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探讨:评剧板胡板的问题

首先声明我不是专业,但我经常自己粘板胡板,我的体会是薄厚应一致,且边缘部分要出一点斜角,这样声音就比直角响亮得多.总体上板胡板绝不能太薄了,太薄了拉空弦很响,但声音不混厚,发飘,且没有下把音,评剧板胡没有下把音时这把板胡就不能用了,往往在伴奏时下把音才是教劲的地方,能引起观众的反响.
我说的也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TOP

从物理和声学角度讲,板胡和二胡一样都是靠振动产生的共鸣而发出的声音,因此,薄厚不均势必使振动的受力不均匀,共鸣效果绝不会好的.因此上厚下薄的做法不一定可取.新的板胡要有一个受力振动的过程,行话叫"开堂",所以新板胡不一定就特别响,关键是音质好就行,拉一段时间后,出来共鸣效果自然就好了.当然厚也有个度,不是绝对的越厚越好,太厚了没声音了也不行.人们都着急,想新的板胡一拉就特别响,可急于求成往往事倍功半.马淑华老师来唐时我见过其老公为她伴奏时用的板胡,比我们常人用的板胡板要厚一倍,但说实话没有我们的板胡响,可他用了40 年没换过板,他讲开始时确实声音不理想,可慢慢地拉开了,效果 就好了.再者我们业余和人家专业的比不了,人家演出时都 有麦克,板胡本身的声音再小一扩音,就好听了.太响了反倒出杂音了.因此专业板胡要的不是声音大而是音质好.我们则不同了,都是在野外操作,又没有扩音设备,所以我们要求的是声音本身洪亮,不亮自己都 长气,也感觉不过瘾,呵呵.不管怎么说板胡板的薄厚,要根据板胡的材质\瓢本身的薄与厚,椰子长的是否成实以及所用弦的质量均有很大关系.究竟多厚合适要试着来,人们总感觉不太理想,总想往薄了打,可殊不知有时在玻璃板上垫沙纸稍微多摩两下就超过了临界点.再试就下把音不亮了,结果就是板胡板打薄了.
上述内容是我个人的体会.绝对的实践基础的,不是无根据的瞎说,呵呵!

TOP

我讲的斜角是指:桐木板与椰子瓢相结合的那一圈,桐木板别太直了,太直了影响共鸣.出点斜角.再说详细点就是桐木板接近椰子那面的直径与椰子瓢的直径相同,与码子接触的面直径略小一点.桐木板不是有一定厚度吗,做出来呈圆台状.

TOP

稍稍小于椰子口即可,总共也没有多大,可能是你太狠了,打多了.不好补救只能换板了吧.

TOP

在打磨板胡板时人们的心态都 是急于求成,总感觉再多磨一下会比现在响,其实此时就是最好效果,再多磨一下就不好了.呵呵,这种 情况我曾多次发生过.
垫海绵是不是会影响音亮?垫一个大一点的硬塑料会不会更好哇

[ 本帖最后由 中秋夜色 于 2008-11-3 09:5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老骥 于 2009-4-1 10:47 发表
   我说中秋夜色网友啊,您可太厉害了!前天荆棘小生说分数由310变成了210,我就怀疑是您,所以我就问您的分数变了没有,果然不出所料,只是没想您这么坦率地承认了,真有才呀!!!巧妙地利用规则,随机应变,真令人 ...
不这样我何时时下载298个段子呀,所以这几天我就光起名字,发贴子,三天内我起了:夜色中秋\开滦戏友\滦河琴声\荆棘小生.目的就是多下载.甚至我还要求降低分数限制,当然管理没有采纳,这我也是理解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老骥 于 2009-4-1 10:54 发表
  再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您的面具怎么和其他网友的不一样?不光您,还包括LSG等其他网友的,是什么原因?
呵呵,我也不知道在哪里换的.等知道了再告诉老兄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老骥 于 2009-4-2 14:47 发表
   太感谢武清老乡了!真是学无止境!以后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向老乡请教!不过中秋夜色那样的老会员为什么还对我保密呢?
错怪我了,我真的不知道,看到你的贴子后我找了好长时间,到现在我也不会.你若知道了可以告诉我呀.这些事谈不上保密,保密对我也没有什么 好处,也不因为保密了共产党给我多发工资 ,呵呵.

TOP

看了LSG朋友的我也不会了谢谢!

TOP

谢谢老兄们的理解,我在这里的态度是实话实说。

TOP

这是 通用做法,目的是增加码子的压力,这使得码子与面板接触得更实因此发音时没杂音.更清晰,我说得对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