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三分指、七分弓

三分指、七分弓

在平时练习拉板胡的时候好多人非常重视左手指法的练习,注重手指的练习,我也是这样,每当听到一个好听的乐段乐句,就想模仿练习,首先琢磨的就是左手手指手腕的动作。本人虽不是一个成熟的玩家,但听别人讲板胡的演奏左手功夫占三分,右手功夫占七分,仔细琢磨很有道理,右手的功力跟不上好的声音是出不来的。听别人讲这个功力发自内心泄于琴弦,中间的肩、肘、腕的互动所产生的柔韧、刚劲的力度与左手的配合是非常默契的一瞬间,其中右手对弦子发出的声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人还非常不成熟,只是鹦鹉学舌罢了,也不知对不对。
    可以练习一下“一见哥哥上锁条”的前奏,开始的6是抖弓,6-50 5是顿弓......

TOP

回“评剧爱好者”朋友
      您的弦拉的那么好,您怎么不介绍一下您的经验或体会呢?您说我是出的题,那么这道题是跑偏了呢还是离谱了呢?我是真心的想听听像您这样的行家进行评论或介绍经验。

TOP

回评剧爱好者朋友
      评剧爱好者朋友您是高手,听了您拉的段子很是佩服,您可称谓得上“老师”之尊,但当老师的批改作业也不能光给对号不打错号呀!

TOP

“当然这里面还有个弓续问题,一般初学者不太好掌握,有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多借鉴一下京胡方面的技巧,有的东西是相通的,关于技巧这方面的东西几句话是很难说清楚的,需要多和身边的老师们学习多看多听,有些东西能听出来,有的东西达不到一定层次是听不出来的,所以有的东西需要看。”    讲的好!虽然很谦虚,但已道出了拉弦右手的中心问题。关于借鉴京胡拉奏技巧我听别的老师也这么讲过。

TOP

“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也是必须具备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字、德,没有德字做基础是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琴师的。”

    这句话是学琴的先决条件,无“德”之人“艺”则无用,为师者不教无德之辈,所以无“德”人则拜师无门,什么师傅出什么徒,不是吗!
     听别人说板胡的持弓是借鉴京胡的持弓方法的,最近我又听一个板胡界的人说得需要改革,他的大概意思是说由于现代评剧的音乐的改革和发展,这种持弓方法局限了现代评剧演奏的技巧,不知您有何看法?

TOP

好家伙,一宿没睡发了个帖子,悠着点别累着
    关于持弓的改革在我们这代人身上我想是不可能的了,让提倡者从孩提抓起吧!
评剧爱好者朋友的帖子内涵丰富,值得我很好的收藏学习。想吃鸭蛋解馋,那哥们给您“100分”金币自己去买吧 待会儿唠

TOP

所谓音乐化到是什么程度才算音乐化,这个概念比较模糊,究竟是倾向于那一种音乐?是改变评剧的唱腔结构吗?还是......。其实我们的前辈们也是在改革,如著名音乐家马可先生还有贺飞先生等等,他们也为新凤霞老师等创作过唱腔,是哪段唱腔记不清了,还有京剧的交响音乐沙家浜等等,这些都算不算是音乐化

      评剧爱好者朋友您好
       关于评剧“音乐化”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个的模糊的概念,不管是那种戏曲她的腔本身就是音乐还怎么“化”,正如您所说实际评剧音乐前辈们就一直在改革,前几天老骥朋友说的那个“孟姜女”的音乐构成与60年代旦角唱腔的音乐构成再与现在评剧唱腔的音乐相比之下其变化是相当大的,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评剧它的本来的特殊性,离开了就不叫评剧了,就像您说的京剧交响乐......

TOP

评剧音乐的改革使腔调的韵律越来越适合大众的口味,正如以上二位行家所言,改革不能失去它原有的骨架,在这个骨架的基础上注入营养,嫁衣打扮,使它更健康更美丽。现在评剧的器乐队伍也不是单单的部分民乐器了,增加了部分西乐器,增强了评剧部分章节的气势。
     评剧爱好者朋友、老骥朋友,您二位虽然技艺、文采比我强,我也有强项“年龄比您们大两年”

TOP

您说现在的邮局是咋的啦?从5 月4号到6月21号,一个半月还多!步走也走几个来回了。怪不得连他们邮局自己的人都说不想干活了。不过还好,总算没给邮丢,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您要是喜欢再多给您邮点吧!


老骥弟
    平邮是老办法,现在是什么年代了?用快递呀,他们就愿意你用快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