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二胡知识二
51、全胡的研製人——廣州市李漢唐、李旭波。該琴琴筒由外筒、內筒、發音面板和音窗板組成,發音面板和音窗板分別設置在外筒的兩端;內筒較外筒小和短,設置在外筒內,內筒的上部與外筒部分共用;內筒與發音面板之間部分接觸,其相互之間未接觸的部分形成間隙。這是一種集高、中、低音音色於一體的四根弦全胡,2005年4月獲得發明專利。此外,廣東省圖片社的李旭波2001年還創制成功大全胡、低音全胡系列。
52、產品最多的胡琴創新人——山東高密鳳凰樂器研究所龍志軍。他研製了一系列龍氏創新二胡,據廠家介紹至今已有“寬音域兩弦二胡”、“寬音域回聲兩弦二胡”、“雙筒兩弦二胡”、“和絃雙筒四弦二胡”、“寬音域有舌二胡”、“寬音域有舌回聲二胡”、“帶副高頻音窗的二胡”、“懸弦水準音膜直通音箱胡琴”等品種。
53、一種改良高音質麗音二胡的研製人——江蘇省南京市于漢、王建農、王一。其主要特徵是在琴筒內加置一個琴筒內置混響器,使其能更好地放大高音部分諧波,同時又不削弱低、中音部分的音量。2003年11月獲得國家專利。
54、“一種新型二胡”的研製人——新疆烏魯木齊市張洪智。該琴特徵是將琴杆和琴托連成一體,利用滑塊將琴筒固定在琴托上,琴托與琴筒之間除了連接部分的滑塊外,全部留有間隙,使琴筒共鳴作用不受干擾。2005年12月獲得國家專利。
55、“新概念二胡”的研製人——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產品設計員厲克蘭。2005年她研製了一種全透明二胡,琴杆、琴把、琴筒,整把二胡從頭到尾通體透明,用硬度與老紅木不相上下的透明亞克力材料製成,琴筒上的發聲膜為純白色貓皮。她還設計出了“餘音嫋繞”——新版箏、“彩雲追月”——新版二胡、“玉軟花柔”——新版琵琶、“滿江明月”——新版揚琴、“清韻飄然”——新版中阮等新概念民族樂器系列。她的這些創新研發都完成了專利申請。
56、世界上最大的仿真二胡——2003年10月在上海國際樂器博覽會上展出的一把由上海民族樂器一廠製作的巨型仿真二胡。琴高4.25米,琴筒長0.74米,直徑0.6米,琴身用紅木製作,琴筒前埠直徑51釐米,振動皮膜是直徑達70釐米的蟒皮。琴弓長4.16米,總重232公斤,弓毛採用化纖材料。此琴需多人配合才能拉奏。
57、世界上最小的二胡——由北京市民王軍制作的一把長4.7釐米、重0.97克的超小型二胡。這把二胡經過中國音樂學院二胡演奏家的認可,證實從用材、製作工藝等方面和一般二胡是一樣的,並且能拉出高低音,演奏簡單的曲子,2005年10月獲得了英國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書。目前王軍又在製作更小尺寸的二胡,一項新的吉尼斯紀錄又將誕生。
58、最早的中音拉絃樂器——弓胡。20世紀30年代我國著名的民族音樂社團上海大同樂會創制,它是仿我國古代樂器提琴的形制,採用了像二胡那樣的懸弦拉奏方法,但未能流傳下來。
59、中胡的創制人——著名民族樂器製作師周榮庭(1907~1975)。20世紀三四十年代,周榮庭在參加蘇州吳平國樂團活動期間,為加強中音部音樂的表現力,在二胡的基礎上研製成中音拉絃樂器,即今日的中胡。
60、第一把低音大胡——20世紀40年代,著名民樂製作師周榮庭在參加蘇州市第四屆吳平國樂團的社會演出活動中,為樂團試製了羊皮低音大胡,填補了民族樂器低音聲部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