运弓的右手姿势原来是错误的而我始终不自觉,想提高水平是难上加难。这都怪我过去没练过基本功。现在想改过来,根深蒂固的老毛病总是不自觉的又回来。所以,目前我必须按疯子老兄的理论去练习。等到有朝一日达到评剧爱好者老兄水平的十分之一的时候再按新理论去练习。不知说的对与不对,请你们批评指正!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1-2-16 22:33

最聪明的是疯子兄,最会说话的是老骥弟,疯子兄的“左手之功在于技巧练习,其内功在与心,力行于腕发于指。”精辟!我并不反对疯子兄的说法,再有,初学的时候方法一定要正确,要不习惯了就不容易改了,我还听说某戏校有位京胡教师是用左手持弓,但是拉的也相当的好,这样就不可能再改右手持弓了,这就是个习惯问题,所以基础要打好。老骥弟,其实我们都知道你是开玩笑的,你也不要太谦虚,我也没你说的那么高,你说的我脸都发烫了,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不同的毛病,像我们这年龄的人学板胡都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坚持练下去就会有进步,你按疯子兄的方法练是正确的,但是建议你练右手的同时也可以带着练左手,我们都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人,年龄也都比较大,没必要从头来,不要太教条,要灵活掌握,感觉哪不行就练哪,好听的东西是靠两只手配合出来的,当然我的建议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作者: 常子金    时间: 2011-2-17 08:44     标题: 长见识

看着高手们的讨论,收获很大。评剧爱好者的“最聪明的是疯子兄,最会说话的是老骥弟”一语中的,“嬉笑”、“拌嘴”中探讨了问题,相互学习。看你们的帖子,心情舒畅,开眼界,长知识。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2-17 08:48

老骥弟有些谦虚,实际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就看您能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看您能不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去借鉴他来补自己的短处。我觉着这就是“艺无止境”“学而无厌”。
评剧爱好者弟上边的话和我是同一观点,这就是在我们这个年龄群中要因人而异,重点练习。从头再来是不可能的了。

作者: 戏迷MP5    时间: 2011-2-17 11:18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看了行家们的帖子感触颇深,不由得想凑个热闹,以期大家批评指正。我恍惚觉得,所谓“三分指七分弓”,并不是一个可以衡量的左右手的力量或技巧比例关系,而是一种在大脑意念支配下,完成演奏的“功夫”体现。这个比例越接近3:7,演奏的效果越好。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弓功”靠右手指体现,但带动它的是近乎全身的技力。“指功”靠左手体现,操控他的是整个左臂的技力。这里技力和力量不是一个概念。所以我认为,做为一把年纪的爱好者,不论是练还是干也要遵循这个“三七”基本原则,才能有的放矢的提高演奏水平。具体到如何练,怎么干,还望老师们把你们的真知灼见、宝贵经验不吝赐教于网络学生们。
   瞎说瞎说!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是也!
   顺祝元宵节快乐!
   
作者: 老骥    时间: 2011-2-17 22:08

    评剧爱好者和疯子、子金老兄们,戏迷MP5朋友,你们说的太好了,我就照你们说的办了!祝你们元宵节快乐!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2-18 20:39

在此我再重复我的观点,即三分指七分弓不一定是定量,初学者必须先练弓,弓法不扎实不能练指功。至于我们一大把年纪的人,而且已经拉了一段时间或很长时间的弦,在别人看来很可能是很有成绩的拉弦人,追其细节或技巧还不如初学者,在这部分人中只能因人而异,按照自己的技艺短长来发挥学习了。不过两手的配合是很重要的,两手的力度配合在心里,有时他的爆发力不小于跳远运动员起跳的一瞬间,正如评剧爱好者老弟所说 不能走向误区。
作者: HAORANHAOCHEN    时间: 2011-2-19 20:48

引用:
原帖由 疯子 于 2011-2-18 20:39 发表
在此我再重复我的观点,即三分指七分弓不一定是定量,初学者必须先练弓,弓法不扎实不能练指功。至于我们一大把年纪的人,而且已经拉了一段时间或很长时间的弦,在别人看来很可能是很有成绩的拉弦人,追其细节或技巧 ...
老师能说一下练弓都分哪几步哇,怎样运作?谢谢!
作者: 常子金    时间: 2011-2-19 22:22     标题: 个人看法

