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再说三分指七分弓

再说三分指七分弓

我在以前讲过三分指七分弓,但并不是说这个分配就是一个定量,只是说弓法的重要性,凡拉弦的最重要的是右手的功夫,初学者就是右手就得练两年的时间。外外内内、内内外外,长弓、短弓、中弓、顿工、抖弓的空弦要反反复复的练习,是一个很枯燥的学习阶段,急躁不得。但就我们在网上的网友而言,大部分是年龄较高且有过拉弦的经历或经验的而没有受过专业练习的人,那么再从头这么枯燥的练习是多么艰苦呀!或不可能了吧!那么在练习部分曲子的同时就要自找捷径了。
    左手的问题,在我们这个年龄里就单单从指肚按弦到带指箍按弦的这个转变就得很长时间,不信就看看您自己的手箍按弦的轨道吧。力度如何呀!

TOP

我讲的三分指七分弓并不是一个分配的定量,意思是说弓法的重要性,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位较有名气的京胡演奏家介绍她本人小时学京胡的经历,空弦练习就是两年左手根本就不让按字。小提琴初学也是不允许按字的。我讲了我们在网上的朋友们大部分是年龄较高、并且是以前拉过弦的非专业爱好者,让我们这么练习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必须知道它的重要性。右手的功夫必须老成,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弓毛的轨迹都是一条线。
   

TOP

百合哥哥今天咱“拌”点啥呀,就“伴”这个议题吧,不“拌”您不“释放”呀 我们怎么学习呀?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1-2-13 15:2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百合帮主 于 2011-2-13 15:32 发表
  老哥让你想疯了吧?别来气,我也快憋疯了,我的老寒腿犯了,得一老中医的方子:大粒盐加醋用大锅炒热装布袋里在热炕上捂一个小时,每天三次。所以就回农村老弟弟家做‘炕疗’去啦。走的仓促没有打个招呼还望老弟见 ...
老哥哥我还是真的惦记您,您早告诉我就好了,在您现有的方子中加入适量的小茴香(籽)就更好了,醋可用也可不用,。

TOP

引用:
原帖由 百合帮主 于 2011-2-13 20:58 发表
原来老弟还懂中医呀!五斤盐需加多少小茴香籽呀?我下次一定按老弟的方做!不谢啦!
我不懂中医,是原来我的亲戚用过此方,我记得是四斤粒盐用锅炒热,再加入100克小茴香分两份装入布袋,为防止烫伤用白毛巾裹上放在疼痛处。次方是偏方,不见得记得全。

TOP

引用:
原帖由 百合帮主 于 2011-2-14 15:03 发表
  疯子 还有一事不明,再加入100克小茴香,盐可以反复使用,是不是每次把盐炒热之后都要加呀?
是这样的,把茴香筛出再加。祝您早日康复。

TOP

小茴香不贵,今年涨价了,也就是10元左右500克 ,可以告诉您越陈的越好还便宜。
在您回老家之前还是得回主题多谈谈您的经验吧,要不我们就又撂不着影子啦,您说让我们多着急呀!

TOP

只待时机成熟时!!!

TOP

引用:
原帖由 老骥 于 2011-2-13 15:41 发表
    我来插两句。我越想越觉得疯子老兄说的“三分指七分弓”有道理——本来是左右手各占一半功劳,都是五分。可右手说了,没我右手拉弓,左手再忙活也出不了音啊!况且,你左手不按弦我也能拉出俩音来呀(空弦音), ...
老骥弟您可是不爱说笑话的呀 既然说了,这个比例有点道理,嘿嘿!我说左手之功在于技巧练习,其内功在与心,力行于腕发于指。

TOP

引用:
原帖由 HAORANHAOCHEN 于 2011-2-16 10:42 发表
我学拉板胡已有一小段时间了,我右手持弓总是食指在弓子外边中指无名指在弓子里边(控制马尾)。按老师们所说食指中指放在弓子外面无名指控制马尾去做太不习惯特别是一到颤弓抖弓弓子老是碰到瓢。请问老师们我该怎么 ...
我觉得呀您还得中指食指在外无名指在弓子里面,小指与无名指互应才对,您可能以前是拉二胡的,在这里面得有一个转变。

TOP

引用:
原帖由 评剧爱好者! 于 2011-2-15 22:23 发表

老骥弟实在是高。另外还要看使用的是什么弦,拉什么戏,比如28号搭配一号占弦,和金属套弦,两者用左手的力度应该是不一样的,再有拉2眼的和3眼的还不一样,天津大多2眼弦的,胀力要大相对要费力,拉3个眼的弦的胀 ...
在这里我可以说评剧爱好者弟弟您是专家,您就是明白这里的奥妙,没有经验是不能说出这么有道理的理论的,拉弦的两只手的配合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其技巧运用的问题的,我虽说右手之重要,就在于初学者先练内功。

