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请教

回东东五六朋友

这是票房的通病。也是弊病。在演唱方面,演员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自由发挥,在节奏的快慢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演唱,但毕竟你是业余的,和那些名家相比,相差天壤之别!俗话讲,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要以名家的演唱为范本。业余演唱者没有任何资格去放慢、放快速度去做处理。作为乐队伴奏人员,也要尊重原唱的节奏、抑扬顿挫的处理方法,把这些都了如指掌,心中有数,不能一味的“拉谱子”,要拉出情感、拉出韵味。像你所说的类似情况,要区别对待,查找原因,究竟是问题出在演员还是乐队,和原唱对比一下就明白了,不是吗?

TOP

我对业余票房演唱和伴奏的一点体会

作为一个评剧业余爱好者,在几年的实践中,发现有以下经常出现的问题。一、不管是演唱者还是文武场伴奏人员,个人音乐素质的高低以及悟性的强弱,直接影响演唱和伴奏的质量。在每段唱腔的开始,文场人员要听武场的“开头”,按照‘开头"提示的节奏去拉过门。这叫“圆着板走”。二、文场伴奏人员在唱句后面的过门里,一定要把最后一个音符的尺寸拉足,给演唱者一个“肩膀头”,以便演唱者开口演唱。比如反调慢板、大小慢板等比较慢的板式,其过门一定要在最后把握好快慢的尺寸,不能随便加快和放慢,要恰到好处。三、伴奏人员首先要先会唱,再去拉,加强对剧情的理解,认真揣摩唱词的含义,拉出情感,发挥托、垫、带、随、托腔保调的作用,乐队人员(特别是主奏乐器)要首先找到自己的感觉去拉,要学会“拉戏”,不能光会拉谱子。在没有调音台的情况下,文场在演员唱的时候,要放低音量,这叫“阴着走”决不能千篇一律,只顾卖弄自己,不顾演员,压倒演员的声音。这叫“盖演员”,是不可取的。演员是红花,乐队是绿叶,乐队是为演员服务的,不能颠倒。四、演员在演唱时,也要圆着板走,依靠自己良好的"心板”随乐队的速度去唱,一定要“抗住板”,不能忽快忽慢,这样乐队就无法和你配合了。以上是我在实际伴奏中的一点不成熟的体会,不知对错,敬请有识之士予以指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