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做了一个边缘薄中间厚的板胡面 [打印本页]

作者: 夜色中秋    时间: 2009-1-8 14:18     标题: 做了一个边缘薄中间厚的板胡面

我昨天 晚上独出新才的做了一个板胡面:边缘薄中间稍厚,今天上午试验效果还可以,声音还算行:空弦挺 亮,下把音听着也过得去,大家不妨试试.呵呵,凡正板也不值几个钱弄不理想再换,从换板的过程中也能总结点经验.也是一种体验呀.
作者: 老骥    时间: 2009-1-9 18:14

自鸣得意!
作者: bingfu51    时间: 2009-1-9 20:19

哈哈!
作者: gwf88    时间: 2009-1-10 07:30

前几天我在龙马乐器厂买了一个板胡瓢 ,直径10.8CM厂长给挑的,瓢发黑,板条纹清晰,还给打了洞,按到了原来的板胡杆上,回来一拉音质纯正,很好,但不知这瓢属于大板胡瓢还是小板胡瓢?好像比大板胡小,比小板胡大,不知属于哪一类?望指点,总共才收了40元,挺便宜的.
作者: yjz1949    时间: 2009-1-10 10:02     标题: 回复

你的瓢尺寸影属中音板胡范畴,适用于小生的越调,例如金沙江畔中的见山路崎岖真奇险,也就是拉E调的选段。拉板胡的应有一把这样尺寸瓢的板胡。
作者: 伯乐    时间: 2009-1-10 17:00     标题: 不知一场大型评剧演出得准备几把板胡?

  向行家请教
  看了一些评剧知识,说是演奏“正调”用小板胡,演奏“越调”用大板胡,看了楼上朋友的介绍,演奏小生的“越调”用的是中音板胡,不知一出角色行当齐全的大型评剧如《金沙江畔》的伴奏,得需要几把板胡?
作者: gwf88    时间: 2009-1-10 18:10

引用:
原帖由 yjz1949 于 2009-1-10 10:02 发表
你的瓢尺寸影属中音板胡范畴,适用于小生的越调,例如金沙江畔中的见山路崎岖真奇险,也就是拉E调的选段。拉板胡的应有一把这样尺寸瓢的板胡。
xiexie谢谢版主指教,我也是49年的,退休了想拉平剧,望今后多指点,
作者: yjz1949    时间: 2009-1-10 19:50     标题: 回复

伴奏具体要几把板胡要根据伴奏的服务对象,对质量的要求而定。如果女同志唱A调,降A调,G调,升F,和F调,应改最少有三把板胡。最好每个调有把板胡。因为板胡把其声音各性能最好时只在某一个调门效果最佳,就是改变半个调门,其效果大打折扣。那男生唱腔也根剧以上选用。专业演出看我的-评剧爱好者影院中刘凤华演唱会,琴师前面放着六七把胡琴。

[ 本帖最后由 yjz1949 于 2009-1-10 19:59 编辑 ]
作者: 伯乐    时间: 2009-1-10 20:22

  谢谢指教!我目前只有一把板胡,原来的瓢是属于中音的那种,直径8.5cm。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换个演奏越调的大瓢,或者换个演奏正调的小瓢?
作者: yjz1949    时间: 2009-1-10 22:59

伯乐,天津的朋友,不知你家住哪个区。不要用一个担子换瓢,因为拉不同的调门的板胡,担子要求不一样,我在前面回复帖子里以说明。如果家离鼓楼,文化街方便可以定做,购卖付合你要求的担子。你的板胡尺寸应是拉2.5个眼或3眼也就是降A或G调。
作者: 伯乐    时间: 2009-1-11 08:46

谢谢yjz1949网友的指导,看来只能去购买不同调式的板胡了,原来光想着省钱了,真不好意思!
作者: gwf88    时间: 2009-1-11 09:26

引用:
原帖由 yjz1949 于 2009-1-10 22:59 发表
伯乐,天津的朋友,不知你家住哪个区。不要用一个担子换瓢,因为拉不同的调门的板胡,担子要求不一样,我在前面回复帖子里以说明。如果家离鼓楼,文化街方便可以定做,购卖付合你要求的担子。你的板胡尺寸应是拉2.5个 ...
谢谢版主指点,我是初学者,请讲一讲大板胡的尺寸规格,尤其是杆和瓢的大小,及如何挑选板胡和桐木板,什么样的桐木板音色音质好听?购买后如声音不好如何调试?我想新手都想学习,望讲解一下.
作者: 夜色中秋    时间: 2009-1-11 10:17

感谢各位朋友的回复,我在这里学了好多知识 ,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者: yjz1949    时间: 2009-1-11 11:33     标题: 回复

男生唱腔有花脸,老生,小生。花脸多唱降D或D调。老生多唱降D,D调或C调。小生多唱E或降E调。瓢的尺寸应是10.5到12.5cm中选则,调门低一点的选直径大一些。担子长度应选72.5cm左右,担子出瓢粗细应2.5cm。桐木板我体会无年轮只要质地均匀就可以使。

[ 本帖最后由 yjz1949 于 2009-1-11 11:35 编辑 ]
作者: 夜色中秋    时间: 2009-1-11 12:31

我感觉桐木板是不是越糠越好哇,太硬的发出地音色反倒不太理想.我这个观点对吗?
作者: 伯乐    时间: 2009-1-11 14:43

请问夜色中秋朋友,你所创新的那个“中间厚边缘薄”的板胡是大瓢还是小瓢呢?具体直径是多少,请描述一下。
作者: gwf88    时间: 2009-1-11 15:48