我说外行,说说个人的看法,如果不对请给我纠正。我认为的持弓方法正像LGD说的那样,但右手的手腕一定要“活”拉弓和推弓都是手腕带动手臂及手指。“抖弓”时别人看不见你的手腕在动。所谓带着感情,我认为就是把唱段的情绪感受到心里,变成力度反应在手上。这是我的一点体会,说错了请一定告诉我,我好改正。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2-22 21:25

引用:
原帖由 HAORANHAOCHEN 于 2011-2-19 20:48 发表

老师能说一下练弓都分哪几步哇,怎样运作?谢谢!
让我说呀该从最基础的东西说,但好像是从娃娃学步似的,都一大把年纪的人都不好办了。
首先声明我不是您的老师,应该叫网友。我个人的观点:首先先从坐姿开始,坐在座位上应该大腿的四分之三在凳外,左腿略向左前方伸出,右腿略向右后,两腿自然分开,左大腿与小腿约成90度角,上身自然挺直,头要正。
持琴;把板胡放于膝盖后比较平的地方,约膝盖后10公分左右两条肌肉中间的地方,琴杆略向左斜,板胡板面与大腿基于平行,左手握于腰码之上手腕向外凸,注意肩与大臂要自然,力不能入虎口,切记大拇指不能死扣腰码。
持弓;食指中指在弓杆外,大拇指在弓杆上面,大拇指与食指的中节互应透过弓杆就好像有一根穿钉做轴是活的,无名指在弓杆与马尾中间,小指在马尾外边与无名指互应控制马尾,中指控制弓杆的平衡。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1-2-23 09:19 编辑 ]
作者: 李树棠    时间: 2011-2-23 08:54     标题: 回戏迷 mp5

戏迷mp5你好,你讲的非常好,就现在“弓、指”问题,大家谈的很深刻了,只要我们下功夫,一定能练出好功夫。但我认为现在大多数评剧爱好者年岁较大,在此基础上应该加强“耳音、音准”的练习,这一点不能忽视。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2-23 09:38

李树棠网友讲的非常好,练习“耳音”即奠定了“音准”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有目的地多听,多练,多看,有的人没有目的,盲目的听曲子结果只知道好,好在哪里不知道,甚至就连在伴奏中那个是板胡的声音、哪个是二胡的声音、弹拨的是哪一乐件都不清楚,这样是不行的,一定要有目的地听、练、看才有进步。不知说的对不对,望您指正。
作者: 戏迷MP5    时间: 2011-2-23 09:54     标题: 回李树棠朋友

李树棠朋友,你说的很好。我们玩乐器,说白了,其实就是为了制造有规律(旋律)的音符,音符的特色又由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装饰来体现。音调是一种可测量的物理量,但人耳对音调的感受有时会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不尽相同。比方说,胡琴定完弦儿以后,自己感觉很平,但让别人(指比较有水平的人)一听却说高了、低了。有时我们还不太认可,不太服气,实际录完音一听还真是七高八低。所以我认为所谓练耳音还就得经常接受别人的指导,久之才能使大脑正确的判断音准。
    不妥之处望请指正。
作者: 李树棠    时间: 2011-2-23 11:48     标题: 回疯子、戏迷mp5

疯子、戏迷mp5你们好,你们讲的很好,耳听音准有先天因素,但多半靠平时视听、感悟的积累形成的,有的演奏者确实定不准弦,可自己却认为很准,这可是很难克服的,也是练乐器最可怕的。我认为克服此种情况,必须从练习音阶开始,必要时可靠琴练习。
瞎说一气,请指正

作者: 评剧爱好者!    时间: 2011-2-23 14:44

我觉得李树堂老师说的音准问题,是说到一个乐手的要害之处了,作为一个乐手来说,音准是一个最基本的所要具备的条件,也是一个最最重要的条件,再有就是节奏也要准,如果音准和节奏不准,那么其他的一切技巧都是没用的,所以我提醒大家,在练习右手的同时,不要忽视左手的练习,音准问题可能更难。
作者: 李树棠    时间: 2011-2-23 21:26     标题: 探讨

