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细读曲谱

可以说百合老的解释是权威性的,说的也很全面,在百合老面前实在不敢多说,只是做一小小补充吧。垛板也是一板一眼,但在实际打的时候,也是打两个本本,梆子打在板上。顺便说一下3/4板式,比如李忆兰老师演唱的“珍珠泉”,谷文月老师演唱的“高山下的花环-我将这红色的木盆”,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唱腔,抒情,歌唱性非常强,我想这也应该是一种音乐化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疯子 于 2010-6-26 22:28 发表
百合兄、评剧爱好者老弟
     早期的评剧(莲花落)是没有檀板和座鼓的,也没有空心梆子,只有实木梆子对吗?评剧的檀板和座鼓是借鉴京剧和梆子而来的是这样吗?
回疯子老兄,评剧使用的单皮鼓和檀板,都属于评剧打击乐乐器范畴,既“武场”,有四大件组成。板鼓(包括单皮鼓,檀板),大锣,铙钹和小锣,不包括梆子。您说的很对,评剧发展比较晚,打击乐主要是由河北梆子,京剧借鉴而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