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如何提高业余乐队的伴奏水平

如何提高业余乐队的伴奏水平

  本人从打97年退休后一直参与评剧业余活动,深感乐队的整体伴奏水平要想提高一块实在太难。想请教各位老弟有啥高招?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26 16:43 编辑 ]

TOP

  两位老弟
    所言极是,长弓的乐件配置,子金的锣鼓经知识,都说在点子上,都是每个乐队及成员应该做到的。
    可是,就是因为业余,想达到这个起码的标准,真是难!难!难!
  长弓老弟的锣鼓经谱子都是最常用的点子,每个演奏员都应该掌握。可是,在业余的乐队里,凡是爱好拉评剧的人,年龄最小也都是50岁开外的,想让他们学点锣鼓经比登天还难,就连最常用的开头如:大小锣垛头,尖板,搭调,帽头,风点头,带锣等等。都听不明白,一周背不会一个点子,时间长了自报自弃了。
  在这种状态下,就连‘大齐奏’也齐不了!咋办?难!难!难!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27 01:58 编辑 ]

TOP

  长弓老弟
    按你说的乐件配置,老哥这十多年也风光过,尽管水平参差不齐,乐件几乎是应有尽有。可是,好景不长,玩不到仨月两月的就开始掉头,最惨的到过只剩下一把评二。这就是业余团体的特性!人员没约束,随意性特强,高兴来了,不随意走了。这就是我说的第一难!

TOP

   第二难!
     人际之间平衡难,由于人的素质,个性,技艺等差异,往往出现‘八仙过海’的状态。就是因为业余,没有组织手段。只靠感化,说劝,表面平静,常常是心里叫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TOP

  第三难!
    队伍年轻化太难,我这个乐队成员的平均年龄64岁。现在想找50岁以下爱好评剧的就更是难上加难。一个老龄化的乐队,惰性都很强,有些技艺差一点的,想要他们提高也是很难。这就是我十多年经营业余乐队的感受。可别笑话老哥哟!    

TOP

  WYS,长弓老弟   看了二位的帖子,心里得到了一些宽慰。我已感到目前自己太有些情绪化,不过也是事出有因。就在前不久几天,我乐队的‘腰’被人挖走了,还断了一只‘左膀’(一个拉中胡,一个拉二胡)。他们都是我带了五年,由不懂评剧到爱上了评剧(他们以前是拉歌曲的,是为了蒙中音胡,暮名来找的我,当时我的条件是:蒙中胡可以,但是得在我的乐队拉两个月评剧,就是这样留下了)。后来一直是配合的非常默契,可称为‘干将’!就是因为戏友之间小小的不睦,被另一个团体乘机给挖走了。而我又无力挽留,也只好沉侵在失友之痛之中。所以现在才感到业余玩的太坚难!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29 21:52 编辑 ]

TOP

  长弓老弟     目前我的乐队构成:板胡,两人(评二互换)。二胡,三人。杨琴,一人。三弦,一人。大沅,一人。低胡,一人。
  这就是来齐了的状态。

TOP

  WYS老弟其实就是玩的高兴,玩的开心就好,在玩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就更高兴了。这话说到老哥心里了。十多年就是为了发挥一技之长,乐在其中。给戏友扒谱子,抄谱子,复印谱子,从未感到累。靠手艺给戏友做评二,修板胡,蒙二胡,中胡,三弦视为乐事。技艺上互相探讨,以求提高,也就凭这些与戏友们相处。戏友们有一点点的提高,都是快事。而得到这点快乐,相对的是要付出心力,体力,财力为代价的,这就是业余!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30 09:42 编辑 ]

TOP

  长弓老弟
    从乐件来说,业余玩玩还是够用的。可是水平只限在大齐奏。老哥何尝不想拉你的配器谱子,就是水平不给力呀!只能是望尘莫及了!

TOP

  长弓老弟的:伴奏时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曲谱,该拉时就要坚决的拉,该停时必须停。这是每个乐队成员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着乐队谱子的统一,全都用一个版本的谱子。基本都是使用我所整理过的,亲自抄的的谱子。不论是新扒的,还是重抄的,在谱子上都标上了:停,入,渐慢,渐快,稍慢,稍快,渐强,渐弱,突彻,大彻,等力求戏友们一目了然。谱子的统一,完整是非常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6-30 22:23 编辑 ]

TOP

  老弟说的没错,我们这里共有五伙玩评剧的,其它几伙有的谱子就没法看了。谱子大小不一,字体不一,耍单篇的啥样都有,找一段唱腔要好几分钟,间直是在浪废青春。不是老哥挑好听的说,我乐队其它成员的谱子都是我给装订成册,每本都有醒目的目录,找起来很快。平时做好基础工作,用时就方便的多了。 对不?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7-1 11:29 编辑 ]

TOP

  关于提高整体水平     我认为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谱子的统一。所有乐手都使用一个版本的谱子,比如:谢瑶环‘大堂’花淑兰和曾昭娟唱的不一样。‘格登太子’新凤霞和谷文月也不一样。那么,你这个乐队就不能谁的都用,只能用一个人的,其它唱段也是一样,名人唱的各有特色,只能选用一个人的唱腔来用。谱子不统一,难得拉的齐。是不是这个理?

TOP

  ap123老弟  ‘跑梁子’是评剧最原始的伴奏方式,最早期的评剧唱腔没有自己固定的曲谱,乐队只是跟据唱腔的落音规律在上下句之见只拉过门。建国后评剧由于音乐工作者的参加,使评剧唱腔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有了自己的曲谱,乐队是按谱子伴奏,也就不再‘跑梁子’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