TOP

老骥弟有些谦虚,实际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就看您能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看您能不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去借鉴他来补自己的短处。我觉着这就是“艺无止境”“学而无厌”。
评剧爱好者弟上边的话和我是同一观点,这就是在我们这个年龄群中要因人而异,重点练习。从头再来是不可能的了。

TOP

在此我再重复我的观点,即三分指七分弓不一定是定量,初学者必须先练弓,弓法不扎实不能练指功。至于我们一大把年纪的人,而且已经拉了一段时间或很长时间的弦,在别人看来很可能是很有成绩的拉弦人,追其细节或技巧还不如初学者,在这部分人中只能因人而异,按照自己的技艺短长来发挥学习了。不过两手的配合是很重要的,两手的力度配合在心里,有时他的爆发力不小于跳远运动员起跳的一瞬间,正如评剧爱好者老弟所说 不能走向误区。

TOP

引用:
原帖由 HAORANHAOCHEN 于 2011-2-19 20:48 发表

老师能说一下练弓都分哪几步哇,怎样运作?谢谢!
让我说呀该从最基础的东西说,但好像是从娃娃学步似的,都一大把年纪的人都不好办了。
首先声明我不是您的老师,应该叫网友。我个人的观点:首先先从坐姿开始,坐在座位上应该大腿的四分之三在凳外,左腿略向左前方伸出,右腿略向右后,两腿自然分开,左大腿与小腿约成90度角,上身自然挺直,头要正。
持琴;把板胡放于膝盖后比较平的地方,约膝盖后10公分左右两条肌肉中间的地方,琴杆略向左斜,板胡板面与大腿基于平行,左手握于腰码之上手腕向外凸,注意肩与大臂要自然,力不能入虎口,切记大拇指不能死扣腰码。
持弓;食指中指在弓杆外,大拇指在弓杆上面,大拇指与食指的中节互应透过弓杆就好像有一根穿钉做轴是活的,无名指在弓杆与马尾中间,小指在马尾外边与无名指互应控制马尾,中指控制弓杆的平衡。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1-2-23 09:19 编辑 ]

TOP

李树棠网友讲的非常好,练习“耳音”即奠定了“音准”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有目的地多听,多练,多看,有的人没有目的,盲目的听曲子结果只知道好,好在哪里不知道,甚至就连在伴奏中那个是板胡的声音、哪个是二胡的声音、弹拨的是哪一乐件都不清楚,这样是不行的,一定要有目的地听、练、看才有进步。不知说的对不对,望您指正。

TOP

“再有就是节奏也要准,如果音准和节奏不准,那么其他的一切技巧都是没用的”接评剧爱好者的话茬儿,我认为这话是重中之重,评剧音乐是板腔体,如果失去节奏,那么技巧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就有这样的“玩家”只注重技巧的发挥,那么加上“板子”又怎么样呢?所以,在有一定评剧板胡演奏基础的人来讲要有目的的进行练习。再有就是某种技巧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关键是用的巧妙、自然。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1-3-3 20:06 编辑 ]

TOP

谢谢常版主的表扬 我可是顺口瞎说的,不见得让拉弦的都高兴。我认为,学习拉弦也好,为演唱者伴奏也好,您的前提或同时必须要了解武场的重要要领,这是基础,最起码心里要有。
     再有关于指法各种技巧并不是非得用的多才好听,观众的听觉和我们吃饭的口感是一样的,有时他听了很不好受,那是我们的手法用得不当,就好像一碗萝卜青丝汤本来看了就想喝,可是您放了一勺香油,那么您的食欲还有吗

TOP

关于弓法的练习必须要坚持不懈,还要有目的的多听听名家的伴奏,听听人家是怎么用弓的,弓与指的有机配合才能出好的声音。在本网精彩伴奏栏目中玉芙蓉版主传了不少好的伴奏音频,有兴致可以多听,对弓法指法练习是大有好处的。

TOP

回风上人
您可以去五金店问一下,就叫刀锉,长度为12-15厘米就可以。

TOP

引用:
原帖由 风上人 于 2011-3-7 06:54 发表
好的,谢谢疯子老师!挫完沟以后,还得用什么样的挫把楞挫圆了啊?另外您能具体给我讲一下怎样制作轴眼吗?这一点我一直弄不好。多谢!
灵活掌握刀锉的角度就可以成近似圆,然后用细水砂纸打磨就行。
     关于打轴眼的办法我曾经说过,咱们在“做板胡”的帖子中有过对话,详细的呆一会儿回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