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关于‘功力’的探讨

  疯子  说的没错!右手之功非常重要!可是在实践中往往被忽视。
  子金老弟在帖子中说过:必须打好基础,必须从基本功上下功夫。而右手的基本功很多人在打基础时就不在意右手腕力的练习,只追求左手的技巧。拉起抖弓来大小臂一齐动,就不见腕子动!右腕一点功力没有!右腕没功力,快弓肯定拉不利索。所以建议大家在打基础时就要特别注意右腕的基本功练习,逐步提高右腕的功力!

TOP

  疯子的:没有相当的时间练习是不可能出现那个干净,利索得蹦豆声音。
   说的非常准确!要想快弓拉的干净,利索就必须重视起提高右腕功力的练习。这里就有个如评剧爱好者老弟在帖子中曾提到过的‘目标’和MP5老弟的‘追求’的论诉。在练功时就把‘干净’‘利索’做为追求的目标舍得花大力气不懈的练!就不愁右腕功力的提高。共同探讨!

TOP

百合兄,小弟向您学习!我觉得抖弓的技巧很要“工、功”的,一个是腕的力度,二个是弓子的稳重,三个是弓毛触弦的点距,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比较成熟的都不可一日不练,您说是不是这样呀。

TOP

关于右手的功力大都不重视!

[ 本帖最后由 lgd 于 2012-5-21 02:18 编辑 ]

TOP

演奏快弓,二者缺一不可。

TOP

  三位老弟都说出了关于‘快弓’和‘抖弓’的宝贵经验,由其IGD的‘手放松,心里得使劲’这是致关重要的。经常发现有的人在拉‘快弓’‘抖弓’时右手越拉越高,这就改变了弓毛与弦的磨檫点导致拉出来的音不实。应该是,要保持平行运弓,越发力,越要平,才能达到拉出来的音圆实。
   疯子的‘三个是’道出了‘抖弓’技巧的关健。右腕一定要有力,而切还要有储备力,这个力还有个分配的问题,比如在抖大迷子的4---5---音时,4音可用七八力,到5音时再用十分力,一定要留足后劲。弓子的分量一定要称手,不可太轻。抖时弓毛触弦的点距是因功力水平不同而不同的,功力好的点距可拉到3-5公分。
   评剧爱好者老弟的‘快弓,缺一不可‘。道出了拉快弓时左右手的配合问题,都是很好的实践经验。请大家继续探讨!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5-7 09:20 编辑 ]

TOP

  就IGD老弟的‘手放松,心得使劲’的论诉再说几句。
  我的理解,就是要用心来调动丹田之气,分配到右腕,再送到弓毛上,使弓毛与弦有足够的磨擦力。这个心劲的使用过程,也就是气功家们所说的‘以意领气’的过程,是用意念把气领到右腕,再发力于弓毛。是不是这个理呀?

TOP

回百合老

百合老您说的太精辟了!

[ 本帖最后由 lgd 于 2012-5-21 02:19 编辑 ]

TOP

  看来IGD老弟的‘功外功’也是非常了得!能把太极的发力要领用在运弓上实数罕见!如果把那个‘四两拨千斤’的功力用到运弓上,那该有多冲!拉起来又该是多么轻松?但,实践中很多人不重视腰部的配合,不知道发力点在哪,所以功力很难提高。你这帖的‘腰部动作的配合’又给大家提个醒!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5-3 23:04 编辑 ]

TOP

百合老您言重了!

[ 本帖最后由 lgd 于 2012-5-21 02:21 编辑 ]

TOP

  IGD老弟 我非常欣赏你的‘瞎说’,你的这一帖又‘瞎说’出一个‘肢体语言’来。你说的没错,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拉法,但是,那个拉法规不规路?他的肢体语言别人能不能读懂?我认为有很多东西是‘关中’公认的,是由老一辈传承下来的就不得不讲究吧?比如:坐姿,老一辈拉弦的讲究要‘四平八稳’。四平:两脚平放于地(不可掂脚),两膝平摆于肩同宽,两肩平齐(不可端肩缩背)两眼平视(不准斜视看人)为四平。
  八稳:抬头,直背,拔胸,两臂自然下垂,心无杂念,成竹在胸,仪态平合,风姿如钟为八稳。只有在这种状态时才能更好的使用肢体语言。再探讨!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5-4 20:36 编辑 ]

TOP

回百合版主兄
     您讲到了“以意领气”这个概念分量很重,意念来自脑,功来自于心,这可不是做样子,摆架子。拉弦的这个劲要想用的到位首先基础要扎实,再就是“懂”。您看我理解的对吗?
     四平八稳我认为应灵活掌握,不能僵,不能受约束。

TOP

LGD老师有很多高招值得大家学习,希望他多发帖子。

TOP

  疯子!你就不怕麻烦?干嘛还要多打那么两个字?以后不可!
  关于你说的‘心’‘脑’的功能,我看不能截然的分开来论。只于‘以意领气’我也是借题发挥,借言表意从道理上作个比喻而已。真的能用意念来发力运弓的,恐怕大师级的也不多见。只于你说的‘懂’,我看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在不懂的情况下,怎样去追求功力的提高?
  关于坐姿的四平八稳,可以灵活,但,不能不受其约束。因为坐姿不讲究,不雅,不正会直接影响到肢体语言的表诉,一些行为动作会使人读不懂而被误解。你说呢 ?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帮主 于 2012-5-11 21:57 编辑 ]

TOP

百合老所说的极是。

[ 本帖最后由 lgd 于 2012-5-21 02:20 编辑 ]

TOP

  关于肢体语言,说几句个人看法。
   拉弦的肢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干活时乐队的所有成员都不能说话。鼓师可用鼓健指挥全台,琴师就得靠肢体语言来指挥文场。那么,做为琴师就该做到让大家能读懂你所要表意的肢体语言,才能带领大家共同发挥好功力水平,然而一个人的肢体语言也带表着他的功力水平。这一点也正像IGD老弟在帖子中说到的:功力达不到一定程度是理解不了的。
  举几个常见的肢体肢体语言的例子,如:铆上!这时可见琴师,在弓子抽动的同时做个,上身随大臂向右倾斜的动做。
  再如:到乐句需要停时,琴师会做个把弦柦子头部向怀里拉的同时右手放在右腿上的动做。
  还如:当拉到轻松欢快的乐句时,琴师会做个把弦的柦子头部向前推出,身体很舒展的动做。
  当然还不止这些,顺便说一下,肢体语言绝非是摇头晃脑。
  

TOP

  关于功力,师付曾给了我一句话:‘功’好下,‘力’难得!。说明了要想提高功力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我的理解,是:‘功’就如十月怀胎,‘力’就如一朝分娩。
  大家看是不是这个理?

TOP

  关于右腕的功力问题,请大家仔细的研究和品味一下IGD老弟在帖子中的一句话:再由腕子把劲泄到马尾上由马尾再泄到弦上。 要想做到这一点,没有一定的功力是很难做到的!再请大家体会一下,运弓时,是弓杆带着功毛走?还是弓毛带着弓杆走?这里就有个把劲泄到哪的问题。再请探讨!

TOP

感觉是弓毛带着弓杆走。

TOP

拉到劲头上,好像感觉不到弓杆,只有弓毛强烈的欲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