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曲谱网
| 网站首页  | 唱段曲谱 | 评剧史略  | 评剧知识 | 曲  牌  | 锣鼓经  | 剧 本 | 戏词释典  | 特色铃声 | 戏迷论坛 | 曲谱邮购 | 买乐器 |
打印

读LGD先生6月4日“评剧板胡”帖子随想

读LGD先生6月4日“评剧板胡”帖子随想

先生所说评剧发展问题我有同感,至于改革和发展只靠戏迷前途是多么渺茫呀!文革前曾是一个大发展,从半台戏发展到整台活跃,文场从跑梁子到曲谱分工,在乐曲上有了大的飞跃,调式也有了大的发展。那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下边有人才就向上边输送,有好多名角不都是一级一级上去的吗。文革后至现在已40年了,这40年写戏本的也不写了,谱谱子的也撂下了。40多岁以下的人对评剧是陌生的,年轻人有几个能知道评剧是什么味儿,现在评剧戏迷一般是50多岁以上的人,还是老调重谈,学老调唱老调,至于“音乐化”有些老人儿还不能接受。向先生您这样有才又有发展思想的人太少了。拉板胡由于传统的理念,又不是专业琴师,特别是拉板胡年头多的老年人就更不能接受了,所以正如先生所说基本功必须天天练,好的评剧段子天天听,学其精华,发展个性。

TOP

评剧板胡

说的好 有超前意识,评剧就得这样发展,完全歌剧化的形式,唱出来的东西大气漂亮讲究。打破传统的东西或跳出原来的圈子。说句不爱听的话老唱死人的那点东西没什么意思,21世纪了,还是老一套,没有发展是吧!那时候赶集上店都是走着去,现在叫你骑自行车可能都不去,看春晚你不可能去看黑白电视,谁不看彩色液晶的或数字高清的...........

TOP

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先人用小米加步枪解放了全中国,但我们不能再用小米加步枪保卫祖国,因为世界都在进步,那样的话原来的成果就会丢失。艺术也是这样,40多年前的东西我们还当甜枣在吃,而且细嚼慢咽您说不是荒唐么!要求其精华,重在发展。要有一批人敢于开创未来,向魏荣元、马泰当年创造评剧越调那样形成新时代的个性。板胡伴奏也是一样,老是顺着杆子爬,像拉大锯一样,平平淡淡,用现代音乐观衡量太老裘了。本网有一个段子“珍珠衫--襄阳府东阳县名叫罗德”,听听人家的板胡,那真是清楚、亮堂、不压群、不影唱,个性极强。多听是一种享受,也多一份感悟,有感悟就有进步;就有发展。

TOP

说评剧的改革向音乐化发展,并不是脱离评剧,而是评剧是基础,在“基础”上发展进步。40多年前的“狗不理传奇-八月里过中秋”这一段唱得是评剧么?“向阳商店-夸手”这一段是评剧么!可是它与评剧融为一体,人们听了都喜欢,听了一遍就记住了,就能哼唱。

TOP

非常同意sqv的意见,<襄阳府东阳县名叫罗德>这段唱,非常好,可以说是百听不厌,听那板胡的演奏,那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从心里透着舒服,真美呀.希望大家都来听一听.

TOP

引用:
原帖由 WYS 于 2009-6-5 15:25 发表
非常同意sqv的意见,这段唱,非常好,可以说是百听不厌,听那板胡的演奏,那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从心里透着舒服,真美呀.希望大家都来听一听.
请问这段唱腔是谁唱的?

TOP

先生可在本网找“珍珠衫”唱段,是小玉霜唱的。

TOP

评剧板胡

你可以听一下天津评剧院王云珠唱的这段,你听听那板胡拉的怎么样?

TOP

按您的嘱托我已听过了很漂亮,不知为什么音频效果不太好,听得断断续续。

TOP

看了以上sqy 和lgd两位的帖子,叫一声好极了!评剧一定要有新的发展。

TOP