关于以上同仁们探讨七分弓三分指的问题,我在斗胆发表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1、七分弓指的是运弓的重要性,那么,最基本的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记得常子金老师讲过,“会拉的一条线,不会拉的一大片”。他指的是在弓子运行中,在琴柱边留下的一条弓毛运行痕迹,不会拉的就会留下一大片痕迹,这是由于右手前后上下乱晃、运动方向不规范造成的。重要的是左右手配合好。同时还要注重换弓无痕迹。
2、三分指指的是左手按弦,那么在演奏中左手还应注意哪些呢,当然音准是最基本的要求,但也是最难的要求。左手最多运用的技巧是揉弦和滑音,比如拉某一个长音,要先根据他的韵味要求,先出不揉弦的直音再用吟揉继之滚揉最后压揉直到情感最高点指压不揉,在与弓法配合将其推向高潮,也就是说这是用心去演奏了。
作者: 常子金    时间: 2011-2-24 17:05     标题: 同意各位的见解

说到点上了。对于琴师来说,音准相当重要;右手的功夫必须注意,马尾不管是拉里弦还是外弦都要紧贴琴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请大家指正。
作者: 中秋夜色    时间: 2011-2-25 08:15

紧靠琴杆发音才正,有力度而不漂,声音听起来实在,不象拉铁丝。呵呵这也是我的体会。

[ 本帖最后由 中秋夜色 于 2011-2-25 08:17 编辑 ]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3-3 20:04

“再有就是节奏也要准,如果音准和节奏不准,那么其他的一切技巧都是没用的”接评剧爱好者的话茬儿,我认为这话是重中之重,评剧音乐是板腔体,如果失去节奏,那么技巧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就有这样的“玩家”只注重技巧的发挥,那么加上“板子”又怎么样呢?所以,在有一定评剧板胡演奏基础的人来讲要有目的的进行练习。再有就是某种技巧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关键是用的巧妙、自然。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1-3-3 20:06 编辑 ]
作者: 常子金    时间: 2011-3-3 20:57     标题: 精辟!

引用:
原帖由 疯子 于 2011-3-3 20:04 发表
“再有就是节奏也要准,如果音准和节奏不准,那么其他的一切技巧都是没用的”接评剧爱好者的话茬儿,我认为这话是重中之重,评剧音乐是板腔体,如果失去节奏,那么技巧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就有这样的“玩家”只注重技 ...
“疯子”朋友的这篇帖子说的真是精辟。板胡拉得好听固然非常重要,但他必须是在准确的节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这是根本。一段好的唱段,让人听起来很流畅,好像没有受节奏的限制(比如专家们的演唱),那是高层次。有板有眼不是死抠板眼,而是灵活运用。我还有个建议:大家不妨学习一下锣鼓经,学习一下怎么打鼓,不是非要让你学精,了解一点,掌握了要领(不是还要和鼓师配合吗),这样对掌握好板头会有一定的帮助。还有,提高自己的视谱能力也很重要。瞎说几句,请大家指正。

[ 本帖最后由 常子金 于 2011-3-3 20:59 编辑 ]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3-4 08:26

谢谢常版主的表扬 我可是顺口瞎说的,不见得让拉弦的都高兴。我认为,学习拉弦也好,为演唱者伴奏也好,您的前提或同时必须要了解武场的重要要领,这是基础,最起码心里要有。
     再有关于指法各种技巧并不是非得用的多才好听,观众的听觉和我们吃饭的口感是一样的,有时他听了很不好受,那是我们的手法用得不当,就好像一碗萝卜青丝汤本来看了就想喝,可是您放了一勺香油,那么您的食欲还有吗

作者: 常子金    时间: 2011-3-4 09:55     标题: 赞同

我非常赞同您的“关于指法各种技巧并不是非得用的多才好听”这一说法。我也认为拉板胡不是拉的越花越好,万事都要有个“度”,板胡的任务是伴奏,如果太花了就是只突出你自己了,再说也不好听。太过了人家会厌烦你。我不是反对用技巧,好的技巧能拉出好的音色,演员、乐队(包括文武场)配合好了才是完美的。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3-4 20:45