引用:
原帖由 yjz1949 于 2009-1-11 11:33 发表
男生唱腔有花脸,老生,小生。花脸多唱降D或D调。老生多唱降D,D调或C调。小生多唱E或降E调。瓢的尺寸应是10.5到12.5cm中选则,调门低一点的选直径大一些。担子长度应选72.5cm左右,担子出瓢粗细应2.5cm。桐木板我体会 ...
谢谢YJZ1949版主,学习到了不少板胡知识,听到专业琴师拉的愉耳动听,如痴如醉,自己拉的没有评剧味,好像在拉歌,请问评剧味主要是由哪些因素或功力决定的,是否是关键在板眼和弓力,与板胡的质量有多大的关系?影响多大?
作者: 雁群    时间: 2009-1-11 18:52

我所见过的琴师就用一把大板和一个小板,演出时再带一大一小备用。如有换调门的情况出现,琴师只要在演奏时,变换指法就可以了。比如由G调变A调,演奏时由5:2弦改为4:1弦就行了;又如G调变C调、F调,演奏时改为2:6或6:3就行了。我认为演奏者应该会变几种指法,否则,还得学呀。个人之见,还请内行朋友指教。
作者: 雁群    时间: 2009-1-11 19:00

忘了,半音没办法变。一场戏遇见多个嗓子只能唱不同半音的,也累死琴师了。据专业人士讲,以前不能唱3个眼的,就别吃唱戏这碗饭。这是以前,现在唱什麽调门的都有。
作者: 老骥    时间: 2009-1-11 20:15

看了楼上讲的,反而感到更难了,正调还演奏不好呢,一换指法那就更没评剧味了,还不如换琴不换指法呢。请问专业演出就是用的换指法吗?
作者: gwf88    时间: 2009-1-12 06:55

引用:
原帖由 老骥 于 2009-1-11 20:15 发表
看了楼上讲的,反而感到更难了,正调还演奏不好呢,一换指法那就更没评剧味了,还不如换琴不换指法呢。请问专业演出就是用的换指法吗?
豫剧一把板胡变调换指法,评剧没听说过,不知专业剧团实际如何?
作者: 夜色中秋    时间: 2009-1-12 09:09

引用:
原帖由 伯乐 于 2009-1-11 14:43 发表
请问夜色中秋朋友,你所创新的那个“中间厚边缘薄”的板胡是大瓢还是小瓢呢?具体直径是多少,请描述一下。
小瓢,90CM.
我这几天的体会是边缘薄可以让板胡声音亮,中间厚可以保持下把音的正常发音.如果中间薄了绝对出不来高音2.这样的板胡不好听.
作者: 夜色中秋    时间: 2009-1-12 09:15

引用:
原帖由 雁群 于 2009-1-11 18:52 发表
我所见过的琴师就用一把大板和一个小板,演出时再带一大一小备用。如有换调门的情况出现,琴师只要在演奏时,变换指法就可以了。比如由G调变A调,演奏时由5:2弦改为4:1弦就行了;又如G调变C调、F调,演奏时改为2:6 ...
您 说得很专业,确实应该如此,只是业余的人们难以做到,学海无边尚需努力!谢谢!
作者: yjz1949    时间: 2009-1-12 11:25

板胡采用变指法变调在拉歌曲时是普便采用。我向专业人员请叫在评剧中只有两种定弦法正调52弦,反调15弦,越调52弦反越调15弦。现在业余的,F调为了方便不变弦拉63弦。
作者: 夜色中秋    时间: 2009-1-12 14:10

有人说用改变指法达到变调的目的时拉出的板胡不对评剧味,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不是正确?根据评剧曲调的特点就应该用52弦或者15弦的指法来拉,才能体现评剧特点.呵呵,各说一词吧.
作者: 夜色中秋    时间: 2009-1-12 14:20

我和 我们市评剧团的第一把板胡师有较多接触,我的老师退休前就是我们县评剧团专业拉板胡的,在我们接触的过程中他们很少采用变指法来变调的做法.他们的说法是变指法后不对味,若时间允许还是应该物理方法松紧琴弦来升降调.当然上场时间不允许也只能先满足演员需要.其实在现实演奏中,变调也只是大弦的事,其余乐器均是改变指法,而用几种不同调式的板胡放在琴师身边就什么 问题都 解决了,这也是现实演奏中的常规做法.
作者: wwmwps    时间: 2010-4-21 21:23

豫剧板胡采用一种指法,用变调千斤来变调,可否用在评剧板胡上?

[ 本帖最后由 wwmwps 于 2010-4-21 21:27 编辑 ]
作者: 28948950    时间: 2010-5-17 10:56

板胡用的板在磨的时不要向那位老师所说,边磨的中间厚的,周围薄的,你这把板胡那就没有个出好听的声音,那你就磨坏了,必须磨的一样平,不-样平是出不了好音的
作者: 风上人    时间: 2010-6-25 10:12

谢谢了!
作者: 924408052    时间: 2013-3-13 22:58     标题: 板胡演奏风格因人因地而定

看到以上网友讨论有以下几点谈谈个人看法1板胡板中间厚边缘薄,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板胡板。瓢,担子,轴子,码子,琴弦,这些主要元件的材质,制作配合得当,调动合理才能发挥最佳震动频率。板薄厚不均影响震动。2评剧演出只用两把板胡,特殊情况例外,,,至于调的高底,因团而论。业内叫关中弦60年代中评3眼弦。沈平2.5眼各团不一样,主要根据主演嗓音条件而定。伴奏风格也不一样。中评突出中音,圆润,柔和。沈平突出高音,清脆嘹亮。対板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一律要求规格的统一。




欢迎光临 评剧论坛-评剧曲谱网 (http://www.pingju.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