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关于‘功力’的探讨

引用:
原帖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2-2 09:08 发表
  看了老弟关于“功力”与年龄的关系,的论述感到非常贴切!有同感!我想这可能就是你自身经历的概括和总结吧?
含糊、渺茫,使某越发糊涂。不

TOP

啊!“功力”就是这等的解释方法呀?年龄=“功力”?还是不明白,“功力”的来龙去脉究竟是什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2-6 12:30 发表
  老弟  ‘功力’确实不能单一的以‘年龄’而论,它们不是个等式。但,不无‘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功夫’的不断的成熟,‘功力’也就随之增加,我想这就是你要问的‘来拢’吧?只于‘去脉’那就要看实践中‘功夫 ...
乍一看关于“功力”之说真是无从回答,太复杂了,提到“年龄”与“功力”的关系我认为不是共性,是正比提高的关系,但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不是人人等同了,当拉弦的拉到一定的水平的时候(水平以人而论),就会有僵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如果没有“强者”超越或“师长”的点拨,僵持的时间会更长,尤其是在一个局限的区域内没有“强者”、而经常听捧者更为明显。百合兄、评剧爱好者弟我说的对吗?

[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2-2-10 21:2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4-29 23:14 发表
  今天,突然想起师付早年的一句话:他说,在拉大迷子的时侯,抖出来的音,应该是让人听着是‘弹出’来的,像蹦豆,音形要个保个的圆。 当时很不理解,明明是拉出来的,怎能听得像‘弹出’来的?后来在‘功力’有所长 ...
这贴又说出了一个很高明的议题,拉大弦的右手之功,抖功看似简单,没有相当的时间练习是不可能出现那个干净、利索得蹦豆的声音。哎!又瞎说了!

TOP

百合兄,小弟向您学习!我觉得抖弓的技巧很要“工、功”的,一个是腕的力度,二个是弓子的稳重,三个是弓毛触弦的点距,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比较成熟的都不可一日不练,您说是不是这样呀。

TOP

回百合版主兄
     您讲到了“以意领气”这个概念分量很重,意念来自脑,功来自于心,这可不是做样子,摆架子。拉弦的这个劲要想用的到位首先基础要扎实,再就是“懂”。您看我理解的对吗?
     四平八稳我认为应灵活掌握,不能僵,不能受约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