关于弓法的练习必须要坚持不懈,还要有目的的多听听名家的伴奏,听听人家是怎么用弓的,弓与指的有机配合才能出好的声音。在本网精彩伴奏栏目中玉芙蓉版主传了不少好的伴奏音频,有兴致可以多听,对弓法指法练习是大有好处的。
作者: 风上人    时间: 2011-3-6 20:24     标题: 请教疯子老师

请教疯子老师!
做板胡轴时,挫楞的刀挫是自己做还是去市场卖呀?哪里有卖的?具体叫什么名字?多谢!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3-6 21:25

回风上人
您可以去五金店问一下,就叫刀锉,长度为12-15厘米就可以。

作者: 风上人    时间: 2011-3-7 06:54

好的,谢谢疯子老师!挫完沟以后,还得用什么样的挫把楞挫圆了啊?另外您能具体给我讲一下怎样制作轴眼吗?这一点我一直弄不好。多谢!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3-7 09:37

引用:
原帖由 风上人 于 2011-3-7 06:54 发表
好的,谢谢疯子老师!挫完沟以后,还得用什么样的挫把楞挫圆了啊?另外您能具体给我讲一下怎样制作轴眼吗?这一点我一直弄不好。多谢!
灵活掌握刀锉的角度就可以成近似圆,然后用细水砂纸打磨就行。
     关于打轴眼的办法我曾经说过,咱们在“做板胡”的帖子中有过对话,详细的呆一会儿回您。

作者: 风上人    时间: 2011-3-7 12:07

好的,多谢!等候您的详细解答!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3-7 19:17

回风上人
    我在做板胡的帖子中回答您了,请在那里查阅。

作者: 风上人    时间: 2011-3-7 21:26

多谢老师!讲的真详细。还是得请教刀挫的问题。我今天转了几家五金店,也上网查了,都说没有。不知那东西什么形状,您能传张图片让我看一下吗?我是北京的,您知道北京哪里有卖的吗?谢谢!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3-8 08:10

回风上人
    我不会传图片,电脑这玩意我还是“学前班”,我告诉您如果找不到刀锉也可以用别的锉,细纹的有刃就可以,比如菱形锯锉(扁的)也可以,细钢锯条折断也可以,总之想办法做出美观的纹路来是目的您说对不对?

作者: 风上人    时间: 2011-3-8 13:03

好的!多谢您了!我有空试一下,以后有不明白的再向您请教。多谢了!
作者: 1943老戏迷    时间: 2011-3-8 19:08

讲得好,拌得好,我受益匪浅。谢谢诸位!
作者: 快乐人生    时间: 2011-4-8 18:43     标题: 面板问题

]请问如何鉴别板胡板的厚薄
作者: 王家    时间: 2013-8-8 21:38

点查看新帖,新帖没有,咋事。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3-8-9 09:57

百合帮主您好
     小弟我今天治治您的哑病,解解您的心病,重新焕发您的青春,让我们的网站再活跃起来。
     给您讲一个我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拉板胡的情况,这个人60多岁,识谱,两眼直勾勾盯在谱子上,演员得跟着他的板胡唱,鼓佬看着着他的手指打,弓子行的没半尺,但力度不小,当拉里弦的时候两根弦一起响,弓毛里弦响,弓杆外弦响,左手压弦频率很高,声音就像大冬天里打哆嗦一样,大滑、大抹,就像拉四弦的一样,打弦就像打嘟噜一样,让人听了心里发毛,就这个样子还有人叫好,鼓掌。
     网友们看了后别笑话,这是真事,这个事对我们有启发。

作者: 百合帮主    时间: 2013-8-9 11:42     标题: 回疯子

   老哥理解你的心情,你说的现象不足为奇,我们这里没有吗?难道你还嫌老哥那“五十大板”少了点吗???还是现实一点吧!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3-8-9 11:45 编辑 ]




欢迎光临 评剧论坛-评剧曲谱网 (http://www.pingju.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