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关于‘功力’的探讨

这个问题各位老师探讨的很专业,作为业余玩者深感激励,大有打开茅塞之效。纵观大千世界,凡技术行当,或多或少都涉及功力问题,而功力的大小优劣,决定着完成某项事业的质量好坏。所以也是众多玩技术的所追求的一种难以量化的指标。打个比方,就拿前面百合老提到的大过门来说,专业也拉,业余也拉。把谱子放到面前谁都能拉下来,但人家专业和有的业余手拉得又快又清楚,有的业余手虽然也一个字没落,但时间拖沓,象丢转儿欠电一样,完全不是大过门所应表现的激烈情绪,我想这应该就是功力的差别。因此我认为所谓“功力”,是比照而言,没有高山不显平地,没有更好此之最好。高手的功力源于天赋+勤奋+好学+创造,追求高手的过程就是提高功力的过程。反之,如果不谋追求高手,好歹都行,也就无所谓功力了。(语无伦次,瞎说几句)

TOP

(回百合老师)说实在的,业余玩者说功夫到家是很难做到的,因为知识基础和见识机会都有限,不像专业的要经师、入科班,接受理论方和技术方面的训练。问题是要有虚心学习的精神,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能在基本不懂、基本不会的情况下抄家伙就干活,一味的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像专业老师所“佩服”的那样哪也不是哪,“胆子真大”。事实上,所说并非普遍想象,但也不是虚构。有学习提高意识的还是大多数,见面互相尊称老师就是佐证。其实,学习的机会和方式也很多,曲谱网就是一个好课堂,据本人所见,专业老师们大多并不保守,乐于教人,只要你好好地问,人家就会好好地告诉你。诚然,市场观念也应该占有一定位置,但为了长远利益,还是要把长功力重视起来。(瞎说了,见笑见笑)

TOP

百合老师提到功内功外的概念(想必是内功外功吧),深受启发。个人觉得凡“功”的形成必是由内而外,各种物理性的“功”除了做功方式的转化,其能量的释放大都是由内向外,最终在接受的物体上显示“功力”。由此不难想到制造音乐也不例外,要想处理好每一个音符,必须首先对该音符的处理结果有一个想象,想都想不到不可能做到,想得到的才有可能做到。做到的与想到的之间的差别体现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用物理词是否可叫“功力”,显然是反比关系。而想到的与老师或是其他途径得到的指点(包括观察力)之间的差距体现了自己的悟性,是否可叫“知识能”。不难看出,如果有追求的话,各个较高层次的技术信号在心里聚积,通过动手逐渐变成“功力”而体现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随口闲谈)

[ 本帖最后由 戏迷MP5 于 2012-2-13 09:17 编辑 ]

TOP

茶瓶记“跑楼”这段很好玩的。请问百合老,您是说那反复的 5161  5161 叫花梆子吗?它的名称有什么来头、讲究的吗?评剧里用这种“板式”的多吗?那位主弦是现场用嘴唱的音符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